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咏煤炭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0.咏煤炭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1:36:10

文档简介

30.咏煤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培养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 3、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2重点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释题导入
《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活动2【导入】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吏,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敌军。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诬以“谋逆罪”杀之。
2、背景资料: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于谦的诗,汲取了历史对于自己时代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蕴藏在万千百姓的愿望里。
活动3【导入】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4、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要点如下:   (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5、学生齐读全诗
活动4【讲授】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于谦的《咏煤炭》首诗,了解了诗人的心志,和人生情怀,领略了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学会了阅读把握诗词的一般方法,体会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活动5【作业】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2、把读完该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课件10张PPT。咏煤炭
于谦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咏物的七言律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
煤炭
点题   ↑
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首联:写煤炭埋藏之深,储藏热量之大。 ↑
指大地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显示大手笔的气势。←颔联(名句):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的能量之大。煤炭的作用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颈联(名句):用比喻手法点明煤炭的作用。[寓意指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衷心]含义:鼎彝这类器具也要依靠煤炭的火力才能熔铸而成。←└造福于民坚贞不变的决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尾联(名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丹心。 ↑
老百姓主题: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由此你会想到哪位诗人的哪句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