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语文第二次月考检测卷1答题卡
试卷类型:月考检测卷1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6 9 10 13
[A][B][C][D] [A][B][C][D] [A][B][C][D]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1.答:
1.2.答:
2.答:
3.答:
4.答:
5.答:
7.答:
8.答:
11.答:
12.答:
14.答:
15.答:
16.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语文第二次月考检测卷1
范围:第三至四单元
1.全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
3.选择题请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指定区域内。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题;共2分)
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炼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道理正在于此。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专注和恒心。
(节选自《人民日报》)
(1)(1分)王芳同学对“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句中“薄”的含义不太理解,她查阅“汉典网”,发现“薄”(bó)主要有如下几个义项。在这里的含义应是 。(填序号)
①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②轻微,少;③不庄重,不厚道;④轻视;⑤不充实,不坚强;⑥迫近。
(2)(1分)请从上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答案】(1)②
(2)①阅读可以修身养性,淬炼意志品质。
②读书需要专注和恒心。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可知“薄”是“轻微,少”的意思。
(2)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由“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士,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可概括出:阅读可以修身养性,淬炼意志品质;由“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道理正在于此。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专注和恒心”可概括出:读书需要专注和恒心。
故答案为:⑴ ①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②轻微,少;③不庄重,不厚道;④轻视;⑤不充实,不坚强;⑥迫近。
⑵ ①阅读可以修身养性,淬炼意志品质。②读书需要专注和恒心。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20分)
文言文阅读
《口技》和《郭猫儿》
【甲】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①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②中,一友挟猫儿同至寓。 比唤酒酣,郭起请奏薄技。
久之,无声。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③剥声,历历不爽④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然⑤一声,四座俱寂。
【注释】①许许(hǔ hǔ):拟声词。②庚申:纪年法,指清康熙十九年。③燖(xún):用沸水略烫。④不爽:没有差错。⑤砉(huā)然:象声词。常用来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2.(6分)有同学对文中的加点字产生了疑问,请运用下列表格的方法释义。
文言词句 方法 联系内容 词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查阅字典 间:①空隙;②偶然,间或;③夹杂;④参与;⑤暗自。 ⑴ (填序号)
不能名其一处 词类活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⑵
3.(5分)同学们对画线句的断句产生了分歧,你支持谁?请写出观点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意。
A同学: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同学: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5分)对于选文中两位艺人的口技表演,你更欣赏谁呢? 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5.(4分)两位艺人的口技炉火纯青,加上作者恰到好处的描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请结合内容,比较两文在创作上的相同点。(提示:可从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
【答案】2.③;说出
3.支持A。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4.示例一:我更欣赏甲文中的口技艺人。他运用口技表现出成百上千种声音,场面宏大而真实,从听众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口技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示例二:我更欣赏乙文中的口技艺人。他不仅表现出种类众多的声音,而且注重细节的呈现,如“出血声,爆剥声”,显得更加真实。
5.两文都运用了短句和排比来表现声音的众多,展现口技者技艺的高超;两文重点描写口技所表现的场面的同时,也运用议论来表达对口技艺人的赞叹,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历历不爽”等。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4)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将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乙】扬州有个叫郭猫儿的人,擅长口技表演。清康熙年间,一位好友带着郭猫儿一起来到我的住所,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
很长时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听见父亲叫他的儿子说:“天就要亮了,可以杀猪了。”儿子起身后,到猪圈里喂猪。就听到一群猪抢夺食物,吃东西的声音,他的父亲烧水、进炉、倒水的声音。(没多久,)儿子就捆来一头猪,那猪被绑时的嘶叫声,儿子磨刀、杀猪声,猪被杀、出血声,烫猪褪毛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父亲又对儿子说:“天已经亮了,可以拿去卖了。”听到把肉放到案板上的声音,接着又听到了买卖猪肉时数钱的声音,有买猪头、猪内脏、猪肉的人。正当热闹时,突然“啪”的一声,四周都安静下来。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翻译为“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的声音。”
“不能名其一处”的常见翻译有“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常见翻译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故答案为:③;说出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翻译如下: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差点儿就想要抢先逃跑。
故答案为:支持A。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的艺人:强调宏大场面:指出甲文中的艺人能够展现出成百上千种声音,突出了其表演的规模和多样性。以听众反应为证:通过听众的反应,说明艺人的口技达到了极高的逼真程度,使观众完全沉浸其中。体现技艺高超:这种描述展示了甲文中艺人在营造宏大场面方面的卓越能力。 乙文的艺人:突出细节呈现:表明乙文中的艺人不仅能发出多种声音,还注重细节的表现。具体举例说明:以“出血声,爆剥声”为例,体现了其表演的真实性和细致程度。显示独特之处:强调艺人在细节处理上的精湛技艺。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更欣赏甲文中的口技艺人。他运用口技表现出成百上千种声音,场面宏大而真实,从听众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口技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示例二:我更欣赏乙文中的口技艺人。他不仅表现出种类众多的声音,而且注重细节的呈现,如“出血声,爆剥声”,显得更加真实。
5.短句和排比的运用:使用短句能够简洁明了地描述各种声音,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声音的多样性和连贯性。排比的使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效果,通过列举多个声音,突出了口技者能够模拟众多声音的高超技艺。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在重点描写口技所表现的场面时,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口技的精彩和生动。同时,通过议论部分,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历历不爽”,直接表达出对艺人技艺的赞叹,加强了对艺人高超技艺的肯定和赞扬。这种创作方式的相同点,使得两篇文章在表现口技艺术时都具有以下优点: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表演的场景和声音效果。增强感染力:通过对艺人技艺的赞叹,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口技艺术的魅力。提升可读性:短句和排比的运用,使文章富有韵律感,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故答案为:两文都运用了短句和排比来表现声音的众多,展现口技者技艺的高超;两文重点描写口技所表现的场面的同时,也运用议论来表达对口技艺人的赞叹,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历历不爽”等。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27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何振梁
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于189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奥林匹克运动跟奥林匹克运动会,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运动会”。为什么称其为运动?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把二三十个竞赛项目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而已,而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运动,一种有自己的哲学、理念、追求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这个运动所举办的最主要、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但并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
②奥林匹克运动把自己的理念称为奥林匹克主义,并指出,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追根溯源,法国人顾拜旦及其支持者于1894年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本意,是为了教育青年,激励社会。顾拜旦知道,单纯的体育运动达不到这个目的。体育运动只有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它的宗旨。顾拜旦之后,他的继承者,特别是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以及第八任主席罗格,也都强调这一思想。萨马兰奇说:“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罗格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根本所在。”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
③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基于人文主义的考虑,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的、宗教的、性别的、意识形态的还是政治制度的;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尊重人的尊严,提倡公平竞争,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少学者说,更快、更高、更强,应该加上“更美”。罗格在当选奥委会主席时,提出“更快、更高、更强”要与人性、干净相结合的理念。实际上,“更快、更高、更强”,指的是体育本身追求的目的;人性、干净,那是管理体育运动时应做到的。近年来,鉴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国际奥委会积极提倡体育一定要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从人文的方面考虑的。国际奥委会自己身体力行,它在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时,为了保护两棵古树,两次修改建筑设计。奥林匹克运动增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说,体育、文化教育和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要素或三大维度。
④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我则认为,在到处存在着恃强凌弱、纷争不断、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当今世界,奥运会表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并不是注定要互相倾轧、相互厮杀的,而是可以在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各扬所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奥运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范例、一种希望、一种启示。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奥运会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思想意识之间建立宽容、理解、尊重、友好相处的桥梁。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6.(3分)与文中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运动,它的哲学理念是奥林匹克主义。
B.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C.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理解为“和平时期的战争”。
D.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和不平等,提倡公平竞争、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
7.(6分)选文第②段引用两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话,有什么作用?
8.(6分)选文作为演讲词,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6.C
7.精辟地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8.这篇演讲词表达上准确严谨,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情感真挚,引用丰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特点。品析文章语言特点,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用词角度;句子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角度;语体角度;情感角度。
6.ABD.正确;
C. 错误,原文中作者并不认同“奥林匹克运动是和平时期的战争”这一观点,反而是对其进行了反驳。
故答案为:C
7.萨马兰奇说:“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罗格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根本所在。”结合“奥林匹克运动把自己的理念称为奥林匹克主义,并指出,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可知,引用两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话,精辟阐释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 精辟地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8.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上平实严谨、科学,没有慷慨激昂的华丽辞藻,比如“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把二三十个竞赛项目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而已,而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运动,一种有自己的哲学、理念、追求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把自己的理念称为奥林匹克主义,……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国际奥委会自己身体力行,它在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时,为了保护两棵古树,两次修改建筑设计。奥林匹克运动增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说,体育、文化教育和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要素或三大维度”等等。这篇演讲词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文章首先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时间以及奥林匹克运动跟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区别和紧密联系;然后精辟阐释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精髓;接着论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基于人文主义的考虑;最后详细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故答案为: 这篇演讲词表达上准确严谨,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情感真挚,引用丰富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获诺贝尔奖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
莫言
每次来北师大,心里面都感觉很惭愧,也很后悔,后悔当年没有认真学习。当我拿到教授证书的时候,心里的后悔感更加沉重。因为一个教授总是要开口说话,而且一开口说话总是要比学生高明。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学问修养,很可能被学生轰下台去。所以我这个教授起码几年之内是不敢讲课的。我要向同事认真学习。这个教授实际上也是我获得的北师大“入学”通知书。我希望借这个机会,在北师大能够认真地学一点东西,跟同学们平等地交流,从同学们那里汲取一些灵感和学问,这个机会对我非常重要。
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开以后,很多记者去医院采访当时住院的我的导师童庆炳先生,他在病床上谈了半个多小时。我从网上得到这个消息,当时心里非常感动。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每当学生得到荣誉的时候,老师就“退”到后面去;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则会挺身而出。
当年,童老师把我从即将离开学校的道路上拽回来,让我拿到了北师大硕士的毕业证书。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感觉到困难重重。因为写小说和做论文不是一种学问,写小说我可以一天写一万字,而论文我写了两个月,才写了一千字,而且这一千字也未必符合论文的规范。最后我觉得快要放弃了,又是童老师说,“一定要把这个学位拿到。现在没有用,将来会有用。”后来我就“咬牙切齿”地继续坚持做我的论文,再后来童老师在我的论文中引经据典地加了很多内容。现在看来,童老师让我把这个硕士学位拿到手确实是正确的。因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在出版的书的扉页上印简历时,就一直“毫不客气”地印上“北师大文艺学硕士”。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一个虚名,要真正达到硕士水平,还有待努力。今天我拿到这个教授聘书,就相当于拿到了“本科”的入学通知书,奋斗几年,争取达到“硕士”水平。
我认为,好的文学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
好的文学不应该那么清澈透明,不应该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应该有其丰富性、复杂性,甚至暧昧性,它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到他、读到他自己,它也会让每一个读者随着时间、随着各方面的变化而从同一本书里读出不同的感受。我希望我能够写出具有这样最大弹性、最大模糊性的小说来,我不希望我的小说是一目了然的。我过去的写作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艺术风格,但是迄今我还没有完全达到。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大家不要小题大做,因为不论我在高密、北京,还是瑞典,我的内心一直很平静,甚至有一点点歉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在全世界、在中国有许多好的作家,他们都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他们之所以没有获得这个奖项,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或者说去年我的运气很好,本来是很多人有资格获得的这样一个奖项却落到了我这样一个人身上,我也觉得很惭愧。我也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作家能再次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有删改)
9.(3分)下列对画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出下文对文学品质的认识。
B.突出表现音乐的多解性。
C.强调好的文学像音乐一样具有多解性。
D.间接表现作者追求某种特定的文学风格。
10.(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问修养,才有资格称得上教授,才能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
B.作者对童庆炳老师心存感恩,他回忆了当年童老师要求并帮助自己进行论文创作的情形,娓娓道来,感情真挚。
C.清澈透明的文学是坏的文学,那些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暧昧性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后者让不同读者有不同感受。
D.作者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内心一直很平静;作者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6分)莫言在演讲中表现出的十分谦虚的态度体现在何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9.B
10.C
11.①莫言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任北师大的教授:他认为自己拿到的教授证书只是获得北师大的“入学”通知书,自己还要不断学习。②莫言认为自己取得的“北师大文艺学硕士”只是一个虚名:要真正达到硕士水平,还有待努力。③莫言认为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自己的运气好:他说在中国有许多好的作家都有资格,甚至比自己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
【解析】(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9.ACD.正确。
B.文章重点并非突出音乐的多解性,而是以音乐作比强调文学的多解性,B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0.ABD.正确。
C.文中说 “好的文学不应该那么清澈透明”,但并没有绝对地说清澈透明的文学就是坏的文学,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C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11.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和提炼能力,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作者谦虚态度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准确概括。对作者在演讲中关于自身成就、学术地位以及获奖等方面表述的理解和分析。从文中可知,在教授资格方面,作者认为自己拿到教授证书是获得 “入学” 通知书,要向同事学习,体现其谦虚;在学术水平上,觉得 “北师大文艺学硕士” 是虚名,还需努力达到真正硕士水平;对于获奖,认为是运气好,很多作家更有资格获奖,这些都体现了莫言十分谦虚的态度。
故答案为:①莫言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任北师大的教授:他认为自己拿到的教授证书只是获得北师大的“入学”通知书,自己还要不断学习。②莫言认为自己取得的“北师大文艺学硕士”只是一个虚名:要真正达到硕士水平,还有待努力。③莫言认为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自己的运气好:他说在中国有许多好的作家都有资格,甚至比自己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9分)
12.(9分)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等密不可分。请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分别推荐《经典常谈》中相关的阅读章节。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春秋三传”第六 辞赋第十一
《周易》第二 “四书”第七 诗第十二
《尚书》第三 《战国策》第八 文第十三
《诗经》第四 《史记》《汉书》第九
“三礼”第五 诸子第十
阅读需求 建议阅读章节名称
小语想要了解古代的五行八卦之说,正在搜集资料。 (1)
小江对古代的祭祖和婚丧嫁娶仪式比较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 (2)
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希望可以知道更多。 (3)
【答案】(1)《周易》第二
(2)“三礼”第五
(3)《说文解字》第一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小语想要了解古代的五行八卦之说:《周易》第二章节中,《周易》本身是一部既包含占卜功能,又蕴含哲学思想的著作。它围绕 “易” 展开,借助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来阐释天地万物的生成、演变规律,以及人生道德修养的原则。其中就涉及到五行八卦相关的内容,所以小语想要了解古代的五行八卦之说,适合阅读《周易》第二这一章节。小江对古代的祭祖和婚丧嫁娶仪式比较感兴趣:“三礼” 第五中,“三礼” 包含《周礼》《仪礼》《礼记》,是关于古代中国礼仪的著作。《礼记》着重介绍了官场礼仪、婚丧嫁娶、朝拜祭祀等礼仪方面的内容,充分展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仪礼》主要阐述了官制、官职以及朝廷礼仪等政治方面的内容,突出了礼仪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周礼》以分封制为线索,系统地讲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因此,小江若想了解古代的祭祖和婚丧嫁娶仪式,阅读 “三礼” 第五这一章节是合适的。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说文解字》第一章节重点介绍了汉字的构造和演变。《说文解字》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它是中国最早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通过阅读这一章节,小胜能够深入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满足对自己姓名用字的探究需求,所以建议阅读《说文解字》第一。
故答案为:(1)《周易》第二;(2)“三礼”第五;(3)《说文解字》第一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五、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12分)
学校举行“经典伴我行”主题读书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3.(3分)【任务一 析对错】下列说法与经典著作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B.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之手,主人公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D.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影响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4.(3分)【任务二 对对联】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等知识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内化精神,还可以引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直面坎坷人生。
请根据划线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内化精神,直面坎坷人生。
15.(6分)【任务三 学读法】小甜运用摘抄和笔记的方法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设计了以下读书卡片,请你和她共同完成第②段的摘抄和笔记。
阅读方法 阅读内容 摘抄和笔记
摘抄和做笔记 ①冬妮娅对保尔说:“老实说,看到你这种样子,我感到很意外……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么麽狼狈啊……”保尔惊奇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也没有想到你会变得这么这么酸臭。”②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示例:摘抄:我也没有想到你会变得这么这么酸臭。笔记:这句话是保尔的语言描写,体现了保尔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摘抄: 。笔记: 。
【答案】13.A
14.阅读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15.示例:摘抄: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笔记: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点明了时令,渲染出早春景色的亮丽,有力地烘托出了保尔又一次战胜病魔后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也象征着苏维埃春天的到来。
【解析】(1)此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解答本题依据对名著作品的了解和识记的常识知识作答即可。
(2)本道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①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②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③上下联的声调要讲究平仄。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名著阅读。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13.A.“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表述有误,《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不是李斯。
故答案为:A
14.已知下联“内化精神,直面坎坷人生”可定位到语段“同时,内化精神,还可以引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直面坎坷人生”可知,下联的内容是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出来的,再根据语段“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等知识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可提取“阅读经典”与“内化精神”相对,同为动宾短语;提取“增强文化自信”与“直面坎坷人生”相对,同为动宾短语;故上联为:阅读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故答案为: 阅读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15.根据示例“笔记:这句话是保尔的语言描写,体现了保尔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对自己信仰的执着。”可知,摘抄句子后对句子进行了手法鉴赏及人物形象分析,所以可选择语段②中的某一处句子进行鉴赏即可。
示例:摘抄: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
笔记: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保尔病后初愈的虚弱状态。他卧床一个月,身形“苍白瘦削”,站起来时“颤巍巍的双腿”和“扶着墙壁”的动作都凸显了他身体的脆弱和康复的艰难。然而,这并没有击垮保尔,他依然努力尝试着在房间里走动,表现出他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示例:摘抄: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笔记: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点明了时令,渲染出早春景色的亮丽,有力地烘托出了保尔又一次战胜病魔后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也象征着苏维埃春天的到来。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6.(50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景美、情真,让我们心向往之。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半命题习作。要求:用第一人称写,可加入适当想象。
要求:①题目:那▲的小石潭。②150—2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那美丽的小石潭
清晨,我沿山丘向西寻访小潭。四周被竹树包围,小鸟的歌声和着水流声,好似一首自然和谐的乐章。
穿过竹林,恍然抬头,正是苦心要找的小潭。遥遥望去,小潭四周多了碧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连接在一起,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我迈着步子走近,惊讶地发现小石潭竟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部分石头翻卷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小岛。水清澈见底,如剔透的碧玉,水汽直沁到人的心里。
【解析】
【材料分析】《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清幽之景和作者游览时的复杂心情。
【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可以围绕小石潭的特点展开。角度可以是“那幽静的小石潭”,重点阐述小石潭景色的幽静之美以及给“我”带来的感受;也可以是“那令人难忘的小石潭”,详写小石潭景色的独特之处和“我”对它的深刻记忆等。开头可以描述“我”听闻小石潭或走近小石潭的情景,引发读者兴趣。事例素材可选取与自然美景相关的经历。结尾可以表达对小石潭的喜爱或感慨。
【立意提取】那清幽静谧的小石潭,从景色之美角度写。那承载着回忆的小石潭,从情感角度写。
例文:
那美丽的小石潭
清晨,我沿山丘向西寻访小潭。四周被竹树包围,小鸟的歌声和着水流声,好似一首自然和谐的乐章。
穿过竹林,恍然抬头,正是苦心要找的小潭。遥遥望去,小潭四周多了碧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连接在一起,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我迈着步子走近,惊讶地发现小石潭竟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部分石头翻卷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小岛。水清澈见底,如剔透的碧玉,水汽直沁到人的心里。
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语文第二次月考检测卷1
范围:第三至四单元
1.全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
3.选择题请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指定区域内。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题;共2分)
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炼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读一本好书,如攀登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美景,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道理正在于此。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专注和恒心。
(节选自《人民日报》)
(1)(1分)王芳同学对“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一句中“薄”的含义不太理解,她查阅“汉典网”,发现“薄”(bó)主要有如下几个义项。在这里的含义应是 。(填序号)
①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②轻微,少;③不庄重,不厚道;④轻视;⑤不充实,不坚强;⑥迫近。
(2)(1分)请从上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20分)
文言文阅读
《口技》和《郭猫儿》
【甲】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①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②中,一友挟猫儿同至寓。 比唤酒酣,郭起请奏薄技。
久之,无声。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③剥声,历历不爽④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然⑤一声,四座俱寂。
【注释】①许许(hǔ hǔ):拟声词。②庚申:纪年法,指清康熙十九年。③燖(xún):用沸水略烫。④不爽:没有差错。⑤砉(huā)然:象声词。常用来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2.(6分)有同学对文中的加点字产生了疑问,请运用下列表格的方法释义。
文言词句 方法 联系内容 词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查阅字典 间:①空隙;②偶然,间或;③夹杂;④参与;⑤暗自。 ⑴ (填序号)
不能名其一处 词类活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⑵
3.(5分)同学们对画线句的断句产生了分歧,你支持谁?请写出观点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意。
A同学: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同学: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5分)对于选文中两位艺人的口技表演,你更欣赏谁呢? 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5.(4分)两位艺人的口技炉火纯青,加上作者恰到好处的描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请结合内容,比较两文在创作上的相同点。(提示:可从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27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何振梁
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于189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奥林匹克运动跟奥林匹克运动会,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运动会”。为什么称其为运动?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把二三十个竞赛项目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而已,而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运动,一种有自己的哲学、理念、追求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这个运动所举办的最主要、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但并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
②奥林匹克运动把自己的理念称为奥林匹克主义,并指出,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追根溯源,法国人顾拜旦及其支持者于1894年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本意,是为了教育青年,激励社会。顾拜旦知道,单纯的体育运动达不到这个目的。体育运动只有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它的宗旨。顾拜旦之后,他的继承者,特别是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以及第八任主席罗格,也都强调这一思想。萨马兰奇说:“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罗格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根本所在。”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
③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基于人文主义的考虑,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的、宗教的、性别的、意识形态的还是政治制度的;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尊重人的尊严,提倡公平竞争,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少学者说,更快、更高、更强,应该加上“更美”。罗格在当选奥委会主席时,提出“更快、更高、更强”要与人性、干净相结合的理念。实际上,“更快、更高、更强”,指的是体育本身追求的目的;人性、干净,那是管理体育运动时应做到的。近年来,鉴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国际奥委会积极提倡体育一定要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从人文的方面考虑的。国际奥委会自己身体力行,它在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时,为了保护两棵古树,两次修改建筑设计。奥林匹克运动增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说,体育、文化教育和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要素或三大维度。
④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我则认为,在到处存在着恃强凌弱、纷争不断、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当今世界,奥运会表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并不是注定要互相倾轧、相互厮杀的,而是可以在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各扬所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奥运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范例、一种希望、一种启示。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奥运会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思想意识之间建立宽容、理解、尊重、友好相处的桥梁。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6.(3分)与文中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运动,它的哲学理念是奥林匹克主义。
B.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C.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理解为“和平时期的战争”。
D.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和不平等,提倡公平竞争、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
7.(6分)选文第②段引用两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话,有什么作用?
8.(6分)选文作为演讲词,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获诺贝尔奖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
莫言
每次来北师大,心里面都感觉很惭愧,也很后悔,后悔当年没有认真学习。当我拿到教授证书的时候,心里的后悔感更加沉重。因为一个教授总是要开口说话,而且一开口说话总是要比学生高明。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学问修养,很可能被学生轰下台去。所以我这个教授起码几年之内是不敢讲课的。我要向同事认真学习。这个教授实际上也是我获得的北师大“入学”通知书。我希望借这个机会,在北师大能够认真地学一点东西,跟同学们平等地交流,从同学们那里汲取一些灵感和学问,这个机会对我非常重要。
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开以后,很多记者去医院采访当时住院的我的导师童庆炳先生,他在病床上谈了半个多小时。我从网上得到这个消息,当时心里非常感动。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每当学生得到荣誉的时候,老师就“退”到后面去;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则会挺身而出。
当年,童老师把我从即将离开学校的道路上拽回来,让我拿到了北师大硕士的毕业证书。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感觉到困难重重。因为写小说和做论文不是一种学问,写小说我可以一天写一万字,而论文我写了两个月,才写了一千字,而且这一千字也未必符合论文的规范。最后我觉得快要放弃了,又是童老师说,“一定要把这个学位拿到。现在没有用,将来会有用。”后来我就“咬牙切齿”地继续坚持做我的论文,再后来童老师在我的论文中引经据典地加了很多内容。现在看来,童老师让我把这个硕士学位拿到手确实是正确的。因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在出版的书的扉页上印简历时,就一直“毫不客气”地印上“北师大文艺学硕士”。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一个虚名,要真正达到硕士水平,还有待努力。今天我拿到这个教授聘书,就相当于拿到了“本科”的入学通知书,奋斗几年,争取达到“硕士”水平。
我认为,好的文学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
好的文学不应该那么清澈透明,不应该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应该有其丰富性、复杂性,甚至暧昧性,它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看到他、读到他自己,它也会让每一个读者随着时间、随着各方面的变化而从同一本书里读出不同的感受。我希望我能够写出具有这样最大弹性、最大模糊性的小说来,我不希望我的小说是一目了然的。我过去的写作一直在追求这样的艺术风格,但是迄今我还没有完全达到。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大家不要小题大做,因为不论我在高密、北京,还是瑞典,我的内心一直很平静,甚至有一点点歉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在全世界、在中国有许多好的作家,他们都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他们之所以没有获得这个奖项,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或者说去年我的运气很好,本来是很多人有资格获得的这样一个奖项却落到了我这样一个人身上,我也觉得很惭愧。我也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作家能再次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有删改)
9.(3分)下列对画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出下文对文学品质的认识。
B.突出表现音乐的多解性。
C.强调好的文学像音乐一样具有多解性。
D.间接表现作者追求某种特定的文学风格。
10.(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问修养,才有资格称得上教授,才能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
B.作者对童庆炳老师心存感恩,他回忆了当年童老师要求并帮助自己进行论文创作的情形,娓娓道来,感情真挚。
C.清澈透明的文学是坏的文学,那些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暧昧性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后者让不同读者有不同感受。
D.作者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内心一直很平静;作者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6分)莫言在演讲中表现出的十分谦虚的态度体现在何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9分)
12.(9分)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等密不可分。请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分别推荐《经典常谈》中相关的阅读章节。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春秋三传”第六 辞赋第十一
《周易》第二 “四书”第七 诗第十二
《尚书》第三 《战国策》第八 文第十三
《诗经》第四 《史记》《汉书》第九
“三礼”第五 诸子第十
阅读需求 建议阅读章节名称
小语想要了解古代的五行八卦之说,正在搜集资料。 (1)
小江对古代的祭祖和婚丧嫁娶仪式比较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 (2)
小胜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很感兴趣,希望可以知道更多。 (3)
五、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12分)
学校举行“经典伴我行”主题读书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3.(3分)【任务一 析对错】下列说法与经典著作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B.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之手,主人公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D.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影响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4.(3分)【任务二 对对联】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等知识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内化精神,还可以引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直面坎坷人生。
请根据划线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内化精神,直面坎坷人生。
15.(6分)【任务三 学读法】小甜运用摘抄和笔记的方法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设计了以下读书卡片,请你和她共同完成第②段的摘抄和笔记。
阅读方法 阅读内容 摘抄和笔记
摘抄和做笔记 ①冬妮娅对保尔说:“老实说,看到你这种样子,我感到很意外……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么麽狼狈啊……”保尔惊奇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也没有想到你会变得这么这么酸臭。”②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示例:摘抄:我也没有想到你会变得这么这么酸臭。笔记:这句话是保尔的语言描写,体现了保尔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摘抄: 。笔记: 。
六、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6.(50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景美、情真,让我们心向往之。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半命题习作。要求:用第一人称写,可加入适当想象。
要求:①题目:那▲的小石潭。②150—2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