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八单元
第二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日本“尊王攘夷”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被暗杀
②尊攘派主要是一些中下级武士
③得到了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支持
④尊攘派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⑤“尊王攘夷”运动胜利后又进一步演变为倒幕运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井伊直弼被暗杀是日本“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因此④是错误的;“尊王攘夷”运动最后失败了,因此⑤也是错误的。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尊王攘夷运动内涵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2.19世纪日本尊攘派的形成表明( )
A.中下级武士已认识到幕府的反动面目 B.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的矛盾日趋公开化
C.民族矛盾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 D.西南强藩的大名已同幕府将军彻底决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尊攘派的主体是中下级武士,“尊”是尊奉天皇,“攘”是驱逐外国侵略者。随着日本民族危机的加剧,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幕府统治者采取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政策,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不满,他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与幕府彻底决裂,开始了尊王攘夷运动。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尊王派形成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3.尊攘派在其活动中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
C.幕府统治者对“尊王攘夷”表示支持 D.幕府对尊攘派态度不明
答案:B
解析:
分析:尊攘派在“尊王攘夷”的过程中,他们对幕府尚存幻想,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所以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尊攘派的主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4.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之下人”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 ②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③为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④学习借鉴西方的民权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材料体现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针对的是日本等级制度严重的现实,为日本明治维
新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四个方面均是正确理解。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传播,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5.戊辰战争中,西方列强宣布中立,其根本目的是( )
A.暗地支持幕府 B.表明对日本内战不关心
C.维护其根本利益 D.获得新政府认可
答案:C
解析:
分析:西方列强无论怎样改变对日本的政策,都只是侵略方式的变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其侵略利益,国家利益是其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辰战争西方列强的态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6.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相比( )
①背景相同 ②领导者相同 ③结果相同 ④直接斗争目标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其中③的结果应为不同,倒幕运动胜利,而尊王攘夷运动失败。④直接斗争目标也不同,倒幕运动直接指向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运动中,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比较,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7.西南强藩成为日本倒幕运动基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幕府统治势力鞭长莫及 D.倒幕派控制了藩政
答案:A
解析:
分析:西南强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因此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西南强藩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较大发展。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8.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前者包括后者 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③两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 ④两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倒幕运动胜利后,德川幕府形式上结束了统治,但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继续进行倒幕运动,这就是戊辰战争。据此判断,④错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的过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9.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面临严重的外交危机。1861年1月15日,美国公使馆翻译官休斯肯被刺死,1861年6月,英国公使馆被袭。依据当时日本的形势判断,出现这种状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
A.幕府将军的指使 B.尊攘派的暗杀活动
C.天皇发动反侵略斗争 D.日本发生民众暴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9世纪60年代,在日本日益发展的尊攘派,屡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
官。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尊攘派的政治活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0.如右图所示,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答案:B
解析:
分析:“大政奉还”使实权逐渐掌握在天皇手中,为以天皇为核心的明治维新打下基础,并且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大政奉还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1.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 )
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城市平民的力量
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 D.西方列强的力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
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明治天皇的名义。在这些有利的条
件下,倒幕派顺利地完成了倒幕的目标,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的支持者,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2.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日本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决定了当时
日本新的生产关系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为寻求反幕府的理
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被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尊攘派思想产生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3.在日本的武装倒幕运动中( )
A.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伏见、鸟羽战役彻底消灭了幕府武装力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日本武装倒幕运动的领导者是中下级武士,明治政府的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后进行的,1868年初的伏见、鸟羽战役仅是倒幕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是在1869年。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4.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高杉晋作等人认识转变
C.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 D.“大政奉还”的骗局被揭穿
答案:B
解析:
分析:注意是“直接原因”。A项是深层次原因。C、D两项不是原因。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的直接原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5.当日本幕府统治陷入危机,而又出现了西方侵略的时候,尊王论和排外论相结合,形成了“尊王攘夷”的思潮。“尊王攘夷”运动在政治上主张( )
A.协助幕府抵制外国侵略
B.推翻幕府统治,还政天皇
C.尊崇天皇,抵御外国侵略
D.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尊王攘夷”,即要求尊奉天皇,进行改革,以抵御
外国侵略,实现富国强兵,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尊王派的政治主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6.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日本幕府统治在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
A.明治政府的维新 B.倒幕运动的胜利
C.“大政奉还” D.戊辰战争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注意是“形式上结束”,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了,但仍掌握实权。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幕府统治的结束,考查学生识记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7.这场战争把日本从腐朽落后的幕府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日本建立统一的近代国家奠定基础。从此,一个新生的日本帝国,开始出现在亚洲的东部。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鸟羽、伏见战役 B.戊辰战争
C.大政奉还 D.倒幕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幕府统治被推翻,日本之后走向近代化国家的
转折性战争指的是戊辰战争。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辰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8.1868年(农历戊辰年)1月1日,德川幕府发出《讨萨表》,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戊辰战争爆发,关于该战争爆发背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川幕府的统治形式上结束
B.幕府依然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众多的军队
C.对外德川幕府不代表国家
D.幕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戊辰战争前,对外幕府仍然代表着国家,因为幕府实际上还控制着国家政权,依然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众多的军队,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只是形式上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辰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19.1868年戊辰战争的最大成果是( )
A.迫使幕府将军“大政奉还” B.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C.幕府将军同意“辞官纳地” D.彻底摧毁了幕府势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政奉还”后幕府将军不甘心失败,倒幕派经过鸟羽、伏见战役等彻底摧毁了幕府力量,B项发生于戊辰战争前,时间不符。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辰战争的历史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20.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
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 B.大名和武士
C.广大民众 D.上级武士
答案:A
解析:
分析:“草莽志士”可理解为身份低的、领导发起起义的阶层,综合以上信息,选A。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尊王派的构成,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日本,一旦受人束缚,
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移入幕府与法国手
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答案:(1)中下级武士。武装倒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答案:(2)幕府准备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装备,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还同法国
组织合资公司,垄断日本的蚕丝贸易。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答案:(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倒幕运动及幕府与法国的勾结等,要求学生在归纳问题时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准确指出和阐述事物,并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22.观察下列两幅图:
图1高杉晋作 图2 西乡隆盛
请回答:
(1)图1中的高杉晋作曾在尊王攘夷运动中组织了________,抗击西方侵略者。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奇兵队” 原因: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统治者采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许多具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要求改革现状。
(2)著名的鸟羽、伏见战役就是由图2中的倒幕派领袖西乡隆盛领导的,并取得了胜利。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演变为倒幕运动?
答案:(2)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想免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单靠盲目“攘夷”是不行的,必须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的腐朽统治。这样,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幕府统治和民族危机两个方面概括尊王攘夷发生的原因。第(2)问结合教材内容即可回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
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
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能造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
不能造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
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
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
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八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1)根据材料指出,高杉晋作成为“攘夷派的急先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认识到中国衰败是由于不能抵抗外侮,日本要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下场就要反抗
外来侵略;强烈的民族责任心。
(2)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活动?
答案:(2)转变:避免西方列强侵略,不能盲目攘夷,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改革,才能
改变日本现状。活动:1865年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
改革。
(3)此后日本出现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运动,结果如何?
答案:(3)结果:彻底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解析: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高杉晋作对日本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看法分析。第(2)问需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组织答案,高杉晋作的思想变化及活动体现在倒幕运动上。第(3)问考查倒幕运动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尊攘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书中主要阐发了什么思想?
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他“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是否属实?运用所学知识论证。
答案:(2)属实。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他去中国的时候,中国国内正在开始一场什么自救运动?具体有哪些措施?
答案:(3)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4)试比较1862年中日两国有哪些共同的“内忧外患”。
答案:(4)内忧:两国的封建统治腐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外患: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武力打开国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5)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答案:(5)高杉晋作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有关中国衰败的原因并不够全面。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准确地把握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的时间是1862年,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前,中国是洋务运动时期。两国此时所面临的问题很相似,根据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倒幕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军队开始向京都进发。同时,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到京都与宫廷中的倒幕派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出谋划策,让15岁的睦仁天皇向萨摩、长州二藩发出讨幕密敕,萨、长二藩军队遵命开进京都,名正言顺的倒幕战争正式开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大象版)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倒幕战争开始后,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
答案:(1)“大政奉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战争?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倒幕派发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2)战争:戊辰战争。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主要目的: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武装倒幕取胜的原因。
答案:(3)倒幕派力量强大;天皇的支持。
解析:
分析:第(1)问结合教材中“大政奉还”作答。第(2)问结合图注“鸟羽、伏见战役”分析是什么战争,“原因”“目的”可按教材知识作答。第(3)问从倒幕派力量强大方面归纳。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戊辰战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