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行路难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30.行路难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0:14:16

文档简介

30.行路难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诗化诗仙形象
????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诵读,把握感情波澜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朗诵。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师带头鼓掌,全班掌声。)
????师:字正腔圆,掌声是同学们对你的赞赏。但我觉得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应该还可以再长一点。
????(一生主动朗读课文,全班掌声。)
????师:我觉得节奏有点小问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模仿学生读书。)
????师: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茫然的,所以读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师范读。)
????生1:听您朗诵《行路难》,仿佛感觉老师就是李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谢谢,我多么希望能将李白约出来,在这堂课上和大家见见面。
????生2:我觉得老师读出了感情的变化,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学生,注意到了这首诗情感的抑扬。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注意结合书下注释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历程。
????(生自由读诗歌及注释。)
????师:在“花间一壶酒”之中,在“举杯邀明月”之时,在意气风发之际,在愁苦无助之刻诵读李白的诗歌,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谁愿意再来朗读一遍。
????(一生朗读,全班掌声。)
????师:情感比较到位,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的?
????生3:一开始是……说不出来。
????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着急。(背景)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雄图。但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诗。现在,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开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生3:应当是特别忧愁、苦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板书:苦闷。)
????师:好,感觉出来了。那接下来呢?
????生4:接下来写作者想要渡过黄河,却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却被大雪封住了。这应当充满着无奈。
????师:感觉越来越好。其他同学愿意接着说吗?
????生5:我觉得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以姜太公和伊尹自比,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诗人在苦闷之后仿佛又找到了方向。
????生6:接下来又感到道路崎岖,不知道身在何处,迷惘无措。
????(板书:希望?迷惘。)
????生7:最后,他很自信,认为还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伟大的抱负。
????(板书:自信。)
????师: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内容变化纵横,百步九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师完善板书成波浪状,“苦闷”、“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峰。)
【 是啊,在诗歌当中,诗人的心情可谓起起伏伏。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前途艰难的诗句是?、、、、、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此人生失意之时仍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的诗句是?、、、、、诗人从梦想中回到现实发出悲愤而痛若的呼号的诗句是?、、、、、在这一切矛盾的心理过程之后,诗人并不自甘沉沦,仍然自信执著的诗句是?、、、、、、(在教师的提示中,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 】
????师: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三、玩味,叩击诗人心扉
????师: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
????生(齐):行路难。
????师:“难”在何处?面对困难,又会如何?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来说话。
????生1: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
????师:是啊,对于“嗜酒见天真”,“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面对如此盛宴,本应豪饮,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老师把这句换成“胸中惆怅不能食,眼中无路心茫然”,你们看行吗?
????生2:我觉得缺少对李白当时忧愁和迷惘的细腻刻画,显得大而空洞。
????师:此句妙在借用动词捕捉意象来刻画渲染。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重音,语速慢些,语调低沉些,体会此处的情感。
????(生齐读句子。)
????生3: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我读出了乐观豪迈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的时候,可见现实之难,行路之难。
????师:这里以黄河、太行隐喻人生之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受诏入京,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却又被赐金放还,这不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吗?
????生4: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我读出了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李白。
????师:这句诗怎样理解?
????生4: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师:这是用典,是指用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来说话,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真正的含义是诗人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被委以重任。
????生5:老师,我还觉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在全诗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好,有眼光。“欲渡黄河”遇“冰塞川”,“将登太行”逢“雪满山”,诗人似乎只能赋闲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这才有下句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
????生6: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仰天长叹、慷慨悲歌的李白。
????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句在句式结构上与全诗有些不大一致。要不,我们试着给改一下?
????(生思考讨论。)
????师:有没有改好的?说说你是怎样改的?
????生1: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
????(师生大笑。)
????师:我觉得这同学改得不错,句式和前面一致,整齐得多。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思考。)
????生2:改后的句子虽然形式上整齐了,意思也差不多,可是感觉语气和感情好像没有原句强烈。
????师:不错,你能从语气和感情方面发现问题,语感非常好。那谁能结合原文具体地说一说,为什么原文的语气和感情更强烈呢?
????生3:请大家注意标点符号,前面用了两个感叹号,强烈地感叹行路之难;后面则是用问号,有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全班掌声。)
????师:多聪明啊!善于捕捉细节,从标点符号入手来感悟情感。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从句式特征来体会表达效果的异同,这一点以前我们提到过。回忆起来了吗?长句和短句的表达效果?
????生4:短句字数少,简洁有力;长句字数多,适合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对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作一个系统的总结,完整地来说说为什么改句不及原句好。
????生5:原诗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短句的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的运用,这些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
师:你说得很好。此时的李白,为了自己的梦想终于来到君王侧,然而只如昙花一现般,还没来得及华美灿烂就凋谢结束了。他向苍天诘问: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朗读时,语调先扬后抑,语速先快后慢,顿挫错落有致。
【男:行路难!
女:难!
男:行路难!
女:难!
合:多歧路,今安在?
再合:今安在?】
????(师深情朗读该句,生热烈鼓掌。)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千古名句,你从中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生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还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我从中读出了一个面对挫折却自信豪迈的李白。
????师:是啊,这个句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你认为怎样朗读,可以传达这样的情感?
????(生朗读最后两句,师生掌声。)
????师: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李白,一个迎风傲岸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为其折服,令人难忘。盛唐这沃土养育了他,他也充实了盛唐的气象。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诵读他的美丽华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师生齐诵全诗。)
【 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男——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四、拓展,延宕诗歌意蕴
????师: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我们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或许当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遭遇失败时,可以拿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
????师生(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但愿这节课能够用李白的诗歌和大家共勉,更希望同学们爱诗读诗,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
(板书:在不利和困难中百折不挠。)
延伸阅读——李白《将进酒》
课件11张PPT。“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行 路 难
李 白诵读—把握情感波澜全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年,李白遭高力士、杨贵妃等人排挤、诽谤被“赐金放还”,在朋友的践行离宴上写下了这首诗。
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玩味—叩击诗人心扉诗眼——“行路难”
“从 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因为 。”“胸中惆怅不能食,眼中无路心茫然。”可否?
“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可否?
男:行路难!
女:难!
男:行路难!
女:难!
合:多歧路,今安在?
再合:今安在?
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男——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拓展—回味诗歌意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谢谢!主旨本诗有诗人遭政治挫折的苦闷和愤懑,更是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