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时间
核心 素养 目标 唯物史观: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学会以史鉴今;通过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中美关系发展史,梳理新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史料实证:能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第一手史料,了解中美关系破冰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解释:通过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阐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的原因和意义;通过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家国情怀: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难点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的成就,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展示乒乓外交的几幅图片 教师讲述:“小球转动了大球”,为中美关系打开了大门。中美是如何实现关系正常化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生根据教师讲述,认真聆听并理解。 图片导入,直观了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讲授 新课 议题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子议题1.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中标记 子议题2.教师提问:为什么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子议题3.展示《乔的笑》图片: 教师讲述:新闻图片《乔的笑》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并让学生标记,上升至家国情怀。 子议题4.教师让学阅读教材第86页“问题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促使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 议题二 中美、中日建交 子议题1.阅读教材第86~87页,掌握史实:请将下列历史事件标注在年代尺上: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访华;③尼克松访华;④中美正式建交。 子议题2.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子议题3.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寻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的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 材料三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思考: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转机的原因有哪些?从中美关系改善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子议题4.材料展示: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中日《联合声明》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可知,中美、中日建交的前提是什么?处理中美、中日两国关系的准则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过渡:中美关系的缓和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中国建交的热潮。 议题三 全方位外交 子议题1.阅读教材第87页内容,说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 子议题2.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88页内容,分组讨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方位外交取得的具体成就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教师总结: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离不开中国。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当堂练习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后回答:(1)时间:1971年。(2)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生看书后抢答: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美国等国家的支持下,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如今联合国的席位已归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说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回答: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第三世界的崛起使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亚非拉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在联合国成员国总数中已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操纵。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与援助的立场,也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加之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已是大势所趋。 学生看书后抢答,把相应事件标在年代尺上 学生看书后回答:关系:中美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原因: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的要求。 (2)认识: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正如外交史上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学生看书后回答:建交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中美、中日两国关系的准则。说明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普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看书后回答: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回答:(1)成就: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2)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 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课堂 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四部分内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其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时代中国继续推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的情况,以及外交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2至4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 整体把握本课脉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巩固 练习 练习册同步训练 教师指导,重点的题细致分析 学生独立完成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板书 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