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一)单元核心主题: 【观百年外交风云,悟中国外交智慧】 (二)单元核心任务: 能过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通过项目化学习完成三个子任务,感受新中国外交政策由探索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世界的影响,感悟中国智慧,树立崇高理想。 (三)具体目标: 1.【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材料,总结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依托课标,对课本进行整合,利用教师讲授、小组合作等方式,以年代尺的形式梳理新中国外交史实,形成基于时空背景的历史解释,深化学生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视频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格局的形成,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2.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由探索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外交含义(历史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解释,阐明外交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紧扣单元主题,启发学生思考。 二、讲授:项目化任务——【观百年外交风云,悟中国外交智慧】 通过研读有关中国外交的各种史料完成任务,感受时代背景下的外交风云,领悟中国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中的智慧,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小论文。 【要求】 1.按要求完成项目化学习单中的子任务,生成对应的项目化成果。 2.对子任务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解说,依据评价量表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 评价量表项目评分细则每项2分共6分观点紧扣主题、内容完整论据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团队参与 分工明确、相互协作
【子任务一】析文--乌云蔽日的近代外交(时间:7分钟) 解读文字史料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阅读下面文字资料并思考: 1.从中国签订的条约数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2.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中国处于什么位置? 3.这样的国际关系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以及归纳整合能力,加强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子任务二】释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在历史学习中,图像解读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非常有效且有趣的方法。 合作探究1. (1)阅读课本,将以下图片按照时间顺序组“六宫格”,并概括各自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把“六宫格”里的照片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组依据。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引出教学重点。 过渡语:老师对此是这样分的,按照新中国初期外交形势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把图片分为两类。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分呢?请大家阅读材料,一起来探究下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史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了解时代背景,引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与此同时,为了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关系,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梳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的目的、首次提出、以及确定内容的相关史实。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引出本课重点。 合作探究2. (1)请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哪些儒家文明和佛教文明的优秀思想? 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世界的?” 材料一:西方国家虽然很早提出了平等的概念,但在具体操作中,把很多发展中国家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是不分国家大小强弱,一律平等,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文明、佛教文明中的智慧观以及东方国家近代以来的经历与追求。可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中国的,也是亚洲的,更是世界的。 --杜飞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座谈会综述》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课的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倡导的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与我国传统儒释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礼相待、众生平等“一脉相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的诉求,更是全人类的诉求,超越了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文化差异,体现了普世的人文关怀,为新的国际秩序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给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外交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当堂检测: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区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应用场景。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过渡语:在此之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两次重要的会议上得到实践,它们分别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教师讲授: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从而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的安全。除此之外,中国应邀参加了由29个亚非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而新中国外交天团在参加这次会议时却磨难重重。 教师讲授: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颠覆”领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新中国外交天团是应该针锋相对还是龟缩不出呢?都不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周总理的做法。 合作探究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求同存异”的含义。 材料二: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 【设计意图】理解求同存异的内涵,掌握本课重点。并体会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做到学以致用,起到育人效果,感悟在国际关系中中国智慧所做的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责任心。(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子任务三】写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教师总结:在新时代,我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播放视频。 合作探究4. 阅读下面文字,请联系中国外交史实抒发感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攥写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清晰,论据完整,协同合作。时间:十分钟。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余小组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说明理由。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它标注着这个国家可以驾驭的能力疆界,融入了这个国家能够抵达的智慧高度。 评价量表项目评分细则每项2分共6分观点紧扣主题、 内容完整论据条理清晰、 内容完整团队参与分工明确、 相互协作
----人民日报社评《让我们共同的世界更加美好》 三、课堂拓展:同学们,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好,老师也深受感动,提到我国的外交,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周恩来,出示ppt,从近代史到新中国,我们都会看到周总理的身影,在他年幼时,就曾说过“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人格魅力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饱涵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坚定决心,相信你们定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勇气;定能秉持和平共处,彼此比肩的情怀;定会发扬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精神,让我们怀天下之理想,做未来之主人。 四、板书: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上布置的习题练习。 (2)绘制思维导图。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