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对该词的学习,进一步懂得如何鉴赏诗歌。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借助想象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意境。
2)借助旧知理解新知,在比较中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词人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单元的古诗词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鉴赏古诗的方法,也学过辛弃疾写的同一主题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所以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基础和助推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词人恢复中原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学会借助想象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会借助想象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作者简介
活动2【活动】初步感知
(一)诵读
通过诵读,纠正字音、节奏。
【设计意图】自学情况进行检查纠正。
(二)描摹
根据词的内容想象作者梦回吹角连营后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朗读描绘的场景,教师就其理解的准确性和想象的合理性进行考察、纠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动性,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新词理解的准确性和想象的合理性。
(三)绘制
小结:
1)什么样的场面:欢快的宴饮场面、雄壮的检阅场面、激烈的作战场面
2)作者的报国之志是什么?
3)具体指作者什么志向?
活动3【活动】学习
(一)分析·理解情感
1、如何理解“可怜白发生”呢?
2、为何要借助梦境收复失地?(出示幻灯)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归纳·知识点
1、主题:抒发作者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感情基调:悲壮。
3、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活动4【测试】根据板书背诵
醉——梦回 (1)欢快宴饮场面 ——可怜
(2)雄壮阅兵场面
(3)激烈战斗场面
活动5【练习】比较阅读
(一)比较
《破阵子》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何异曲同功之妙?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比较题:主题、写作手法上这首诗与《破阵子》有何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
活动6【作业】积累
爱国诗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