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庄子二则.浑沌之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领略两则寓言故事中的旨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弱,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另外,九年级学生在七年级时已学过庄子的一篇寓言《秋水》,对于庄子文章的旨趣有一定的认识与体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本文两则寓言故事旨趣进行探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庄子》二则的新时代内涵与价值。
3重点难点
1.自主阅读文本,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文言现象,展示交流。
2.初步体悟道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两则寓言故事的新时代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从央视辞职的新闻记者柴静,沉寂一年后,前些日子推出了她自费百万拍摄的纪录片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同学们看过这个片子吗?谁来说说这个纪录片讲了什么内容?你知道雾霾是怎样产生的吗?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人与自然当和谐共生,这是人类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如果人为地破坏了这一法则,人类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你看不光是雾霾,还有泥石流、沙尘暴、大气变暖等等自然灾害都是我们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必然结果,其实,早在距今2300多年前,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家,哲学的文学家”的庄子就曾用寓言的方式诠释过这一深刻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就走进《庄子二则》,洞开庄子的智慧之门。
活动2【讲授】师生共同研读《浑沌之死》——抛砖只为引玉来
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们边听边标注字音
大屏幕:浑沌(hùn dùn )为(wéi )倏(shū )
2. 学生大声大声朗读课文
3. 师生齐读课文
4.参照课文注释,用批注法,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划出理解有困难的语句,小组讨论
5.找学生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批注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圈点勾画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言现象的记忆,便于课后复习巩固,学习方式由开始的独立思考到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文言知识抢答赛:
时: 时常,常常 遇:逢,会面 谋:商量 德:恩情 日:每天
善: 浑沌待之甚善 —— (好)
王曰:“善” —— (好)
伯牙善鼓琴 —— (擅长)
以:以视听食息 —— (用来)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介词,把,拿
何以战 (《曹刿论战》) ——凭,凭借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 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根据,按照
翻译句子: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活动3【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呆若木鸡》——合作探究百花开
1.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归纳字音、重点词义、一词多义(可联系已学句子)、通假字 ,组员合作,组长执笔,将探究结果写在便利贴上,全班交流后将便利贴贴在黑板上。
2.再悟,再觉: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什么这只呆得像木头的鸡可以不战而胜呢?
呆若木鸡实则是一种大智慧,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注重自身内在气质的修养,启迪智慧,摒弃浮躁,伸张正气。庄子主张雕琢复朴的人性回归,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返璞归真。
当今社会,繁华喧闹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一点事情?在金钱名利面前有多少人可以保有一颗泰然自若的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冲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代李太白放弃功名后的呐喊和强大的自信;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他却“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明末清初的张岱遗世独立的操守。这些人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摒弃浮躁,返璞归真,做了最真的自己。我们同学们是否心有所悟呢?
3.三悟,三觉:
两则寓言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这两篇寓言,前者从反面强调了“无为”,后者从正面诠释了“无为”(而治),浑沌之死,呆若木鸡,共同向我们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那是一种人顺应了自然规律后的自由,是一种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的状态,也就是我们说的“天人合一” 的境界。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也是所有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也是所有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王羲之的书法、王维的诗、丰子恺的画竹都可以体现这种“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活动4【活动】小结课堂——今我来思中国梦 道家思想是我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活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儒家强调“修身”,道家更为强调“修心”,在当今浮躁喧闹的社会里,“修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向内寻找,向我们我们传统文化中寻找。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你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注重国民的精神内核,将力量、气势凝练于内,岿然不动,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矣!
活动5【活动】推荐阅读:《自然的回声:老子庄子思想赏析》 作者:王语道 ( 海峡文艺出版社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道家思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买这本书看看,让我们继续“悟”!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庄子》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赏析资料,进一步领悟道家思想的精髓,将所得写在积累笔记上。2、深入了解庄子其人,搜集整理庄周梦蝶、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的逍遥游、鸱得腐鼠的故事,感受庄子的性灵,为写庄子记叙性文化散文做准备。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庄子》二则道 清静无为 浑沌:无为
(自然规律)天人合一 倏忽:有为雕琢复朴 木鸡:无为
便利贴张贴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区域) 儒家:修身
道家:修心
课件13张PPT。 《庄子二则》
1.浑沌之死
2.呆若木鸡 读准字音 浑沌( ) 凿( )
南海之帝为( )倏( ) hùn dùnzáo
wéi shū记准词义 一、重点实词
时: 遇:
谋: 德: 日:
二、一词多义
1.善:浑沌待之甚善
伯牙善鼓琴时常,常常 逢,会面商量恩,恩情每天
好
擅长
2.以:
(1)以视听食息(《浑沌之死》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3)何以战 (《曹刿论战》)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5)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翻译句子:
1.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连词表目的,用来
把,拿凭借因为根据,按照
悟,觉也!
▲倏与忽为浑沌凿开了七窍,为什么浑沌就死了呢? 小组合作研读第二则:
《呆若木鸡》
小组任务:归纳字音、重点词义、一词多义(可联系已学句子)、通假字 ,组员合作,组长执笔,将探究结果写在便利贴上,全班展示交流。▲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什么这只呆得像木头的鸡可以不战而胜呢? 再悟,再觉! 三悟,三觉!▲这两则寓言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道家思想是我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活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当代得到更多的关注,期待有包容性的回归。
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你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注重国民的精神内核,将力量、气势凝练于内,岿然不动,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矣!今我来思《自然的回声:老子庄子思想赏析》
作者:王语道
海峡文艺出版社
推荐阅读: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庄子》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赏析资料,进一步领悟道家思想的精髓,将所得写在积累笔记上。
2、深入了解庄子其人,搜集整理庄周梦蝶、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的逍遥游、鸱得腐鼠的故事,感受庄子的性灵,为写庄子记叙性文化散文做准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