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六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诗词六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21: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 中国文学的光辉源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五百多年的作品,成书时间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一)流传:
1、《诗经》书成于春秋时期,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作《诗经》。
2、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仅存《韩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二)内容:
包含体裁“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三)评价:
孔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五百年云和月,尘与土,虽然世有盛衰治乱,但由《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则是一贯。其中有所悲有所喜,有所爱有所恨,也有所信有所望,不过可以说,健全的心智,健全的情感,是贯穿始终的脉搏和灵魂。孔子取《诗》之精神曰‘思无邪’,真是最简练也最准确。”《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现在的解释
《牡丹亭?闺塾》选段
(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
(旦)温习了。则待讲解。
(末)你念来。
(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贴)怎样声儿?
(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
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末)胡说,这是兴。
(贴)兴个甚的那?
(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闺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关雎题解:
余冠英先生的解释是:“诗人唱的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条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在想:要是能热热闹闹地娶她回家,那该多么好!”字音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菜(xìng)
寤寐(wù mèi)辗转(zhǎn zhuǎn)
芼(mào) 琴瑟(qín sè)阅读提示 孔子在《论语》中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此诗虽然写爱情快乐的沉湎,却并未流于放荡;虽然写爱而不得时的悲哀,却并未表现得过分痛苦。我们应该以平和缓慢的语调来阅读。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流采。
纯洁美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常带牵。
相思深情无限长,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采了左边采右边。
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长短短鲜荇菜,左采右采揀揀开。
纯洁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背诵提示
“君子好逑”三招
日夜思慕→琴瑟亲近→钟鼓取悦题解:
这是一首情歌,男或女词(唱)。诗中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的露水还不曾干,诗人来寻找所谓“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在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苍苍 为霜
凄凄 未晞
采采 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蒹葭 《蒹葭》诗意空幻虚泛,我们可以将“伊人”理解为诗人对深刻人生体验的探索。“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是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创作手法 后两章内容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这种改动造成了语意的往复推进。“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运用起兴手法,用茂盛的芦苇和结霜的露水引出歌咏的对象“所谓伊人”,并点明时间和环境“深秋清晨”,营造出清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主人公的寂寞心境。讨论 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诗中塑造的是一个不懈地追求心上人的执著的形象。 “溯洄”“溯游”等词的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溯洄”“溯游”的反复出现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诗人由“蒹葭”“白露”起兴,表达绵绵无尽的感情。一方面写出追寻意中人之路的坎坷难行,另一方面更深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热烈追求与不能和心上人欢会倾诉衷情的惆怅情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少时避战乱移居江南,后一度去长安谋出路,未获结果。父亲去世后,家境窘迫。一家亲人散寄各地,自己也往来奔走,居无定所。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助于他接触和了解社会现实。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为应考再次进京,中第四名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改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任县尉期间,他进一步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写出了真切反映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观刈麦》、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著名长诗《长恨歌》。
元和二年(807)冬,应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努力实践自己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和朋友元稹、李绅等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元和十年(815)六月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他写下了《琵琶行》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的弹琵琶倡女不幸身世的描述,寄托了自己失意的苦闷。
相关故事:
白居易力求把自己的作品写得平易通俗。相传他写好每首诗后,都要念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懂了,才拿出去。这说明诗人在语言的通俗化方面下了苦功。 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在顾况的推荐下,年轻的诗人开始闻名。《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交代诗人行踪春来水涨,白云低临。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莺、燕处处 春天的象征几处谁家家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抓住“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含蓄表达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填空 全诗以“ ”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 的美丽景色。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
本文写了几种早春的景象?
行孤山寺春白沙堤西湖早春对西湖美景的迷恋之情。水面初平 云脚低 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乱花迷眼 浅草没马蹄描写早春充满活力的动态美的诗句是:
写初春花草的诗句是:
直抒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的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或者描写早春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早 春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天资聪颖,好读书,文章诗词样样通,而且工书善画,是一个相当全面的文学艺术家。李煜25 岁时继承父业作了南唐国主。面对危局,他只能采取委曲求全的策略,整日吟诗宴游,苟且偷安,又由于他信奉佛教,“以无为之心,示好生之德”,来自我安慰。宋攻陷金陵,李煜率众投降,被带到汴京,从此过上了俘虏的生活。李煜入宋以后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他的词作多是写囚徒生活和失国的哀痛,形成了一种独创的风格。 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短处,亦即为词人长处。”无怪乎有人说,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李煜作俘虏两年多就被宋太宗赵光义用毒药赐死,他死的原因是入宋后还写《虞美人》《浪淘沙》这样的词来抒发亡国之怨。相见欢 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故“锦堂春”亦名“乌夜啼”)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头。这几句词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词作主旨 《相见欢》通过“无言”、“独”、“寂寞”等词抒发了词人凄凉孤独的心情,表现了词人的亡国哀思,如钩的弦月更是渲染了伤感的情绪。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是:
2.用白描手法写离愁难言的诗句是:
3.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4、词的前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是怎样渲染的?其作用是什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之情。凄凉、萧索。用“独”“寂寞”“锁”等渲染悲情,表达作者极度失落而无奈的思想感情。 开拓延伸说出你所积累的写愁的古诗词名句,看谁说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蝶恋花》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咏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