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芣苢》 课件(共5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 《芣苢》 课件(共5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6 08:20:54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芣苢》第二课时
高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
学习任务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赏析《诗经》中的劳动主题诗歌。
2.通过拓展延伸,思考热爱劳动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意义。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十亩之间
《诗经 ·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闲闲:宽闲、悠闲的样子。
泄(yì) 泄:和乐、快乐的样子。
逝:还,返回;一说往,离去。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行与子逝兮。
比较阅读
1.请仔细阅读两首诗歌,思考其表现手法有哪些不同?
《周南 · 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芣苢的 劳动过程,它通过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 果的迅速增加,表现了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 欢快的劳动心情。在结构上,四字一句,隔句缀 一“之 ”字,短促而有力,从而使全诗的节奏明 快而紧凑。
《十亩之间》表现的是劳动结束后,姑娘们 呼伴唤友相偕回家时满足而欢快的情景。全诗
六句,重章复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 ” 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
缓而轻松的心情。
小结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学习到相同主题、相同情感的诗歌, 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表现。
七月
《国风 ·豳风》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豳(bīn)风:十五国风之一。
场圃:打谷、种菜的场地。
纳:收进谷仓。
稼:古读如“故 ”。
禾稼:谷类通称。
重(tóng) (即“穜 ”)、穋(lù) (“稑 ”):两种谷类。
禾:此处专指一种谷,即今小米。 宫功:指建筑宫室。
索绹(táo):打绳子。索:动词, 指制绳。绹:绳索。
亟:急。
乘屋:盖屋。
七月
《国风 ·豳风》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白话译文: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 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七月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櫻,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绚。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比较阅读
2.请仔细阅读这两首诗歌,思考其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芣苜
采采米莒,薄言采之。 采采米莒,薄言有之。 采采米莒,薄言掇之。 采采米莒,薄言捋之。 采采米莒,薄言秸之。 采采米莒,薄言褀之。
由此我们看到了农人马不停蹄的劳动活 动,与《芣苢》中呈现的劳动快乐不同的是, 《七月》表现的是农夫劳动的辛苦忙碌与辛 勤付出。的确,这就是劳动本身的滋味。
《芣苢》中的女子,她的脸上也会有汗滴, 但是歌声里洋溢的是收获的快乐。
《七月》中的农人,他们修筑谷场、庄 稼入仓,割茅搓绳,修建房屋,但他们的 眼里是黄澄澄的禾谷和舒适的屋舍。
劳动辛苦繁忙,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 在辛苦中收获快乐,也就生出了美感。
小结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学习到相同主题、相同手法的诗歌, 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有所不同的。
拓展提升:探究热爱劳动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意义
“天子亲耕以共粢(zī ) 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 ”
——《谷梁传 ·桓公十四年》
“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 ” ——《韩诗外传》卷三
他们都是劳动者
122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既有爱岗敬业、埋头苦 干的产业工人,也有刻苦钻研、攀登高峰的专家教授,既 有驰骋武汉抗击疫情的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扎根基层、 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既有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也有一线 劳模工匠,均是来自各地市各行业各岗位的优秀代表。
2024广东省全国劳动模范142名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不惰者,众善之师
也。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 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 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拓展提升:探究“热爱劳动”对当代青年的现实意义
高考作文链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 扫庭内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 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有的说: “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 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也有的说: “劳动这么苦, 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 尊重劳动的现象。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 ”)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 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1.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孕育了勤
劳朴实的民族精神。
2.劳动创造个人及社会价值,成就幸福生活。
3.联系现实,批驳材料中四种说法,提倡怎么做
写作提示
题目: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总结:呼吁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论证过程
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 广东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
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 代文明,是劳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 劳动,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地中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 开拓 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 ”的传统绵延了 千载,“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已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 着的基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四十年改革开放,无数国人点滴劳动 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国力显著提 升。农民劳动让我们端紧饭碗,工人的汗 水是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科研工作者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 绝不会有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
反观周围,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学习忙,劳动占时 间 同学们,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 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 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 质得以提高。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 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 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 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 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 用进废退 ”,假如人人都不劳动,
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劳动苦,花钱请人干 的确, 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 是花钱买不了的啊!
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 受的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在此我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 荣的思想。劳动不需要轰轰烈烈, 日常生活中我们打扫干净环境共建美丽校 园是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去孤儿院看望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务活,甚至是捡 起地上的纸片,都是劳动。让我们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 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总结
自古以来,劳动创造价值和幸福。今天的我们,在日常 生活的劳动中,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在学习的劳动,可以 找到成就感,实现个人提升;在工作劳动中,可以实现个人 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祝愿同学们快乐劳动,在劳动中追寻 更美好的生活。
思维拓展!
1.请收集其他劳动主题的诗歌,并试着赏析诗歌的情感与表现手法。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宋代〕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请收集其他劳动主题的诗歌,并试着赏析诗歌的情感与表现手法。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的是苏辙晚年闲居颍昌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在 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苏辙写此诗记录。从诸孙入村 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表现了作者看到农村劳作 和收获的快乐。
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运用了对比手法。连绵阴雨时 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 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诗人把“三夜阴霪”和“一竿晴日”进行对比,用环境陡然 变化,来突出外孙入村收麦的急切与喜悦之情。
用词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三夜”突出了“ 阴霪”之长,“一竿”突出了
“ 晴日”到来之惊喜,“败”突出了天气给农人带来的失望、忧虑之情,“ 舞”
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
颈联 “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这句从侧面描写麦收季节 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 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 激之情。
尾联“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这句写对外孙劳动结束关
仓归来后的赞叹,诗人表示要写一首诗表扬对方。语言风趣,充满喜悦,
表现了诗人的洒脱情怀与拳拳亲情之乐。
感谢观看
thank you
20XX(共24张PPT)
芣 苢(第一课时)
《诗经 ·周南》
高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
子曰: 小子, 何莫学夫《诗》 ?《诗》 , 可以
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 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 法及其好处。
2.把握重点词语,品味诗歌的情境,全面理解诗歌的 含意。
3.感受古代先民的劳动场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精神。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共305篇,反
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始称《诗经》。
《诗经》 “六义 ”指“风、雅、颂、赋、比、兴 ”。
基础知识回顾
关于《诗经》
基础知识回顾
《诗经》按内容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 ”指十五国风,是周代各地的地方歌谣,共160篇。
“雅 ”即正,指周人的正声雅乐,包括《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颂 ”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 《鲁颂》、 《商颂》 “三颂 ”,共40篇。
基础知识回顾
赋: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指的是直接铺陈叙 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比: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起兴,用其他事物 引出要说的内容。
“赋比兴 ”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 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解题
芣苢,即车前草。
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 《毛传》 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 ”《毛诗序》解 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 因为相传食芣 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代女子会基 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 《芣苢》就是采集 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
国风 ·周南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首诗的句式有何鲜明特点?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这六个动词有哪些细微区别?它们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请结 合诗歌具体内容思考,尝试分析。
思考探究 品味情境
孔颖达疏曰: “首章言采之,有之。采者, 始往之辞;有者,已藏之称,总其终始也。二章言 采时之状,或掇拾之,或捋取之。卒章言所盛
之处,或袺之,或襭之,归则有藏之。 ”
思考探究 品味情境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思考探究 品味情境
《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 ” 六个动词 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请结合诗歌思考分析。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 朋引伴“采之 ”“有之 ”,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 ”,一把 把“捋之 ”,再到手提衣襟“袺之 ”,掖起衣襟“襭之 ”,这是一个由少到多、 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思考探究 品味情境
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句式的美感,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升华
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吟咏诗韵 ,体会情感
芣苢——劳动者的欢歌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 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 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清 ·方玉润《诗经原始》 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 ·吴师道
劳动的节奏,劳动的欢快,劳动的美感
内容小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子 衿
青青子衿① ,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③ , 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 , 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 ·郑风》)
[注] ①子衿:你的衣领。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 ”。 衿,衣领。②嗣:接续,继续。③佩:佩玉的带子。④挑兮达兮:独自徘徊 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 作用。
拓展阅读
(1)特点:前两章句式重复,语句大体相同,只是在关键处 变换了个别词语——“子衿 ”和“子佩 ”,“我心 ”和“我思 ”, “不嗣音 ”和“不来 ”。
(2)作用:①内容上,“我心 ”和“我思 ”的变换显示了女 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 ”和“不来 ”的变换写出 了恋人既杳无音信,又不见踪影;女主人公两段埋怨之辞,以
“纵我 ”之假设与“子宁 ”之反问反复咏唱,强化了相思萦怀之 情。②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
思维拓展!
问题一: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手法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
《诗经》在章法上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也就是一首诗由 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 地进行吟咏歌唱。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个是各段 歌词大体相同,意义相同,只在相应位置更换少数几个字,略微变 化而已;第二个是各段歌词大体相同,只在相同位置更换少数几个 字,诗情诗意深入,逐章递进。
主要作用是内容上借以营造氛围,深化主题,淋漓尽致地抒发 喜怒哀乐的情感;形式上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诗歌得以传达出无 穷的艺术魅力。

问题二: 《诗经》中对于先民劳动的描写体现了怎样的内涵?对于 新时代青年有哪些启发呢?
《诗经》中对于劳动的描写,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传统的 体现,其中闪耀着劳动创造世界的光辉思想。勤则不匮,劳动是艰 苦的,但劳动又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同在,与诗和远方同在。劳动 带来快乐,劳动创造幸福,这是中国先民的智慧,也是我们民族生 生不息的文化密码。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 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 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 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 民族的光明未来。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 座谈时的讲话
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
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 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 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
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正是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了生活的物质条件, 开拓了生活的智慧空间,让我们能够幸福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从自
我做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用荣光照亮梦想,用劳动书 写未来。
感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