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5 21:3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体会并学习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3.重点研读阿长买《山海经》部分,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研读课文

写法探究

总结拓展

预习展示
预习展示

鲁迅〔1881年~1936年〕,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 ,我们借此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儿时与家里的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
补充知识:《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十八篇,大致可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阿长
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文题解读
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阿长”,一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古籍《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一读,写一写

搁 掷 脐 憎恶 菩萨
竹竿 烦琐 土匪 辫子 胸脯
疮疤 诘问 哀悼 茉莉 书斋
霹雳 震悚 粗拙 守寡
zhì

zēng wù
pú sà
gān
su
biàn
fěi

chuāng
jié
dào
mò lì
zhāi
pī lì
s ng
zhuō
gu
探究写作背景
进一步理解
作者对阿长感情
1926年秋, 45岁的鲁迅先生久病初愈,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非常孤独和寂寞。
“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怀旧散文,让鲁迅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童年的、社会底层的力量和慰藉,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研读课文

小组讨论,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来概括人物形象。
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阿长是一个连真正名字也没有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饶舌多事、有许多麻烦的规矩、愚昧无知而又迷信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又有着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的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她是个不幸的好人。
整体感知
文章开头写阿长名字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她的前任叫这个名字,而大家又叫惯了,并非是她真的叫这个名字。久而久之,她的真名倒无人记得了。
作者这样写,形象地刻画出阿长是一个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形象。
此外,以写名字的由来开头,还能起到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人下文的作用。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平凡。
分段阅读: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事?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饶舌多事
1.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常惹风波;
2.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
3.睡觉摆”大“字。
第3段
不拘小节
6——12段:
13——17段:6.讲“长毛”的故事
4.元旦早晨道恭喜吃福橘
5.教“我”许多烦琐的规矩
迷信而淳朴 / 善良
第23——28段:为我买回《山海经》
热心善良,关爱孩子
2.阿长相信命运。①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②她相信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求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运气,全在孩子有没有“恭喜”她,要是不说,可就惶急了,说了,开心得什么似的。
1.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知,可见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工夫只能告假几天回家
鲁迅回忆起来:对她充满了同情。
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3.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阿长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来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敛,“常喜欢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温文雅尔的主人家就显得格外粗俗,连小主人都对她讨厌至极。
4.阿长是一个淳朴、心地善良的人。
①有迷信的成分。诸如什么“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
②有落后的成分。诸如认为孩子拔草、翻石头就是顽皮,这是落后的儿童教育观。
③吉利的文化。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
④珍惜劳动果实。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
⑤讲究形象。不要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
⑥避讳修辞。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不多
不错的
研读19——27段:买《山海经》
经过:
起因?
探究讨论
结果:
“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阿长向“我”提《山海经》的事。
研读19——27段:买《山海经》
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如何理解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时,“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神力”是指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敬佩、爱戴之情。
探究讨论
研读19——27段:买《山海经》
圈点勾画并思考:
1.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的渴望。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搜索(19段)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19段)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20段)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21段)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25段)
探究讨论
19——28段:买《山海经》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综前所述,作者详写买山海经的事件,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件事呢?
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这怎么能不使作者怀念呢?
深沉的怀念
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法探究

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又表现了他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本文就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记叙线索,先抑后扬。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护城故事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敬意
憎恶怨恨
新的敬意
思想态度变化
主要事例
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作用:使描写得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起伏。
写法探究
练习
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
2
3
总结拓展

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篇《阿长与〈山海经〉》何曾不是在童年的回忆中,寻出一点闲静,用长妈妈般的“母爱”来抚慰受伤的心灵,汲取向前的力量?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对保姆长妈妈发自肺腑的祝福,也是对“真诚”与“仁爱”的热切呼唤!
拓展:寻找“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
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
爱唠叨的母亲
爱管闲事的阿姨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读懂身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