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下)》 (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下)》 (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6 13: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同样是处死国王,之后英、法所走道路为何不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 起止时间 主要形式 重要文献 结果
英国
美国
法国
两次内战和
“光荣革命”
独立战争
激烈革命与战争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独立宣言》《联邦宪法》
《人权宣言》
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建立共和制国家
经历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
预习完教材后,补全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以下内容?
1640-1688
1775-1783
1789-?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英国”。主要国土面积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
现任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材料1: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抓住了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海外贸易迅速扩大,国内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贵族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农业,因而被称为新贵族,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2:在英国“议会”一词最初的含义是“谈话”,本指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1264年和1265年,英国两次召开议会,其中1265年的议会代表中,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
——《纲要下17页》
①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③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英国有通过《大宪章》和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
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据以下史实,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以议会为基地发起斗争;
(2)历经半个世纪的曲折反复;
(3)前期激烈,两次内战,处死国王;
(4)后期温和,以光荣革命形式完成政权转移;……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
1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4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6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13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1689年《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立法权
保障议会选举权
限制国王征税权
限制国王军事权
保障议会言论自由
保障议会集会权
(注意:此时国王还保留行政权)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对《权利法案》的评价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②统治方式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③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④局限性:下院受到上院的限制;国王仍保留最高行政权;民主政治有待完善。
性质:《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
君主
(贵族和教会代表,不选举,终身制)
英国国王
议会
(行政权)
上议院(贵族院)
下议院(平民院)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司法权)
(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政府)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进一步限制王权,促进民族国家的崛起。
材料:《王位继承法》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1701年6月12日由英王威廉三世(1650—1702)签署生效。规定威廉死后由詹姆士二世(1633—1701)的幼女安娜继承,安娜之后由信奉新教的詹姆士一世女儿的后裔汉诺威选侯继承,从而排斥了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复位的可能性。该法还规定国王颁发诏令,须经1名大臣副署始属有效;担任王室职务和领取王室恤金者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职等。此法是继1689年《权利法案》之后,对王权的进一步限制。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不懂英语的英国国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对英国事务也不是很了解,并且不懂英语,无法在内阁会议上同阁员们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因此,乔治一世不愿参加内阁会议,便放手让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乔治二世和他的父亲一样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连续两个外国国王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来发展良机,内阁制由此成形。由于乔治一世不愿出席内阁会议。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
首相:政府首脑,拥有行政、立法等国家大权,有权提名内阁成员。
内阁:国家政府,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
国王: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议会: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2)当时的英国女王如果反对,决议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实际对议会负责。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首相及其内阁下台;首相及其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案例:对于英国的脱欧问题,人民议论纷纷,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随堂小练
1.(2023·湖南高考·15)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C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战争
1.独立背景
(1)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与剥削激起北美人民反抗
(2)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
(3)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民族意识的增强
2.主要过程
(1)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揭开序幕
(2)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1781年,华盛顿率大陆军打败英国军队
(4)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4.意义:
①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独立的意识在增强,争取民族独立成为独立战争的首要任务。②同时,北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成为独立战争的根本任务。③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④这样,从战争的任务和结果看,美国的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性。
①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提供了先河;
②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材料二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 1776年《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机构:
作用:
性质:
《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
宣告美国独立
(1776.7.4)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
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思考:《独立宣言》中蕴含了哪些启蒙思想?
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邦联条例内容选编:
①宪法容许各州享有征税、征兵及发行纸币的权力。国家有事时,中央政府只能请求各州提供军队。
②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委员由各州选出,每州一人。
③中央无权管理洲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
“两国相邻,老死不相往来!”
建国之后情况如何?
【概念阐释】邦联制
一种松散的联盟,各成员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军队与财政,政府集中行使的权力极为有限。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罗德岛拒绝参加)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召开了为期116天的制宪会议,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后是有人早退,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出现了严重分歧。
——《民主的细节》
1787年制宪会议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①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1)内容
②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2)评价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一一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注:指黑人奴隶)之五分之三。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节选
进步性:
局限性:
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和地方(联邦制)之间、大小州之间(参议员各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取)、南北方之间(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黑人按3/5折算计入人口总数)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①种族歧视:承认奴隶制的存在②人权不平等: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3.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19世纪中期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3.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北方
南方
缺乏工业原料
输出工业原料
×
缺自由劳动力
缺销售市场
占有大量奴隶
输入工业品
×
×
×
提高关税
西部建自由州
降低关税
西部建蓄奴州
×
(1)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
(2)过程:
1861年
内战爆发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结束
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宅地法》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言》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与担任公职权,不得因种族、肤色、出生地、信仰或以前是奴隶而被任何一州加以拒绝和限制。
——第15条宪法修正案(1869年)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3)评价:
①积极: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②不足:但黑人仍备受歧视(种族歧视)。
(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希望)我的四个孩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在此人们不根据他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品行来衡量他们。
——马丁·路德·金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两党制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资产阶级)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特朗普 拜登
共和党 民主党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路易十四
1661年-1715年在位
朕即国家。
路易十五
1715—1774在位
路易十四曾孙
我死以后,那管他洪水滔天。
路易十五的
王太子
万一不幸,我登上王位的话……
(然后他幸运地英年早逝)
上帝啊,请保佑朕,请庇护朕,
朕当政还太年轻呀!
路易十六 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
为什么路易十五之后的国王那么害怕登上王位?
当时的法国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观察漫画中人物的动作,推测他们可能是什么身份。
教士:第一等级
贵族:第二等级
农民、资产阶级等:
第三等级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1.大革命背景
(1)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等级对立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3)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大革命与共和制确立的主要过程
(1)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89年8月,通过《人权宣言》
(3)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革命斗争激烈
(5)1799年拿破仑政变,1804年建立第一帝国
(6)经历共和制和君主制多次反复,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拿破仑法典》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 。
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特点:异常激烈,成果突出;艰难曲折,经历近80余年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思考:据以上史实和材料,概括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三、法国大革命与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探究: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有关史实,说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是如何得到初步实现的?
天赋人权:《人权宣言》宣告了自由、平等、安全、财产和反抗压迫等权利;《拿破仑法典》也宣布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独立宣言》以人民主权思想宣告独立的合法性;《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英国君主立宪制中下议院由选举产生、美国总统共和制中的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权力制衡:英国的行政权(首相)对立法权(议会)负责,首相也可以提请国王解散议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典型三权分立制衡政体。
法治原则:英美法等国都以法律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70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
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1.俄国农奴制改革
(1)挑战:落后的农奴制和行政司法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措施:
①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1861年)
②进行地方自治、司法、教育和兵制改革
(3)影响: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但保留了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残余。
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国家 原因 过程 政体
意大利
德意志 君主立宪制
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 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1864普奥联合对丹麦战争
1866普奥战争
1870普法战争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学思之窗】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意、德、日
国家 原因 内容 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制定宪法(君主立宪制),
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消极:
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
……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①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
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②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
积极: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是为了防止和抵抗外国入侵,同时也是为了对内加强镇压、
对外侵略扩张。
“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基本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
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直至动用国库资金,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采取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以至
生活方式,为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变成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项社会变革运动。
本课小结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的扩展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国统一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南北战争
启蒙思想: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
进步性
弊端
生产力快速发展
取代封建制度
剥削制度
殖民扩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