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庄子二则.浑沌之死》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26.《庄子二则.浑沌之死》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21: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6.《庄子二则.浑沌之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主要意思
过程与方法 掌握一些实词虚词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的寓意
2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较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21cnjy.com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比较内敛,不太爱表现,但对文言文学习基本能抓住规律,本课文采用课前预习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课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疏通字面含义后,让学生试着翻译课文,教师给以补充订正。最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加以总结,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度拓展。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21·cn·jy·com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同学们有一种文学体裁,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只是一个小故事,当它转身要走时,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人们通过它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可以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它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这就是寓言。2·1·c·n·j·y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寓言故事《混沌之死》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
1, 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创作上多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21·世纪*教育网
2 作家作品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世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代表作《逍遥游》,《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唐代称《华南经》道家经典之一。
活动3【讲授】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1 学生自读,泛读,纠正字音。
沌dùn 倏shū
窍qiào 凿záo
2学生复述故事大意
原因:倏忽报德 经过:日凿一窍
结果:混沌死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
倏忽 转眼之间
时常常相与 一起
谋报商量报答德 恩情
(2)重点句子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活动4【活动】 合作探究
1 思考:浑沌为何会死?
明确:“浑沌”本无“窍”,“倏”“忽”强凿之,于是“浑沌”死。
这告诉我们事物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自然规律,应顺其自然,按照规律办事,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思考:“倏”“忽”这俩马大哈,他们确实没有做到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但想想,他们为“浑沌”凿窍是出于坏的动机吗?(提示:注意他们的命名,“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实际是在讽刺什么呢?)21教育网
明确:他们的动机是为了要报答“浑沌”的知遇之恩,明明是好心,却让他们的恩人命丧黄泉。那是因为他们做事快而不加思索且不考虑后果,所以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因此,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遇到较为重大的抉择时,须三思而后行。www.21-cn-jy.com
3 思考寓意:读了这则寓言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明确:办事要看对象,三思而后行,顺应自然,勿把好事办成坏事。
活动5【练习】  拓展延伸
《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③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注释】①闵:忧虑。②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③病:疲倦。④槁:干枯。⑤耘:锄。⑥非徒:不但。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会翻译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一)1和(二)1.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