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奥伊达的理想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同时本文又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直白,形象可爱,情节有趣,思考冷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比较容易被激发的,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也较易达到要求。但文章中所涉及到的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可以作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题材,又是引入单元写作训练的连接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把握全文,明确主旨;把握归纳人物形象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主人公奥伊达的人物形象;品味文中含蓄隽永、生动深刻的语言:文章采用轻喜剧的笔法展示了奥伊达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采用讲授、启发的方法。并由此文引发出诸如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等话题,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来进行。
4课时数
2课时。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字词,整体感知。
2、理清结构线索。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划出字词。(出示投影)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黠( )( ) 琢磨( )( ) 挑衅( )
煞有介事( ) 附和( ) 声sī( )力jié( )
大名dǐng dǐng( ) 交头jiē( ) 耳 郑重qí( ) 事
活动2【导入】导入
二、导入:(出示放飞你的梦想投影)
1、你有过哪些梦想?
2、为了这个梦想你做哪些努力?
3、你父母在你实现梦想过程中起过什么作用?
活动3【活动】速读、思考
三、速读课文思考:(出示投影)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
讨论明确: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或对理想的追求)为线索。
2.记叙了奥伊达成长过程哪几件趣事?给每件事取个小标题。
活动4【活动】讨论交流
四、讨论交流
1.讨论交流一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讨论归纳: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 “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从“奥伊达上小学的时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从“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到“男孩奥伊达的冒险经过”。)
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结局,(从“后来,奥伊达上了中学”到结尾。)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
活动5【作业】作业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思考:奥伊达的性格特点。
5.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2、明确作品主题;
3、品味语言风格;
4..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
复述故事。
活动2【活动】研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研读
1.思考:奥伊达在几件趣事中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对他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孩子? (出示投影)
2.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这几件小事在常人看来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对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独特的。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执著以及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征和性格,既是独特的,又反映了儿童们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3.奥伊达父母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4.结合事例谈谈奥伊达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你喜欢吗?
5.讨论交流:本文与你学过的其他小说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提示:儿童小说的特点。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语言富有童趣,从孩子的言行、心理等角度来刻画人物。
活动3【讲授】小结
三、小结:
本文巧妙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父母及社会提出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活动4【活动】延伸
四、延伸:
你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与奥伊达的父母一样吗?你希望父母对你怎样教育?
活动5【作业】作业
五、作业(投影):
课外阅读两篇中外儿童文学中的佳作,并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