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22: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累——文学体裁;
2,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3,了解文章的寓意;
4,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学生能够通过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翻译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内在涵义。
3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奇思妙想 想象奇特”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东施效颦”、“螳臂挡车”的成语故事么?你们知道这两个故事源自哪么?
讲述故事。(展示图片)故事源自《庄子》。
2,介绍庄子及其思想。(图片展示)
名周,战国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介绍什么是寓言。(展示图片)
那么今天呢,我们走进庄子的另一个语言故事————呆若木鸡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1,读准字音
渻 鸡已乎
恃 无敢应
个别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并纠正。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
重点字词
鸡已乎 恃气 犹应响影
疾视 无变 德全 反走
重点句子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未也,犹应响影
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三、再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二)
1、纪渻子对斗鸡的观察分为哪几个阶段?
2、纪渻子通过对斗鸡的观察训练,认为“几 矣”,文中反映出“几矣”原因的句子应是哪句?
3、纪渻子养的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4、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学生讨论完成)
5、成语 呆若木鸡:本指修养到家的斗鸡看似木鸡,实则大智若愚。现在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