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行路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通过探究,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感悟诗人浪漫主义诗风。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通过探究,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浪漫主义诗风。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课
有篇文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进行精彩速评:
你,从一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靓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猜猜他是谁?
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李白:
出示课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途。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请同学们来背上几句:
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板书)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活动2【活动】明确学习任务
没有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夜中的远行,所以上课前我们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1、反复诵读,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通过探究,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感悟诗人浪漫主义诗风。
活动3【活动】吟读音韵
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吧。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并准备在全班朗读。(生自由朗读课文。)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
听到大家读,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范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听清楚老师停顿的规律了吗?
好,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生读)
节奏读准了,还要注意这首诗重音,读出诗的韵味。我来读前两句。(师读)
下面大家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朗读全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来读一下这两句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读,师指导)
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生个读。)
我们再齐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诗歌的扬抑顿挫。
活动4【活动】诵读诗韵
清代刘大櫆提出 “因声求气”, 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也就是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何为神气?即诗歌的精神,而精神体现在内容和情感上。
我们研读一首诗,切入口可以有很多,但必须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点上,这个“基点”就是诗歌本身的内容。
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注意重点词语。
哪位同学愿意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PPT展示诗歌,重点字词解释)(典故超链接)
诗歌是讲究“因声求气”的,大家理解诗歌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探求诗歌的“气”------思想感情。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生读)李白,少年有 “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因与权贵不和,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诗。
我们自由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我们可看出此时诗人的情感变化是:
(展示课件)(苦闷——希望———迷惘——追求)(板书)
小结: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勾勒出诗人思想的运行轨迹:现实的黑暗使理想幻灭,幻灭导致迷惘,迷惘带来彷徨,由彷徨而呐喊,将理想与希望写在未来的日历上,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
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活动5【活动】品读诗味
内容为感情服务,感情借内容抒发,二者高度契合体现诗歌的“神气”,诗人用凝练含蓄的语言来抒情言志,更得意于表现手法的运用。结合我们以往学过诗歌鉴赏的方法,诗人怎样来表达丰富复杂的情感的?
(展示)古诗赏析方法:
品味语言——“炼字”、 修辞
用典传情达意、句式的变化
感受警句,体味意境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更强烈强调行路难,表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与迷茫彷徨之感。
标点符号,前面是强烈的感叹,感叹行路之难,后面有强烈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短句的运用。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千古名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海阔天空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从中知道采用一些艺术技巧会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感,以后再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用来借鉴。
总结:透过诗歌我们读到了李白低沉抑郁的心情;透过诗歌我们读到了李白慷慨豪放的信心……《行路难》是一曲交织彷徨苦闷与激情豁达的急剧变化的音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活动6【活动】赏读诗风
我们不仅要知其人,还要知其诗风。默读诗歌,讨论这首诗歌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
这首诗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结束语: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