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7 14: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阐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聚落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其内在机制。
2.学会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 “广西凭祥交通位置示意图”“新加坡在国际航海线中的地理位置示意” 等,设计并解答相关地理问题。
3.通过对 “陕西武功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案例的分析,总结交通在区域脱贫中的作用,并能联系其他类似案例进行说明。
4.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和线路分布特点,能够从多个角度探讨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思想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多个要素入手,探究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设计与解答,提升学生归纳、推理、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3.强化学生的地图运用和信息提取能力,学会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素养成长目标(地理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引导学生从区域的视角出发,认识不同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经济、聚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 “陕西武功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等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课标教材
(一)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聚落发展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和差异。
2.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具备了初步的地图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和归纳。然而,高一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较为复杂的地理问题,如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针对这一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案例和现象入手,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10 分钟)
展示材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京杭运河与扬州” 的图片、文字资料(课本)。介绍京杭运河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运河的带动下,扬州成为了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商业发达,文化昌盛。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京杭运河的开通对扬州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的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3.假如你是城市规划者,你会如何利用交通优势促进扬州的再次繁荣?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教师总结: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布局的变化会导致区域发展的兴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问题导学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5 分钟)
展示地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广西凭祥交通位置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凭祥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凭祥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拥有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设计问题
1.分析凭祥的交通位置对其发展边境贸易有哪些优势?
2.凭祥除了发展边境贸易,还可以借助交通优势发展哪些产业?
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案例引入 - 陕西武功发展交通脱贫致富:教师介绍陕西武功县的基本情况,武功县曾经是一个贫困县,交通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武功县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了多条公路和铁路,改善了交通条件。
思政教育:组织学生讨论交通发展是如何帮助武功县实现脱贫致富的?这体现了我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哪些政策和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新知探究 -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 分钟)
知识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交通运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旅游业等。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活动开展 -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和线路分布特点
1.我国铁路大提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从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促进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2.观察我国铁路大提速后的线路分布图,分析其线路分布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学生从地形、人口、城市分布等因素考虑。
3.铁路大提速的线路分布特点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如对沿线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平衡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答案。
(四)问题导学 - 影响聚落发展(15 分钟)
展示地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新加坡在国际航海线中的地理位置示意”,介绍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航海运输的重要性。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枢纽。
设计问题
1.分析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对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有哪些优势?
2.国际航运的发展对新加坡的城市聚落形态和功能分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经济腹地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新知探究 - 影响聚落发展(20 分钟)
知识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会影响聚落的形成、发展和分布。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促进聚落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升级;而交通条件的恶化则可能导致聚落的衰落。
案例分析:教师列举一些其他因交通发展而兴衰的聚落案例,如石家庄因铁路的修建而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大城市,而某些因航道变迁而衰落的古镇。组织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交通因素对聚落发展的具体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六)当堂训练(10 分钟)
1.扬州在京杭运河漕运兴盛时期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而在近代随着漕运的衰落,扬州的发展速度减缓。这说明了( )
A.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
B. 自然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巨大
C. 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兴衰
D. 政策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2.广西凭祥成为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主要得益于其( )
A. 丰富的自然资源
B.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C. 发达的科技水平
D. 政府的大力支持
3.陕西武功县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实现脱贫致富,这体现了交通发展可以( )
A. 促进人口迁移
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C. 加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4.新加坡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不包括( )
A. 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
B. 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
C. 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D. 地处热带地区,气候宜人
5.下列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通便利的地区,聚落一定发达
B. 聚落的形态和功能分区不受交通布局的影响
C. 交通条件的改善会促进聚落的发展
D. 交通线路的建设会阻碍聚落的发展
学生作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习题,教师巡视学生的作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讲解答案:教师对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每个题目的解题思路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七)归纳小结(5 分钟)
引导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聚落发展的影响,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总结重点: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八)拓展提升(5 分钟)
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分析本地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指导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如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小论文,包括论文的结构、内容组织和论证方法等。
五、教学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优化资源配置
⑴要素流动: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
⑵案例:西气东输、北煤南运
2.缩短时空距离
⑴区域联系加强: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
⑵优势区域发展
⑶沿海地区(海运优势)
⑷边境口岸(陆运优势,如凭祥)
3.带动相关产业
⑴直接关联产业:原材料、能源、建筑
⑵沿线经济发展
二、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枢纽与城市形成
⑴枢纽城市兴起:石家庄(京广线等交汇)、郑州(陇海、京广交汇)
⑵形成机制:客货集散,相关产业集聚
2.交通变化与城市兴衰
⑴古代:扬州(京杭运河兴盛)
⑵近代:扬州(海运、铁路兴起,运河地位下降)
⑶现代:扬州(交通改善再次崛起,宁启铁路、润扬大桥)
3.交通对乡村聚落影响
⑴新建聚落特点:临近主要公路
⑵聚落发展趋势:分散聚落消失,集中聚落发展
⑶意义:提高城镇化水平、集约利用土地、保护山区生态
六、分层作业设计
(一)基础层
背诵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聚落发展的影响机制。
(二)提高层
分析哈密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形态的影响,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撰写分析报告。
(三)拓展层
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为你所在县(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伊吾县)的交通运输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探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法上看,情景引入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问题导学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在拓展提升环节,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