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期中专项复习 语言综合性运用
一、单选题
1.上灯节(正月十五)时鼓亭里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花灯灿烂逢盛世”。下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丰收锣鼓震天响 B.锣鼓铿锵颂丰年
C.锣鼓咚咚佳节至 D.锣鼓声里百万兵
2.下列各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 ,和平可期,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今天是我的生日,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
B.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的笔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
C.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现在你遇到了难处,我理当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好的建议。下面,请未发言的同志畅所欲言。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光明学校举办科技节,七(1)班班主任王老师请陈芬同学的父亲、科普工作者陈跃飞在周五这天光临学校,给同学们做有关科技作品制作的指导,陈跃飞欣然接受了邀请。但周五当天,陈跃飞接到单位有紧急任务需要外出的通知,无法去学校做指导。他让陈芬将此情况及时转告给王老师。到校后,陈芬对王老师说:
A.“王老师,家父临时接到通知,有紧急任务需要外出,不能来校指导,实在抱歉。”
B.“王老师,令尊临时接到通知,有紧急任务需要外出,不能来校指导,实在抱歉。”
C.“王老师,陈跃飞临时接到通知,有紧急任务需要外出,不能来校指导,感谢您的厚爱。”
D.“王老师,我家老爷子临时接到通知,有紧急任务需要外出,不能来校指导,感谢您的厚爱。”
5.你的好朋友最近迷上了刷抖音小视频,没法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他却认为自己刷的都是能够催人向上的段子,有利于促讲学习。下列你对他的劝说,最得体的一项是( )
A.现在都啥时候了,你还有闲心刷小视频,如果耽误学习考不上高中,你就废了!
B.偶尔刷刷励志的段子确实能增强我们的认知能力,但如果过分耗费时间就不对了,你说呢?
C.再好看的剧情也唤不醒拿不出行动去努力的人!请你自重,别再浪费时间,让我们白为你操心。
D.刷小视频容易让你成瘾,对读书、运动、学习等失去兴趣。你不是已经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吗?
6.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时间5月19日上午,2024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在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鸣枪开赛。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赛事虽已落幕,但“爱”已在大理生根,奔跑的情谊也将一直持续。
①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云南昆明的黄左兰以2:46:54的成绩夺得马拉松女子组第二名
②赛道串联起洱海生态廊道、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等地标
③本次马拉松以“为爱奔跑”为主题。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选手参赛
④像是一条融合了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文化长廊
⑤参赛选手奔跑在旖旎风光的洱海生态廊道,穿梭古朴雅致的白族村落,仰望庄严壮丽的崇圣三塔寺,跑过风情万种的大理古城,感受大理的秀丽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
A.①②④③⑤ B.③②④⑤① C.③⑤④①② D.①③②⑤④
7.小文同学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小文邀请你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你认为恰当的一项是( )
齐家治国▲,信斯言也,布在方策①;
率性修道致中和,▲,譬之宫墙②。
注:①布在方策: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②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了宫墙之内。
A.天下平 得其门者 B.平天下 得其门者
C.天下平 各行其道 D.平天下 各行其道
8.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孙甘露在作品获奖会上发表获奖感言:“《千里江山图》是关于理想和牺牲的,也是关于秘密和情感、遗忘和记忆的。____。”
①就像历史学家常说的那样,荣耀很快就会消失的
②两者彼此审视,相互交融,令我们体会到,一生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③而那些为理想付出生命的人,才是值得后人永久记忆的
④写作引领我们反思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令我们想象我们未曾拥有的
A.④②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二、填空题
9.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同学们正在参与梧桐山公园“最佳宣传标语”评选活动,小深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解到如下信息:
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深圳市沙头角梧桐山南麓,南临大鹏湾,东与盐田港及著名旅游热点大小梅沙海滨公园相连,西接中英街,与香港新界仅一隅之隔,公园总面积 1933.3公顷,森林植被资源丰富,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梧岭天池”被誉为“新安八景”之一,如今“梧桐烟云”以其特有魅力荣膺“深圳八景”之列。
小深草拟了A、B两则宣传标语,你认为哪个好?说说理由。
A.人间仙境何处寻?纷纷遥指梧桐山。
B.梧桐旧貌换新颜,一路芳菲尽容色。
我认为 (填选项)好,因为
三、积累与运用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只有在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真正挥酒劳动的汗水,懂得 物力维艰的道理( )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各学校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荧动换挡升级。劳动教直被边缕 化的现象得以改换。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上好这堂课,依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和回答,劳动课是“一课”,更是“一育”,只有全面理解课程内涵,才能真正明白劳 动的价值。要想从课程中获得成长,就应该处理好劳动与教育的关系。 ____ 要在 农事劳动中,树立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要在家务锻炼中,感悟如何为家人和朋 友带去爱和幸福。寓育于劳,避免为劳而劳、流于形式,劳动课程才能取得涧物无声的
实效。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各学校对劳动课换挡升级,劳动教育被
边缘化的现象得以改换。
B.各学校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劳动课换挡升级,改换了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
C.各学校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劳动课换挡升级,改善了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
D.自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以来,各学校对劳动课换挡升级,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现象得到改善。
(2)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避免只坐在教室里讲劳动,才能防止只有劳动没有教育。
B.如果避免只坐在教室里讲劳动,就能防止只有劳动没有教育。
C.既要避免只坐在教室里讲劳动,也要防止只有劳动没有教育。
D.因为要避免只坐在教室里讲劳动,所以要防止只有劳动没有教育。
(4) 应对是口语交际的一种能力,下列填入情境中的应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午,小李同学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问题,耽误了值日工作,他说:
A.“谢谢你替我做值日,回来晚了我很抱歉,但我知道你不是计较的人,肯定会原谅我的。”
B.“还是你够哥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兄弟我不胜感激,以后你的活儿就是我的活儿。”
C.“没按时回来做值日,真的很抱歉,谢谢你替我完成工作,下次值日我一定多干点。”
D.“真是抱歉,我回来晚了。这都怪老师太能讲,我也没办法,只好让你受累了,谢谢啊。”
四、语言表达
11.小王同学最近去淮军公所看了一场保定老调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小王同学和保定老调的演员进行了交流,被他们身上的坚守、坚持、坚韧所打动,认为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小王同学认为保定老调是独属于保定的戏曲文化,应该被更多的同学了解,请你帮他完成以下计划。
(1)小王同学想邀请保定老调著名演员刘昌先生,来到自己的班级为同学们讲解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故事,宣传保定独特的戏曲文化。请你帮小王同学写一封邀请函。(时间:下周五上午10点,地点:××学校八年级2班。)
(2)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保定老调的热情空前高涨,小美同学打算设计一款和保定老调相关的文创产品,请你仿照示例,帮她设计一款文创产品,并阐明设计理念。
示例:保定老调文创笔记本
设计理念:在笔记本内页中加入包含保定老调经典人物、服饰、脸谱等多个元素,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深入了解保定老调的内涵和魅力。
五、语段阅读
锦程中学举办“徜徉《诗经》·漫步古诗苑”活动,下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小题。
主持人甲: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绪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诗经》,它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主持人乙: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它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主持人甲: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小雅·鹿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用典出自《诗经·大雅·荡》。《诗经》,它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主持人乙: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诗经》无需唤醒,它一直在。那些蕴 jiè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 liàn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1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子衿 蕴 jiè 情愫 淬 liàn
13.当读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时,主持人甲拿不准“鲜”的读音。鲜,在字典中有以下释义:[xiān]①新鲜;②(花朵)没有枯萎;③鲜艳;④(味道)鲜美;⑤鲜美的食物;⑥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xiǎn]⑦少。下面的成语 ____ (只填选项)中的“鲜”和“鲜克有终”的“鲜”读音和意思相同。
A.鲜衣怒马 B.鲜为人知 C.数见不鲜
14.在活动中,同学们发现生活中使用的许多成语都源自《诗经》,但有些使用不恰当,请你帮助找出使用不当的一项( )
A.人的一生难免有得有失:得之,不必洋洋得意;失之,不必耿耿于怀。
B.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他对此感到十分遗憾。
C.他违反了校规,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山之石,我们要引以为戒。
D.上回蒙他相助,我才渡过难关。这次我投桃报李,定要助他一臂之力。
六、综合性学习
育才学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品经典诗词,传千古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5.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且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6.以下是猜诗词节日的活动环节,请你猜猜【甲】【乙】两首诗中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
【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看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乙】
竞渡深悲千载死,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填写节日名称:【甲】 【乙】
17.活动现场,首先由第一小组同学配乐朗诵了《关雎》,接者由第二小组同学表演课本剧《木兰诗》。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题思路的思考及解题过程:
理解上联内容:
上联“花灯灿烂逢盛世”描述的是正月十五上灯节时,花灯璀璨,正值盛世的美好景象。
其中,“花灯灿烂”是景象的描绘,“逢盛世”是对时代背景的赞颂。
分析下联选项:
A项“丰收锣鼓震天响”:虽然描绘了锣鼓声震天的热闹场景,但“丰收”一词更偏向于农业丰收的语境,与上联的“花灯”、“盛世”不太契合。
B项“锣鼓铿锵颂丰年”:这里的“锣鼓铿锵”与上联的“花灯灿烂”在形式上形成对仗,都是描述节日的热闹和喜庆;“颂丰年”则与“逢盛世”相呼应,都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赞颂。
C项“锣鼓咚咚佳节至”:“锣鼓咚咚”描述了锣鼓的声音,但“佳节至”只是简单地指出了节日的到来,没有上联那种对盛世的赞颂之意。
D项“锣鼓声里百万兵”:这句更偏向于描述军事或壮阔的场景,与上联的节日喜庆氛围不符。
确定答案:
综合比较各选项,B项“锣鼓铿锵颂丰年”在形式上与上联对仗工整,内容上与上联相呼应,都表达了对美好节日和时代的赞颂。
因此,B项是最佳下联。
本题考查对联的匹配能力。
解题方法主要是理解上联的内容、形式和意境,然后逐一分析下联选项,找出与上联在形式上对仗、内容上相呼应的最佳选项。
易错点在于可能只关注形式上的对仗而忽略了内容上的契合度,或者对联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选择了与上联不太匹配的下联。
拓展迁移方面,这道题目提醒我们在学习对联时,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对仗工整,更要关注内容上的相互呼应和意境的营造。同时,也要多积累一些经典的对联和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对联,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答案】A
【解析】第一空,根据前文的“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他们是被反动派屠杀,应该用“人心异常悲愤”,表达对反动派的极大愤慨最恰当。第二空,根据前面的“心未死”可知,为了结构上的一致,应该用“志不绝”。第三空,根据前文的“和平可期”,为了前后句式一致,可知应该填“民主有望”。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3.【答案】A
【解析】A 语言得体
B 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不是自己收礼物,语言不得体
C 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是自己帮助别人,语言不得体
D 抛砖引玉,指抛出砖头,引回白玉;比喻用自己粗浅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引出好的、珍贵的东西。不能形容别人的话,是谦辞,语言不得体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句子语言得体。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4.【答案】A
【解析】A.“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用于向他人提及自己的父亲,符合陈芬对王老师说话时的语境;
B. “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此处陈芬说自己的父亲,用“令尊”不恰当;
C. “陈跃飞”这种直呼其名的表述太过生硬,不符合晚辈对长辈说话的礼貌,且“感谢您的厚爱”不能体现歉意;
D. “我家老爷子”这种称呼较为随意、口语化,在向老师说明情况时不够正式和尊重,且“感谢您的厚爱”不能体现歉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5.【答案】B
【解析】A.不得体,劝说别人不能用命令、责备、强硬的语气,此句中“如果耽误学习考不上高中,你就废了”太强硬。
B.得体。
C.不得体,劝说别人不能用命令、责备、强硬的语气,此句中“请你自重,别再浪费时间,让我们白为你操心”,太强硬,也有责备之意。
D.不得体,此句有讽刺和责备之意。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 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6.【答案】B
【解析】观察选项可知,首句应为③句,介绍本次马拉松的主题,接着②句介绍赛道④句用一个比喻句介绍赛道,⑤句写参赛选手们在赛道上奔跑的感受,最后句写本次赛事的结果。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充。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上联“齐家治国”是并列结构,下联“率性修道致中和”也是并列结构,因此下联的前半部分也应是并列结构。选项中只有“平天下”与“齐家治国”结构相同,因此排除A、C选项。下联后半部分“譬之宫墙”是引用典故,因此上联后半部分也应是引用典故。选项中只有“得其门者”是引用《论语》中的“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8.【答案】A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首先引出主题词“写作”,所以第一句是④,然后写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未曾拥有的”之间的关系,所以第二句是②。接着是进一步阐述,第三句①,最后惩戒上一句提出观点③。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9.【答案】示例一:A;理由:化用诗句,突出了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示例二:B。理由:一语双关,既点明“梧桐烟雨”魅力无穷,又赞美了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的特点。
【解析】A: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指出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是众人认可的人间仙境。加深印象。同时也是化用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意浓浓。
B:梧桐旧貌换新颜,是指历史悠久,且一语双关,如今梧桐烟云”以其特有魅力荣膺“深圳八景”之列。一路芳菲尽容色,是与其他景点作对比,突出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的特点。
故答案为:示例一:A 理由:化用诗句,突出了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示例二:B 理由:一语双关,既点明“梧桐烟雨”魅力无穷,又赞美了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的特点。
本题考查拟定宣传标语。分析给到的两则标语,是否围绕活动主题展开,突出梧桐山公园的特点,语言得体即可。
10.【答案】(1)D
(2)B
(3)C
(4)C
【解析】(1)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画线句语序不当;“劳动课换挡升级”是在2022年秋季劳动课程“独立成课”后各学校的做法,所以“各学校”放到“劳动课换挡升级”前;“现象”与“改换”搭配不当;可将“改换”改为“改善”; D项与上面分析的内容最为相似,区别是“劳动课换挡升级”前是“各学校对”,多一“对”字,不影响句意表达;
(2)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在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真正挥洒劳动的汗水”“懂得物力维艰的道理”“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为并列关系,均是“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的做法,中间都应该用逗号隔开;
(3) A.条件关系的复句;
B.假设关系的复句;
C.递进关系的复句,结合前后语境分析,这里应用递进关系的复句“既要避免只坐在教室里讲劳动,也要防止只有劳动没有教育”,意思是要将劳动实践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承接了上句的“处理好劳动和教育的关系”,引起了下句中的“要在农事劳动中,树立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要在家务锻炼中,感悟如何为家人和朋友带去爱和幸福”;
D.因果关系的复句。
(4) A.不得体,“但我知道你不是计较的人”,让道歉缺少诚意;
B.不得体,表达不出歉意;
C.得体;
D.不得体,道歉缺少诚意,将责任推给别人。
故答案为:(1)D;(2)B;(3)C;(4)C
(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4)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 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11.【答案】(1)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刘昌先生:
您好!我是XX学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看了您的演出,我深受感动。我们班想邀请您于下周五上午10点来我班举办戏曲知识讲座,向我们讲述保定老调的相关知识,分享你们在训练过程中的故事。期待您的到来!
XX学校八年级2班
2024年4月20日
(2)示例一:文创产品:保定老调脸谱书签
设计理念:将多彩的脸谱与书签相结合,可以让对书签有较多需求的消费者提高审美体验,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消费者对保定老调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亲近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与执着,从而增加文化自信。
示例二:文创产品:保定老调图案水杯
设计理念:水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而保定老调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水杯上印上与保定老调有关的图案,不仅可以提升水杯的艺术价值,时刻提醒人们还有这样一群艺术家在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而默默付出,还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解析】(1) ①称呼“尊敬的刘昌先生”应该顶格写。
②联系题目“ 被他们身上的坚守、坚持、坚韧所打动,认为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以及” 小王同学想邀请保定老调著名演员刘昌先生,来到自己的班级为同学们讲解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故事,宣传保定独特的戏曲文化。“等交代了邀请的事由 具体时间,可以概括为” 看了您的演出,我深受感动。我们班想邀请您于下周五上午10点来我班举办戏曲知识讲座,向我们讲述保定老调的相关知识 “,时间和地点一定要写清楚。还有署名和日期,要注意格式。还要注意语言要得体,要体现我们对演员的尊敬,所以要写” 期待您的到来 “。
(2)此题为开放性设计,只要结合戏曲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按照题目和实例要求,设计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刘昌先生:
您好!我是XX学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看了您的演出,我深受感动。我们班想邀请您于下周五上午10点来我班举办戏曲知识讲座,向我们讲述保定老调的相关知识,分享你们在训练过程中的故事。期待您的到来!
XX学校八年级2班
2024年4月20日
(2)示例一:文创产品:保定老调脸谱书签
设计理念:将多彩的脸谱与书签相结合,可以让对书签有较多需求的消费者提高审美体验,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消费者对保定老调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亲近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与执着,从而增加文化自信。
示例二:文创产品:保定老调图案水杯
设计理念:水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而保定老调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水杯上印上与保定老调有关的图案,不仅可以提升水杯的艺术价值,时刻提醒人们还有这样一群艺术家在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而默默付出,还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解答时,“邀请函”在第一行居中;另起一行顶格写称呼;正文第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然后写邀请事由,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做什么,语气要委婉得体。落款放于右下角,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2)此题考查综合读写题。做此类题,要结合理解能力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在给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流畅,简洁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答案】12.jīn;藉;sù;炼
13.B
14.C
【解析】(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做好此题的关键要熟知成语的意义,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常用成语。
12.本题考查字音。子衿:你的衣领,最早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指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情愫:感情;②本心,真情实意。淬炼:反复经受考验,磨练。
故答案为:jīn;藉;sù;炼
13.本题考查字义和字音。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意思是: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鲜:读作“xiǎn”,意思是“少”。A.鲜衣怒马:鲜艳的衣裳,高大威武的骏马。一般用来形容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或年少轻狂志得意满的纵马好时光。鲜:读作“xiān”,意思是明丽鲜艳的;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读作“'xiǎn”,意思是“少”。C.数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鲜:读作“xiān”,意思是新鲜。
故答案为:B
14.A.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无法排遣释怀。结合句中“人的一生难免有得有失”,“不必耿耿于怀"用来形容失去时不用伤心难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能力不够办不到,结合“不能施以援手”可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他山之石: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与“引以为戒”矛盾,不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D.投桃报李:送来桃子,拿李子回赠,表示友好的赠答来往。结合“上回蒙他相助”和“助他一臂之力”,可知此处用来“我”对“他”进行回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5.“词韵流转,古今共鸣”、“品味诗词风华,传承古韵文化”
16.重阳节;端午节
17.“在悠扬的古韵中,第一小组的同学引领我们穿越千年,配乐朗诵《关雎》,声声入耳,情真意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先秦诗歌的质朴与浪漫。这份温柔还未散去,第二小组的同学便以一出精彩的课本剧《木兰诗》接力登场,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即将跃然台上,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家国大义。
【解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3)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串词既要体现主题,还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主题,来定串词的基调,既要对前面的内容做出总结,又要很自然地引出下一个内容。
15.宣传语创作,关键在于能够吸引同学踊跃参与活动,这就要求宣传语表意清晰、简洁,同时充满感染力。围绕 “品经典诗词,传千古文化” 的既定主题,我们可从诗词本身独特的魅力,以及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所承载的重大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构思。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不仅能增强宣传语的文采,更能提升其吸引力,有效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 “诗词如星,照亮文化征途;经典似火,点燃传承热情” 为例,此宣传语运用了比喻与对偶的修辞手法。将诗词比作熠熠生辉的星星,形象地表明诗词能够为文化的发展指引方向;把经典视作熊熊燃烧的火焰,生动地体现经典可点燃人们传承文化的热情。这种表述,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诗词经典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也鲜明地突出了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与给定答案 “词韵流转,古今共鸣”“品味诗词风华,传承古韵文化” 相似,都通过凝练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精准传达了活动的主旨。
故答案为:“词韵流转,古今共鸣”、“品味诗词风华,传承古韵文化”;
16.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甲】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描绘的是重阳节。在古代,“九月八” 的时间设定通常与重阳节紧密相关,而重阳节又有赏菊的传统习俗。诗中的 “我花” 无疑指的就是菊花,诗人以菊花自喻,浓墨重彩地描绘出菊花盛开时的磅礴景象,进而巧妙地暗示了重阳节这一节日。这与答案对重阳节的判定依据相契合。
【乙】诗 “竞渡深悲千载死,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描绘的是端午节。诗中的 “竞渡”,明确指向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 —— 赛龙舟。而 “忠魂”“离骚” 等关键词,则毫无疑问地指向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一系列传统习俗,表达对投江自尽的屈原的深切纪念。这与答案对端午节的分析完全一致。
故答案为:重阳节;端午节
17.本题考查串词的创作,串词旨在实现节目间的自然过渡。从《关雎》到《木兰诗》,需先回顾《关雎》中所展现的美好爱情,以优美语言总结其特色,再巧妙过渡,引出《木兰诗》中木兰的英勇形象,形成从柔美爱情到巾帼豪情的鲜明对比,激发观众对后续节目的期待。如 “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们用深情的朗诵,带我们走进了《关雎》的世界。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那婉转悠扬的配乐,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段纯真而浪漫的情感之旅。这份细腻的情感,是生活中温暖的一面。而接下来,画风一转,第二小组的同学们将为我们带来课本剧《木兰诗》。木兰,这位替父从军的奇女子,告别了闺阁生活,披上战甲,奔赴战场。她用自己的勇敢与坚毅,在沙场上书写着英雄的传奇。让我们一起期待,在第二小组同学们的演绎中,领略木兰的飒爽英姿,感受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这串词和给定答案一样,既承接了上一个节目《关雎》的特点,又自然引出下一个节目《木兰诗》。
故答案为:“词韵流转,古今共鸣”、“品味诗词风华,传承古韵文化”;重阳节;端午节;“在悠扬的古韵中,第一小组的同学引领我们穿越千年,配乐朗诵《关雎》,声声入耳,情真意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先秦诗歌的质朴与浪漫。这份温柔还未散去,第二小组的同学便以一出精彩的课本剧《木兰诗》接力登场,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即将跃然台上,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家国大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