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3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0: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知人论世,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题。
3、通过反复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4、通过吟诵品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背诵积累。2、体会词作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词作深层的赏析,体会词人的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虞美人》剧情音乐视频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自读——听读——再读
2、体会词人之愁
四、品味研读
1、名句赏读:找出文中直接写愁的句子,探讨其中韵味。
解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夸张
以水喻愁,写出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意,一泻千里,又如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就像愁思绵长。
2、引发词人愁绪的原因?找出一个关键字。
解读:“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对比:宇宙永恒无常,人生短暂无常;昔日九五之尊,今日阶下之囚——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李煜却说“何时了”,为什么?
解读:以美景反衬哀情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解读: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5、“东风”和“又”表现什么意味?词人在感叹什么?
解读:“东风”表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6、词人用什么手段来消愁?
解读:问天、问人、问己。
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7、找出古诗词中以水喻愁的句子。
五、情感升华
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解题
“壮”——壮怀激烈。
陈同甫——作者挚友
题解: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自读——听读——再读
2、体会词人感情
四、研读赏析
1、“醉里挑灯看剑”体现词人何种心境?
解读:“醉”表现词人内心愁闷,借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沙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2、这种愿望表现在哪些句子上?
解读:“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3、这些句子写了哪些内容?
解读:A、“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雄壮的军营生活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壮烈的战斗场面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豪迈的雄心壮志
4、以上情景用题目中的什么字可以概括?
解读:“壮”
5、辛弃疾的抱负是否实现?从哪些诗句中可以读出?
解读:“梦回吹角连营”、“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
6、名句赏读:你从“可怜白发生”生中读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解读:一切只是梦中回想,现实仍然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之志,怎抵岁月蹉跎,白发丛生?何等悲愤!何等苍凉!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7、主题探究:这首壮词气势恢宏、慷慨激昂,抒发了词人渴望抗金杀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却又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
五、课堂总结
《虞美人》——悲慨——愁
《破阵子》——悲壮——壮
六、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自选其中一段诗词,把你读完之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2、背诵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