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6 20: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第 14 周
课 题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改革开放之后的外交成就。 根据2022年新课标设置如下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了解和梳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和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外交的重大成就和全方位外交,感受特色外交智慧,知道综合国力强盛是外交的保障,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主动带动他国发展,体现大国和平崛起的责任与担当,增强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格局。 2、难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就,知道中国外交事业日益发展根源在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史料分析指导。 2.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情境体验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他们已经通过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国走向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史实,持续性地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突出成就,这为学生带着发展的眼光,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只有了解往昔中国在外交事业上的实践与探索,才能更好理解今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来源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回顾:第16课重要知识点回顾。 教师过渡:以上回顾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涉及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这节课我们将学习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一)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85页课文及展示的资料,认识联合国的由来和联合国的作用。 材料:联合国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1945年,联合国创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教师过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操纵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的做法不断受到挑战。 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事实》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史实——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教师介绍: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最终投票表决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势回归联合国。 教师过渡并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归联合国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呢。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材料: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 ——乔冠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 教师再次引导思考:中国为什么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 材料: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学生分析回答:(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根本)(2)国际局势变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3)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教师过渡:除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3、中美关系正常化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教师强调:中美虽然最终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中间过程经历比较长的时间。 中美关系由缓和到正常化 (1)背景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地位提高;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③中苏关系恶化。 教师结合当时的世界环境进行分析引导。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补充:国家利益、国家实力 (2)中美关系缓和并正常化的过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教师讲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教师过渡:关系的正常化并不代表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美之间还有许多争端矛盾没有解决——在台湾问题上的看法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台湾的美国驻军问题等),美国政坛的变动(“水门事件”)。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教师讲授: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署建交公报。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中美从正常化到建交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2.2.28)) 材料: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1979.1.1) 学生分析、归纳回答: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教师过渡: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外交地震”。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建立外交关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教师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正常化带来的影响? 学生回答:(1)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2)促进中美双方的合作;(3)促进中日建交(1972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直接从课文中归纳)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外交格局:全方位(与不同国家、某个区域、国际组织等的交流)、多层次(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交流)、立体化(包含民间自发的交流) 4、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的主要举措有:(1)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2)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政治经济合作;(3)与美、日:争取关系稳定发展;(4)与苏联(前):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5)与欧盟:积极发展关系。 5、习近平新时代以来的举措:(1)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6、具体成就: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7、补充 (1)中日、中美怎样才能健康的发展?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2)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给我们什么启示? 原因: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根本);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④国际形势的变化。 启示:弱国无外交,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板书设计 一、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影响: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②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 (3)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②亚非拉国家的支持等。 2、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 (1)背景:背景: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地位提高;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③中苏关系恶化。 (2)中美关系缓和到正常化:①“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②基辛格秘密访华;③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发表《联合公报》。 (3)中美建交:1979年。(签署《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出现建交热潮)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我国形成新的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具体成就: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作业设计 涉及知识点包含: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史料分析归纳总结外交形式的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外交格局。根据学习目标、知识点设置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课堂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依据课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能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以直观性强的视频、图片等供学生参考;材料选取上可靠、准确;板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知识点反思:本课知识点在新课标上的表述简单。按个人理解,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与上一个时代国家的建设成就紧密联系,国家实力是国际交往最可靠的依据。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历史进程,国际局势变换往往是国家之间利益变动的体现。所以本课在讲述国家关系变动时,不仅要将历史现象呈现好,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思考现象背后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