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5 09:10: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
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答案:D
解析: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国家的公民分为三个等级: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所以他设想的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富于智慧和理性的学者,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理想国》中的每个阶层职能地位即可判断。
2.古希腊某哲学家指出,社会的原则首先是专业分工的原则——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职业劳动。提出这样主张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讨论了他对国家及社会的理想建构;”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劳动职业“,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阐释过类似的思想,他主张按人的天赋秉性分为:护国者(哲学王)、卫国者、生产者。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3.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组成。构成理性世界的是( )
A.天理 B.良知 C.物质 D.理念
答案:D
解析:分析:柏拉图出身雅典显贵,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唯心论体系的哲学家。他早年追随苏格拉底,早期著作的观点是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主义,苏格拉底的死,使他受刺激很大,因此他蔑视雅典的民主,憎恨无知的群众,增强其对实现贵族政治的决心。于是产生了著名的理念论思想。因此选D。
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其主要特点是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人类的目标就是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念。他把理念的想法贯注于他的社会理想,完成了他的名著《理想国》。
4.大前提:柏拉图主张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结论: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该推论( )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对老师的思想主张并不盲从,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不是先天就有的。故选C。根据分析,ABD三项均错误。
点评: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他推崇真理,尊重真理而不是盲从自己的老师,名言是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与此相关的古希腊哲学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在公元前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5.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他认为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他认为护国者应具备( )
A.正义之德 B.智慧之德 C.勇敢之德 D.节制之德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柏拉图代表性著作《国家篇》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柏拉图目睹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和无能,政治上主张积极改造国家,要求护国者应具备智慧之德。故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6.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墨子 B. 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答案:D
解析:分析:柏拉图主张实行寡头制,材料既体现了这一点。故选D。A项主张兼爱、非攻;B项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C项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在公元前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7.《理想国》一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
A. 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 什么是人的本质
C.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A
解析:分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从理念出发,精心设计了一个“至善至美”的“正义”之邦。故答案选择A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物种起源》探讨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观点。
点评:关于柏拉图,除注意其《理想国》,还要注意其理念论。
8.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
A. 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 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 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 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答案:C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这三种人的分工与人的品德相应。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柏拉图,除注意其《理想国》,还要注意其理念论。
9.正如K·R·波普所言:“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这说明( )
A. 柏拉图的思想著作大多保留下来,成为学术经典
B.柏拉图的理想国被后世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广泛接受
C.柏拉图的理想国为后世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广泛接受
D. 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是珍贵的思想遗产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柏拉图思想的广泛影响,从材料内容来看,材料主要涉及柏拉图影响的广泛性而非具体对哪一类人的影响。故选D项。
点评:柏拉图对于西方哲学的作用是深远的,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基础。
10.《理想国》是柏拉图影响最大的著作,他在该著作中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强大
C.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
D.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国家
答案:A
解析:分析: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论述正义问题的思想家,而最能反映其正义思想的就是《理想国》,而《理想国》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正义问题。
点评:《理想国》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外进行了解阅读,体会其中的哲学韵味。
11.对柏拉图的思想主张说法错误的是( )
A.哲学上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B.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国家的目的不是和谐与效率,而是民主与自由
答案:D
解析:分析:柏拉图在哲学上主张唯心主义,即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政治理想上主张建立乌托邦式的国家,主张哲学家管理国家,结合选项,所以选择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柏拉图思想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即可。
12.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
A.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答案:A
解析:分析:柏拉图对于希腊民主政治有其特有的见解,体现了其《理想国》中的观点,社会的分层管理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柏拉图对于政治体制的观点认识,结合其思想特征进行判断思考。
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设想的理想统治者是( )
A、君主 B、贵族 C、平民 D、哲学家王
答案:D
解析:分析:柏拉图对于社会体系的构建体现出哲学特征,将思想能力作为最高评价标准。所以从他的立场出发,认为不在于处事能力,而是思想力要高于大众,就可以统治社会。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政治挂念,结合《理想国》内容进行思考判断。
14.《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书中的人物对话层层推进,给人以智慧的启发,下列最有可能是他们的讨论议题的是( )
A.“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B.“法治忧于人治”
C.“人们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自由、民主、平等”
答案:A
解析:分析:柏拉图的思想追求在纯哲学的,属于一种思辨的哲学思想,探究民主、自由、睿智等积极向上的境界。所以选项A符合柏拉图的思考方向。
点评:柏拉图的对话体作品,常以比喻的方式表达深刻的道理。柏拉图是逻辑推理的大师,同时也是运用比喻的高手。一般说来,比喻的引入是为进一步说明某一抽象的观点,以形象弥补抽象之不足,从而更好地表达观点。
15.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雅典创立了阿卡德米学园。以下他最有可能赞许的培养目标是( )
A.教育家 B.数学家 C.哲学家 D.合法公民
答案:C
解析:分析: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点评:柏拉图哲学思想核心理念论柏拉图里理念现实世界原型、范式、本原唯真实存而被人们感觉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真实属于存范畴理念世界永恒变而现象世界变动居只理念世界某种歪曲摹本和虚幻影子理念职能被某种高超智慧所把握真正知识对理念认识因理念事物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基础和原则纷繁复杂现象界稳定标准和范型。
16.柏拉图曾说:“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希腊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普遍
B.雅典民主共和国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
C.古代雅典没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平等的政治地位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柏拉图认为:‘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而他又认为每个人生而不平等的,所以在追求政治地位的时候显然也是不平等的,故选D。
点评:柏拉图对社会阶层的看法极为明显,主张不同阶层的人从事不同职能,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理想国家是一个( )
A.高度集权的专制国家 B.高度民主的国家
C.典型的法治国家 D.哲学家王统治的和谐社会
答案:D
解析:分析: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点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在雅典民主制危时代对民主制进行的深刻反思,是综合审视批判古希腊历史与现实各种政治制度的产物,是理念论哲学世界观的政治理想化构想。
18.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咀嚼、玩味。对于柏拉图的唯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两部分组成
B.感觉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
C.物质先于理念存在
D.人们学习过程并不是回忆的过程
答案:A
解析:分析:他的哲学原理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希腊数学的基础就是几何、以及几何演绎证明。几何是最纯粹的概念,符合柏拉图的理念论。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点评:柏拉图的唯心论结合教材知识和《理想国》的内容进行思考判断。
19.右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答案:A
解析:分析:柏拉图总结道,管理、指挥、计划乃至生命都是心灵的功能,而正义则是心灵的德性。这事实上是在将辩论引向另一个方向。柏拉图希望重新对正义下定义,在他看来,所谓的正义,不应当仅仅追求一个好的目的,它在出发点,在内部结构上应当也是好的。我们将这种观点成为优秀善,依据格劳孔的说法,这是一种本身好后果也好的善。在柏拉图看来,以大见小能够清楚的显现问题,所以,他决定通过设想一个正义的城邦来推导个人的正义,乃至正义的本质及其真正利益。这个城邦即是理想国。
点评:柏拉图的《理想国》,从普通公民的安分守己到最高统治者哲学王的善治都是一种强烈的人治行为,从根本上是重视德治的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德治经济,促进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更需要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携手共进,从个人诚信意识的着力培育到公共领域的道德规范的不断完善是丝毫不能松懈的重任。
20.柏拉图是全部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和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之一,下列对柏拉图的思想主张说法错误的是( )
A.哲学上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B.强调自然科学,师不必强于弟子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国家的目的是民主与自由
答案:D
解析:分析: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点评:对于国家的认识,是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关心的基本问题;受所处环境和立场背景的影响,人们对国家的认识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孔子和柏拉图是分别屹立于东西方文化史上的思想文化巨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正是社会形态转化的大变动时期,出于强烈的政治抱负和个人使命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国家认识,并试图给予落实。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他的理由是“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生产阶级成员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与柏拉图类似,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
依据材料概括柏拉图和孔子的财富分配观异同。依据所学说明其成因。
答案:相同点:不同阶层对待财富态度不同。统治者应以维护国家秩序而不是积累财富为目的。承认被统治者追求财富的正当性。不同点:柏拉图从理想政治秩序构建角度勾画不同阶层对财富的态度。孔子从道德伦理角度要求不同阶层在财富态度上遵守礼的规定。成因:柏拉图不满于城邦政治,构建理性的理想国。孔子意图恢复西周的社会制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相同点”时主要结合材料“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子认为……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回答“不同点”注意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总结。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成因”。
点评:柏拉图认为国家中的各阶级人民要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国家的正义,各阶级人民只做自己的事不兼作别人的事。因为国家的每个人都有适合某项工作的特质,只有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才会使自己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及实现。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内部虽然分成不同阶层,但是各个阶层都是处于同一宗中,君主是最大的“宗”,其他的诸侯臣民都是“小宗”,都要服从君主,君主依靠自己的权力对国家进行统治。不管是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政体,还是孔子宣扬的贤主政体,都是在强调君主是国家统治的中心,只有君主才能总领国家的统治大权。他们的整体理论最终都是导向了人治,但是两者提倡的人治政体体系又有所不同,同时在政治体系中体现的法律思想也有所不同。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美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在某些作品中,柏拉图称这些现实之外的纯粹的美德为“理念”,……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因为灵魂是不朽的,他蛰居于必朽的躯壳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问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朱亚娥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和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
答案:哲学上,柏拉图认为美德或理念独立于人的身体之外,人要靠灵魂去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政治上,柏拉图主张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
(2)结合材料分析,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老师主张不同体现了怎样的治学态度。
答案:尊师但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绝对的美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和材料二中“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等信息进行比较可归纳出在哲学上,柏拉图认为美德或理念独立于人的身体之外,人要靠灵魂去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从材料一中“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和材料二中“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等信息进行比较可归纳出政治上,柏拉图主张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归纳出在治学上亚里士多德尊师但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点评:柏拉图的法治理论建立在他的理念本体论的基础之上,因此,柏氏的法治理论始终没有脱离开贤人治国的专制主义窠臼。尽管柏拉图的法治国家是他晚年学园时期,基于理想国家观念遭受挫折以后从理想到现实的回归,但是,这一任务并未完成,真正使法治从理想回归到现实的是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继承者,亚里士多德从批判柏拉图理想国家的角度建构了经验主义法治理论,为现代法治奠定了基础。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 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答案:教育思想:教育由国家主办;按理想国三个等级的设想构建教育体系;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培养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主张全面发展;以哲学王为最终培养目的;重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
答案:不能。理由:因为材料单一,无法求证(孤证不立);材料为二手资料,且可能带有材料选取者的主观色彩。途径: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或老师。
解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抓住“教育思想”分析归纳,依据材料中“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得出国家主办教育,“儿童6岁”“0—16岁毕业后”“ 17—20岁”等信息可知按照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分校学习”得出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通过学习的内容可知主张全面发展等教育思想。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史实辨别的能力,仅仅依据材料无法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因为首先材料的单一,孤证不立,其次是所给材料是二手资料,带有主观色彩,对于了解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可以通过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请教专家或老师。
点评:柏拉图构造的这个学制体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学制,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柏拉图把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教育实践加以融合,取长补短,在理论上做了升华,并在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而形成了他特有的漫长的学制体系和庞杂的学习内容,对后世也很有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
答案: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共同方式:通过兴办学校来传播思想,如孔子兴办私学,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不被统治者接受。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
解析:分析:(1)关键信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德治与礼治思想,材料二反映的是柏拉图主张按构成和能力不同来进行分工的思想;实质的分析应结合时代背景与阶级立场来分析。(2)本问比较了两个历史人物的共同点,应从文化贡献和结果的角度来分析归纳共同方式与是否被接受;原因的分析应从两者思想主张是否能满足时代政治需求的角度分析。
点评: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想国、哲学王或贤人政治、为政以德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建立在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
答案:素质: 孔子:道德(仁) 柏拉图:哲学学识(治国知识)。
(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案:理想国家:孔子: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柏拉图:正义、法治。手段: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柏拉图: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理念:孔子主张人治,柏拉图主张法治。
解析:分析:(1)主要考查了两者对统治者素质的理解。通过材料考查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要求学生能够概括、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内容可以结合教材中孔子的有关政治思想和材料中体现的柏拉图的思想作答(2)主要考查两者对什么是理想国家的追求,以及实现理想国家的手段,和两者治理国家理念的不同点。从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等级秩序,但是柏拉图主张法治。其具体的统治手段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点评:孔子和柏拉图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其思想对东西方的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的等级思想、对统治者的要求,成了后世历代统治着统治的规范,而西方则走向了法治的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2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