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周公诫子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27.*周公诫子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22:33:27

文档简介

27.*周公诫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2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首先是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字,并且注释中的主要内容写在重点字词的边上,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课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疏通字面含义后,让学生试着翻译课文,教师给以补充订正。最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度拓展。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周公诫子》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岳母教子》、《画荻教子》及有关周公的信息。1-3分钟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2分钟
三、初读全文 7-10分钟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3分钟
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   3、姓。   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5-7分钟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小组合作探究(5-8分钟) 分配任务:2-3分钟 探究方案: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第二组 :研究结构 ——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四组 研究现实意义——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五、 报告交流20分钟 每组不超过五分钟,老师及时补充订正。 六、盘点收获。5分钟 学生各抒己得,句式要求,“读……我懂得了……”、或“听……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1、从教师角度是检测课堂,长期坚持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从学生角度是检测听课效果,从而养成边学习边整理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规范学生语言,继续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七、拓展延伸: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演说。
课件13张PPT。一读 读准
二读 读通

三读 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