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3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0:29:56

文档简介

3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3、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2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初三的学生,但学生的基础较弱,比较现代文而言,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的匮乏,稍难一点的诗词文章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读,从而有时感到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这在前面学习的诗词文章中反映了出来,所以要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这也正是诗歌鉴赏所要加强的方面。不过有一可喜的地方是,中国的诗歌都比较讲究音韵的和谐,这也是吸引我们热爱诗歌的一个原因。而老师正好可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往往会忽略写作技巧的运用,从而自己的文章很难有什么特色,显得过于平淡,此次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也许会带给他们一次新的触动。
3重点难点
1、重点: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体会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2、难点: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习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名言导入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请同学们把书翻到___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虞美人》。【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作者、作品介绍
1、虞美人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大家猜一猜这一词牌名和历史上哪位美女有关呢?虞美人是一种花卉,它之所以叫虞美人,源于项羽和虞姬的故事。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与虞姬的悲剧故事。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今天的这首《虞美人》写的又是谁的悲歌呢?(李煜)【板书】
2、作者介绍
我们一起来了解李煜这位国主兼词人
李煜(937年七月初七—978七月初七),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李后主。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25岁时继承王位。15年后,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两年多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一首。
活动3【讲授】诵读
1、那词中表达了李煜这位亡国之君怎么了情感?让这首词成为了他的绝命词?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一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2、谁来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得怎样?(师随机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总体要求,诵读时语调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出示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生再读,评价
4、听读(师范读。读完后,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5、齐读
6、我们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音韵。通过刚才的朗读,文中哪个词是直接叙写作者感情的,并且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板书:愁】同学们已经初步的把握了作者的感情核心——愁。那李煜的“愁”有哪些?
活动4【活动】细读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作者的人生际遇再好好默读这首诗,想一想:作者的愁有哪些?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了这种愁?
2、学生自品诗句。再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课件出示词)
明确:(板书) 亡国之恨
         故国之思
         时光流逝
         物是人非
预设:
我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感受到了词人因时光的飞逝引发对往事的怀念、对自己命运的感叹等。
点拨:春花秋月指的是?(良辰美景)那词人为什么希望这良辰美景完结呢?(春暖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本是多么的美好。然而面对春花秋月,不可避免地会想起了往事,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诘问: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那春花秋月会不会到尽头?(不会,春去秋来,宇宙是永恒不变的。)【板书:宇宙永恒不变】词人面对着这良辰美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往事,“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呢?
补充:《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华丽的楼台亭阁仿佛跟晴天相接了,宫廷里的奇花异草仿佛青烟白云一样回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只知道偷享一时的欢娱。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这些美好往事不像春花秋月永恒不变,而是极为短暂的。【板书:人生短暂无常】这里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愁绪?【板书:对比】词人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不禁让作者感慨万千。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的悲苦愤慨。谁来读出作者悲苦的愁绪?
诵读提要:⑴前句声渐强,情绪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
⑵ 后句声音渐弱,沉浸到往事回忆之中,感慨万端的“知多少”宜放慢语速。
我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感受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思念)。你是如何领悟到词人对故国的思念的?这两句词是什么意思?(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在古诗词中,月亮经常会引发文人的愁绪,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包含月亮个意象的诗句或词句?(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在这些诗句中,诗人常常对月伤怀,由月亮寄托怎样的情感?(思念,怀念故乡、怀念亲人)。这里词人对着明月怀念着南唐国故。那为什么故国不堪回首?(江山易主)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为什么今天不堪回首呢?(补充: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称臣纳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性格软弱的李煜,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词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我们一起读出词人对南唐故国的思念以及词人身为阶下囚的的悔恨之情。
诵读提要:(设想自己是抒情主人公,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悲情。)
⑴前句以平淡的语调,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
⑵后句注意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刚刚在朗读时,这位同学重读了“又”,这一个“又”表达了怎样的意蕴?(“又”说明东风和春花秋月一样都是自然永恒不变的,而故国则是短暂无常的。)又一次通过对比突显自己的无限悲凉。
二次对比
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永恒不变)————(短暂无常)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我从“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感受到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以及亡国的悔恨。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就让我们读出这两句词的惆怅之情,读出词人的无限悲恨。
诵读提要:(要有物是人非之感,诵读时把这种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
⑴ 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悲哀。
⑵“朱颜改”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三次对比
雕栏玉砌————朱颜改
(没变)————(人变)
物是———— 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活动5【活动】小结
前六句,每一句里都有"愁",可以说,句句含愁,但愁情又各不相同。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三组对比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4、词人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及作者因岁月流逝而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和物是人非的愁绪都已经积聚于内,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词人自问自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 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突出了愁多以及无穷无尽的特点,使得摸不到看不见的愁变得形象可感了。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诵读提要:(整首词情绪的高潮,诵读时要把这种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⑴“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
⑵“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课件20张PPT。虞美人李煜植物名——虞美人当年,西楚霸王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四面楚歌。
虞姬拔剑自刎,鲜血落地,化为鲜艳的花朵、此花便是虞美人。 人名——虞姬《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词牌名——虞美人 南唐李后主李煜词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词;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词中帝 亡国君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被俘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屈辱生活。相传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题: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花月”
为什么是“春花”和“秋月”?
“春花”——花在春时为极盛
“秋月”——月在秋时为最明
何时了——乐景什么时候能够休止?
感情: 物是人非
时不与我“乐景”江南旧物,江南故人
词人“我”“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往事知多少——“往事”
——什么样的往事?
江南旧事休重省
旧日南唐,好景休看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昨夜又东风为什么词人知道小楼东风?
虚写——东风更衬凄凉
实写——夜里凭栏,东风凉
那么词人为什么凭栏?
——离愁别绪,百味杂陈
国破家亡,茕茕之身
违命之名,苟延之苦“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家国之恨——不堪回首
月明——再度见“花月”——乐景哀情
回首——一片荒芜
无限江山行未了,别时容易见时难
故人之悲——不堪回首
江南处处新杨柳,何人又唱吴王歌
江南还在呢,也难怪是柳绿桃红,只是没有我了,只是我,回不去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写“愁”诗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赏 析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自然永恒) 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人生无常)----情
2、对比:
春花秋月-如烟往事
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已改朱颜
3、以乐景写哀情
4、比喻、夸张、设问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