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六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六单元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14:27: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六单元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分析:袁世凯窃取民国大权后,宋教仁力图以议会政治来限制专制统治,并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试图利用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优势,限制袁世凯,故袁世凯把他杀掉。这反映了袁世凯专制与宋教仁民主的矛盾。故选B。
点评:考查“宋教仁案”反映的本质
2.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让助手剪去了自己的辫子,3月10日下午3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下列选项直接暴露袁世凯后来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炮制新的《总统选举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连选连任,意味着总统只要连选成功便可以一直当下去,从而暴露出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
点评:考查《总统选举法》的实质
3.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据此,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 )
A.天赋人权说 B.民主共和思想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中的“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的理解。袁世凯为了称帝,制造人民赞成君主立宪制的假象,即假借人民主权理论为自己称帝制造历史依据,故正确答案为C项。由题干材料的第一句话,可排除A、B两项;D项不能体现题干意思。故选C。
点评:考查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
4.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 )。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护国运动的相关问题,注意时间(1915年底),结合历史背景判断。
点评:考查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5.“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材料中的“又杀宋教仁”可知此事件为“宋教仁案”。“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引发了“二次革命”。故选D。
点评:考查二次革命的背景
6.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此段文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题目中的“一人称帝”“滇黔独立”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叙述的内容与护国运动有关。故选C。
点评:考查护国运动
7.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主要说明了( )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
C.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是封建性质的政权
答案:C
解析:
分析:梁启超曾一度拥护袁世凯,但随着袁世凯专制独裁日益明朗化,他转而反袁,从舆论方面反对袁世凯。这说明袁世凯称帝已不得人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愤慨,连立宪派都反对他。故选C。
点评:考查袁世凯称帝
8.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 B.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
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对南北军阀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题目所给材料看出,孙中山开始认识到曾经表示拥护革命的西南军阀同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是一样的。故选D。
点评:考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9.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故选A。
点评: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
1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粉碎袁世凯独裁和帝制企图 B.维护真正的共和制度
C.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 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紧紧抓住辛亥革命后的时代特征,对象是北洋军阀,关键词是核心目标。A、C两项从属于B项,可以排除;D项是指新文化运动,也是错误的。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核心是反对专制独裁,进行政治革命,维护共和政体才是其真实目的,故选B。
点评:考查辛亥革命的核心目标
11.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护国运动、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A.孙中山是否参加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讨袁斗争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心,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结果失败。袁世凯帝制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反对帝制的怒潮的推动。这说明共和观念深入
点评:考查护国运动、二次革命
12.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来说( )
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 C.革命性质 D.斗争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辛亥革命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任务则是反对袁世凯重建专制政权,巩固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二者一脉相承。
点评:考查二次革命
13.图5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张勋 D.溥仪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漫画中“不可活”可知这个事件已失败,由图中提供的时间是民国六年可知这幅画创作于1917年,加上图中的“万岁”,可知是指张勋复辟帝制失败。A项时间是在1916年,B项与复辟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考查张勋复辟
14.1915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 排挤孙中山。这些情况表明( )
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
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发生变化
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答案:D
解析:
分析:封建军阀从根本上代表封建势力的利益,他们讨袁,支持孙中山,到最后排挤孙中山,都是为了利用孙中山的声望,扩大自己的实力,维护自身的利益。故选D。
点评:考查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15.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C.人民痛苦,民不聊生 D.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中国实际上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因此, B项不正确。故选B。
点评:考查护法运动
16.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因此这三次斗争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前两次斗争反对的是袁世凯;护法运动反对的是段祺瑞,他们都是北洋军阀。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最后的结局是失败,这一点在教材上有明确的表述;护国运动虽然推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但它并没有达到维护民主共和的目的,从本质上讲它是失败的。二次革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但不久袁世凯就解散了国民党,因此,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都不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故选A。
点评:考查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17.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②是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的誓词;①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时孙中山的言论;③是孙中山辞去大总统从事铁路建设时的言论;④是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的言论。
点评:考查孙中山的思想
18.孙中山倡导护法运动的原因是( )
A.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 B.袁世凯解散国会
C.张勋复辟,拥溥仪称帝 D.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答案:D
解析:
分析:孙中山认为国会和《临时约法》是共和国的象征,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约法就是不要共和国,故发动护法运动。
点评:考查护法运动的原因
19.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其根本意图是( )
A.侵占整个山东 B.排斥欧洲列强
C.灭亡整个中国 D.控制北洋军阀政府
答案:C
解析:
分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旨在灭亡中国。故选C。
点评:考查“二十一条”
20.孙中山虽然两次发表了讨袁宣言,但没有真正领导讨袁战争,发动讨袁战争的人是( )
A.梁启超 B.段祺瑞
C.蔡锷 D.黎元洪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孙中山号召下,1915年底,云南都督蔡锷起兵反袁,此即护国运动。故选C。
点评:考查蔡锷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杰斐逊写《独立宣言》的时候,他的庄园里还有200多名奴隶,他当时提出所有人生而平等的时候,可能没有把黑奴包括在内。但这种思想本身,到后来成为黑奴争取自由的思想武器。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在具有两千年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指出《独立宣言》和《临时约法》共同的理论来源。据材料一从制度层面指出《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
答案:理论来源:启蒙思想。意义:有助于废除殖民统治制度;有助于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黑奴制度的废除。
(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观点一:同意。理由:用法律手段巩固成果;袁世凯独裁过程中始终不敢完全抛弃法律、复辟帝制失败;新文化运动兴起,从思想根源反对专制。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袁世凯独裁、复辟说明君主专制势力强大;法律从属于政权;《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施;尊孔复古说明专制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第(1)题应从《独立宣言》和《临时约法》的背景方面归纳理论来源的共同点,解答历史意义时要注意从“制度层面”;第(2)题无论是否同意其观点,都应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考查《独立宣言》和《临时约法》
22.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 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
袁世凯天坛祭天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答案: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丙: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答案:题目:所拟题目必须包含“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
目的: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意义:理解民主政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为今天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借鉴。
解析:
分析:图片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现象,即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却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题中甲、乙、丙三人从不同的侧面对辛亥革命进行了评价,各有道理。对于第(3)问,回答的关键是要审清三幅图片的主题,即“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点评:考查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与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二 国人职责,唯在讨袁。
——蔡锷《誓告国人文》
材料三 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
答案:封建君主专制或者复辟帝制。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要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做法。
(2)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不同点:孙中山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在当前要彻底打败袁世凯,不因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斗争;在打垮袁世凯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材料一梁启超反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他们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同点需要分析材料信息得出。
点评:考查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复辟态度上的异同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袁世凯
材料三
请回答:
(1)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
答案:实行议会政治。
(2)材料一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的实质是什么 对袁世凯的权力有何威胁 是否能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为什么
答案:实质:主张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威胁:运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选举,削弱袁世凯权力。不能。理由:因为袁世凯代表着北洋封建军阀的利益,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议会政治不可能把袁世凯赶下台。
(3)根据材料二以及材料三的图片分析,袁世凯用什么手段解决了他的“就怕” 解决了“就怕”,袁世凯下一步干了些什么
答案:手段:用政治流氓的暗杀手段刺杀了宋教仁。勾当:解散了国民党,解散了国会,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实行了洪宪帝制复辟。
(4)孙中山先生曾题写一副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挽联是为谁而作
答案:宋教仁。
(5)宋教仁被刺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宋教仁力图重组内阁。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专制势力之间斗争的史实。首先阅读理解材料,获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其次紧扣试题设问,准确再现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
点评:考查宋教仁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
(1)“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探索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上有哪些派别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这些探索活动对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答案: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君主立宪制,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为实现真正的民主继续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巩固共和”与“专制”进行了哪些较量 这种反复较量说明了什么
答案: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说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分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所学即可得出答案,但是对民主政治进程产生的影响要分别得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促进了人民思想觉醒,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是推翻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2)题较量依据所学即可得出,较量的反复性说明的问题要从实质上去考虑,即民主与专制较量的反复性、曲折性。
点评:考查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