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贯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质量监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
譬如在园中最为寂寥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那些苍黑shòu xuē①__的古柏,你惆怅的时候它们平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平静地站在那儿;譬如秋风忽至,落叶们或喃喃自语或高谈阔论,满园中播散着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lín②_其境地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yùn③ _。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寂寥 B.惆怅 C.喃喃自语 D.高谈阔论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③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⑥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⑦《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当我们要表达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时,常常会引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其中。
B.《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它与《木兰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C.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D.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屈原》是由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对下面《简·爱》片段中的情节概括和人物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你这残酷的坏孩子!”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凶犯……你像是个监工头……你就像那些罗马暴君!”
我读过哥尔斯密的《罗马史》,对尼禄、克利古勒这些人有了我自己的看法。而且我还在心里暗暗作过一些类比,但决没想到竟会这样公开说出来。
A.被表姐误解 粗鲁没教养
B.因看书被表哥殴打 勇于反抗
C.与邻居发生冲突 自尊自爱
D.因看书被约翰·里德殴打 粗野无礼
7.小说主人公的成长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身边人物的影响,请从《简·爱》中选取另外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她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乡村的炊烟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字,大概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真正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沙丘),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荫,便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有时候玩得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年轻时动过手术,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最先升起炊烟的多半就是我们家了。
④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母亲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⑤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⑥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熥(tēnɡ)上几个馒头,然后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⑦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⑧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够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在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地相继回了家。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不管是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者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⑨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日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荡桨妨人拥衲眠,篷窗细雨湿炊烟”是王炎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但他的“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却令我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正所谓魂牵梦绕,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⑩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真是好厉害!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地舒展,挥毫泼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有删改)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②段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是为下文写炊烟做铺垫。
B.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 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文章第③段回忆小时候在岗子玩耍的内容与本文主旨没有联系,可以删去。
D.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9.“炊烟”在选文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10.文章第⑨段中引用陆游的诗句“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4分)
11.文章的结尾说“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结合文意,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①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
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
③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不妨撷取以下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不能太功利。
④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书的方法,冯友兰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 “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丏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 “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⑤读书更是一门艺术。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有删改)
12.下列关于本文中心论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读书的方法包括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 B.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C.《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指导人们怎样读书的好书 D.读书不仅要讲方法更要讲艺术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透着书香味的好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B.楼宇烈、朱光潜等人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先博览群书,而后鉴别选择。
C.读书是一种美好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熏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构建书香社会。
14.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15.作者在第④段列举大量事例,是否累赘?为什么?(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道应训①
[汉代]刘向
宁越困穷,欲谒齐桓公,自卫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爝②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望见桓公而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而见,说以天下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也,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有删节。②爝(jué):火炬,火把。
16.下列有关宁越和齐桓公的故事,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宁越艰难窘迫,为了拜见齐桓公,从卫国到齐国。
B.齐桓公听到宁越的歌声,认为他不是一般的人。
C.群臣坚决反对齐桓公重用宁越,还派人调查宁越。
D.齐桓公不同意群臣的意见,表明了他的用人之道。
17.本文中,直接表明宁越非常有才华的一句是①“____________”;齐桓公认为对待人才,不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3分)
A.欲谒齐桓公 生以乡人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抚其仆之手曰 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C.患其有小恶也 而复问其妾曰(《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患其有小恶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饯别王十一① 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 。
【注释】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9.诗歌由“望”字领起,下列不属于所“望”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浩渺的江面 B.飞去的鸟儿 C.渐远的船只 D.飘落的花瓣
20.结合诗歌内容简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潭影空人心”和本诗“青山空向人”两句中的“空”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某校举行校园艺术节课本剧表演大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21.(1)下面是《变色龙》剧本选段,请选出不符合剧本要求的一句,并修改。(3分)
①普洛诃尔从左边上场。
②普洛诃尔 (瞥一眼小狗,皱眉)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③奥楚蔑洛夫 他恶狠狠地说,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2)在评选优秀演员时,下列评选要点不合适的一项是( ) (3分)
A.正确理解剧本的主题,准确把握戏剧的冲突B.表演自然,落落大方,动作准确,有表现力
C.对人物个性理解到位,较好地利用舞台说明D.口齿清晰,语速正常,使表达更富有说服力
22.演出后,校报记者发布了活动简讯,其中语言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中学校园艺术节课本剧大赛圆满落幕
校园快讯 A 2024年1月1日,××中学第十届校园艺术节课本剧表演大赛在艺术报告厅圆满落幕。B由于同学们的表演精彩纷呈,使台下观众目不暇接。C针对同学们的表演,评委老师给出了中肯的评价。D经过激烈的角逐,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中学校长为获奖队伍颁发了奖状。
23.演出引发热议,大家就剧本和演员的重要性展开辩论,请完成下面的辩论提纲。(6分)
辩题 正方:好剧本比名演员更重要 反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 辩论 要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 辩论 要点 剧本还得靠演员来演,名演员有名气,更能吸引观众对剧目的注意力,他们才是一出剧的关键。剧再好,没有人知晓,也会被埋没,“酒香也怕巷子深”。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收到过不同的礼物,它可以是一块蛋糕,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恩师的一次谆谆教诲,也可以是父母的某次特殊陪伴;可以是朋友的一个拥抱,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每一份礼物或许都会在你前行的路上带给你温暖、信心与鼓励。请以“谢谢你的礼物”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是“你的礼物”,写清楚礼物的内涵和内容。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为什么要“谢谢”。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略
2.[答案] 瘦削; 临; 蕴
3.D
4.①形貌昳丽
②直下看山河
③酒酣胸胆尚开张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⑤闻达于诸侯
⑥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⑦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B
6.B
7.[答案] 示例:简·爱的舅母冷酷偏心,处处刁难简·爱,却磨炼了她坚韧的内心。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她从未放弃努力,这使她从学校毕业后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的机会。
8.D
9.[答案] ①炊烟是故乡和田园生活的象征;②炊烟是母亲对一家人的体贴和关爱,是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③炊烟是童年美好生活的象征。
10.[答案] 因为炊烟是与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游子思乡落泪,泪眼看炊烟,因而有“炊烟湿”的感觉。
11.[答案] “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
12.A
13.D
14.[答案] 引出文章的论题——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引出本文评论的对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提出问题;是文章的引论部分;引出下文的论述。
15.[答案] 不累赘。这样举例,使论据更充分(全面、具体),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要做到活学活用”)的论点。
16.C
17.①说以天下事
②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
18.D
【参考译文】宁越(因为)艰难窘迫,想要拜见齐桓公,从卫国到齐国去,晚上在城门外住宿。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他们把)火把燃烧得很旺,随从(齐桓公)的人很多。宁越看见齐桓公便唱起歌。齐桓公听了,拍着驾车人的手说:“奇怪,这位唱歌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啊。”(就)命令后面的车把宁越载上。齐桓公赐给宁越衣服帽子并接见了他,(宁越)陈述治理天下的事情,齐桓公非常高兴,将要任用他。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距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他,打听过后如果真是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晚。”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去打听他的话,担心他会有小的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就是国君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啊。”
19.D
20.[答案] “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漫步山林,进入古寺,大自然的宁静、禅院的清幽使他心情愉悦,充分感受到风景的美好,体味到远离尘世的快乐;“青山空向人”中的“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
【诗歌大意】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苹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21.(1)[答案] 选③,将“他恶狠狠地说,”修改为“(恶狠狠地)”。
(2)D
22.[解析] B项,“由于”和“使”同时使用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其一。
23.①名演员比好剧本更重要
② 好剧本逻辑严密,情节精彩,是剧目的基础,是剧目好坏的关键。如果剧情乏味,被演员的名气吸引而来的观众也会败兴而归。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