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22:09:21

文档简介

26.《庄子二则:呆若木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庄子思想及文章特点。
2、掌握“渻、恃”的读音,“恃、应”等词的词义。
3、掌握本文寓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自主学习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思想。
2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较少难懂的文言词汇,而我班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比较多,较易读懂本文,且我班学生较活跃,三种学习方式均能较好运用。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呆若木鸡》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标上段序号,完成第1-4题:
1、给下列字注音:渻 恃
除此以外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写在后面:
2、庄子,名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 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
3、划分下列句子停顿。
(1)犹疾视而盛气 (2)其德全矣
4、翻译课文,把不能翻译的词、句写在下面:
5、自主完成:
(1)解释下列加点词
虚骄而恃气: 反走矣:
其德全矣: 鸡已乎:
犹应响影: 异鸡无敢应者:
(2)翻译句子: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未也,犹应响影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合作探究
(一)对学
1、同桌互译。先把刚刚的问题与同桌进行交流,看能否解决。再同桌进行一人读一句,另一人翻译,后交换。完成后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第5-6题。
2、同桌讨论
(1)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训练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二)群学,四人小组讨论,准备在班上交流:
1、谈谈这则寓言的寓意:
2、联系现实,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巩固延伸
(一)基础积累
1、古今异义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异:古义 ,今义不同的。走:古义 ,今义行走。
2、解释实词
(1)其德全矣 (2)犹疾视而盛气
(3)方虚骄而恃气 (4)犹应响影 (5)反走矣
3、文言虚词
鸡虽有鸣者
(二)阅读理解
1、文言翻译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说说文中“其德全矣”“德”的内容
(三)中考链接
(2013衢州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
2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适遇牧马童子( 适合 ) B.问涂焉(通“途”,路 )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5.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2分)
2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3分)
谈一谈,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或收获?
课件12张PPT。呆若木鸡《庄子》学习任务1、了解庄子思想及文章特点。
2、掌握“渻、恃”的读音,“恃、应”等词的词义。
3、掌握本文寓意。
知识储备1、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他具有相互的辩证思想,但又宣扬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生活上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愤世嫉俗、鄙视富贵利禄揭露统治者宣扬的“仁义”的虚伪,对后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庄子》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道 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文章想象奇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称其: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中许多寓言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大匠运斤、庖丁解牛等。有成语典故如:鹏程万里、朝三暮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螳臂当车等。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标上段序号,完成第1-4题:
1、给下列字注音:渻 恃
除此以外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写在后面:
2、庄子,名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 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
3、划分下列句子停顿。
(1)犹疾视而盛气 (2)其德全矣
4、翻译课文,把不能翻译的词、句写在下面:
自主学习5、自主完成:
(1)解释下列加点词
虚骄而恃气: 反走矣:
其德全矣: 鸡已乎:
犹应响影: 异鸡无敢应者:
(2)翻译句子: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未也,犹应响影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合作探究 (一)对学
1、同桌互译。先把刚刚的问题与同桌进行交流,看能否解决。再同桌进行一人读一句,另一人翻译,后交换。完成后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第5-6题。
2、同桌讨论
(1)从“斗鸡”到“木鸡”,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训练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2)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
合作探究?
(二)群学,四人小组讨论,准备在班上交流:
1、谈谈这则寓言的寓意:
2、联系现实,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巩固延伸 (一)基础积累
1、古今异义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异:古义 ,今义不同的。走:古义 ,今义行走。
2、解释实词
(1)其德全矣 (2)犹疾视而盛气
(3)方虚骄而恃气 (4)犹应响影 (5)反走矣
3、文言虚词
鸡虽有鸣者
巩固延伸 (二)阅读理解
1、文言翻译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说说文中“其德全矣”“德”的内容
巩固延伸 (三)中考链接
(2013衢州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2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适遇牧马童子( 适合 ) B.问涂焉(通“途”,路 )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5.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2分)
2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3分)
小结谈一谈,学习本文后,
你有什么问题或收获?
作业搜集《庄子》中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