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27.*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22: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课文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主旨,学习言简意赅的写法。
3、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美德。
4、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共36人,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入学基础不平衡,且学生差异较大。在二年多的磨合中,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多数学生已具备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教学中多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主旨,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
难点:学习文章言简意赅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老师吟诵曹操的《短歌行》,在该诗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活动2【活动】作者与作品
1、关于作者——韩婴
  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南宋以后,仅存《韩诗外传》。
  2、关于《韩诗外传》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50年,它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活动3【活动】学生初读全文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
生字识记
相(xiàng)另读(xiāng) 哺(bǔ)睿(ruì) 桀(jié)纣(zhòu)
欤(yú)守以畏者(wēi)
词语识记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相:辅佐。
守:保持。恭:肃敬,谦逊有礼。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愚:愚拙,不巧伪。
由:奉行,遵从。慎:谨慎,慎重。
2、通过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课文,然后全班齐读。
活动4【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分配任务,探究方案:
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五组,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任务
第一组: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第二组:探究归纳文中虚词的用法。
第三组:研究结构——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四组: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五组:研究现实意义——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各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活动5【讲授】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文章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在文中有何作用?
该句交代了周公诫子的背景,突出了诫子的必要性、重要性。
2、“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3、“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4、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轻视人才。
5、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6、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是文章的结论,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并以反问呼应首句,增强肯定的语气。
活动6【讲授】小结全文:
1、主旨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2、写作特色
活动7【活动】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