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毛泽东诗歌拓展阅读 课件(共30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毛泽东诗歌拓展阅读 课件(共30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6 11: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毛泽东诗歌拓展阅读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1.梳理课外几首毛泽东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蕴含的情感, 拓展语言材料,提高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2.比较、分析这些诗歌在意象、情感方面的异同,理解伟人 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的青春情怀,激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坚定的 信念。
壮阔山河镌情怀,寂寥秋日胜春朝
学习目标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部 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在身患大病时创作本词。11月,毛 泽东在上海中央的支持下恢复职务,本词体现了他病中的心情。
(一)峥嵘岁月谱华章
创作背景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 围剿 ”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1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通过精准的战略部 署,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 本词是毛泽东在战斗胜 利后,紧接5月份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不久时创作的,是毛 泽东战争岁月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虽然经历了种种 艰难险阻,毛泽东却斗志昂扬,挥笔写下了这首豪迈的词作。
创作背景
浪淘沙 ·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1954年,毛泽东在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看到白浪滔天,心情 激动写下了本词。
创作背景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 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二)豪迈铿锵诵情思
学生
画面美
关键词的处理
音乐美
节奏感的把握
意蕴美
情感饱满度
(二)豪迈铿锵诵情思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生易老天难老” 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永恒的真理。
“岁岁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写出秋风凌厉威猛之势。
最后表达出诗人特有的审美选择: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三)字里行间解诗意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 围剿 ”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霜枫焕发鲜亮的红色, 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 张辉瓒。 ”龙冈的重山叠岭之下,他们挥舞红旗,欢庆胜利。
面对重兵来犯,诗人仍然满怀信心,豪迈喊出: “唤起工农千 百万” ,齐心协力奋勇向前,那时红旗就会插遍整个中国。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上阙,诗人登上六盘山见到北国清秋的景色。 “不到长城非好 汉”,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诗人屈指一算,红军 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
下阙,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胜利了, “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写出雨声如鼓势如箭,浪声如雷形如山汹 涌澎湃的景象。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写 出了毛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寄托着毛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 牵挂和关怀。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一句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怀古思 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浪淘沙 ·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 围剿 ”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 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 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
浪淘沙 ·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 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四)意象万千品秋情
霜、枫
黄花
秋风

作品
秋景 (意象)
《采桑子 · 重阳》
黄花
《渔家傲 ·反第一次 大“ 围剿”》


《清平乐 · 六盘山》

《浪淘沙 ·北戴河》
秋风
黄花
“ 满地黄花堆积 ” “人比黄花瘦 ”
请回顾一下你学过的古诗中 写到这些意象的诗句有哪些?
(四)意象万千品秋情
物是人非, 时光流逝。
文化内涵
作品
秋景 (意象)
《采桑子 · 重阳》
黄花
《渔家傲 ·反第一次 大“ 围剿”》


《清平乐 · 六盘山》

《浪淘沙 ·北戴河》
秋风
霜:时空特征 思乡媒介
枫:离愁别绪 羁旅之思
(四)意象万千品秋情
霜 枫
文化内涵
作品
秋景 (意象)
《采桑子 · 重阳》
黄花
《渔家傲 ·反第一次 大“ 围剿”》


《清平乐 · 六盘山》

《浪淘沙 ·北戴河》
秋风
“ 乡 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
(四)意象万千品秋情
远离故土 思念家乡
文化内涵
大雁
作品
秋景 (意象)
《采桑子 · 重阳》
黄花
《渔家傲 ·反第一次 大“ 围剿”》


《清平乐 · 六盘山》

《浪淘沙 ·北戴河》
秋风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 ”
(四)意象万千品秋情
怀远思乡 深切愁绪
文化内涵
秋风
作品 秋景 (意象) 相关诗句 意象内涵
意象特点(意境)
《采桑子 · 重阳》 黄花 战地黄花分外香 蓬勃生机 胜利喜悦
壮阔绚丽
次大“ 围剿”》 霜 枫 万木霜天红烂漫 磅礴气势
雄浑壮丽
《清平乐 · 六盘山》 雁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无限思念 疏淡高远
辽阔旷达
《浪淘沙 ·北戴河》 秋风 萧瑟秋风今又是 强烈豪迈
雄伟壮阔
毛泽东秋词中的意象有何不同涵义?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渔家傲 ·反第
绚丽夺目

(四)意象万千品秋情
寂寥(刘禹锡)
秋悲
自古
如何解读诗词中 意象的具体含义?
(四)意象万千品秋情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
意象的特点
意象的组合
“战地黄花分外香 ”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 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沁园春 · 长沙》
(五)壮阔山河镌情怀
从意象的差异感受诗人的独特气质
举重若轻主沉浮
南征北战马背吟
为有牺牲多壮志
移情山水寻常事
作品
作品的思想感情
《采桑子 · 重阳》
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
《渔家傲 ·反第一次 大“ 围剿”》
表达战争胜利的豪迈之情,再发雄音以表第二 次迎战之决心
《清平乐 · 六盘山》
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浪淘沙 ·北戴河》
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五)壮阔山河镌情怀
革命豪情,必胜信念!
伟人的诗词与情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五)壮阔山河镌情怀
向上之朝气
力量之源泉
勃发之精神
1.阅读毛泽东以下的诗词,分析诗歌中意象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忆秦娥 · 娄山关》 《虞美人 · 枕头》
《贺新郎 · 别友》 《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以“青春情怀”为主题,写一首体现毛泽东诗词阅读感受的小诗。
课后作业
壮阔山河镌情怀, 寂寥秋 日 胜春朝!
思维拓展!
3.课后作业: 以“ 青春情怀 ”为主题, 写一首体现毛泽东 诗词阅读感受的小诗。
我们在写这首小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毛泽东写秋天的诗词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为何不同 于自古以来的“悲秋”之作?
1.在进行毛泽东诗歌的拓展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有所思
(1)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阅读时要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1.在进行毛泽东诗歌的拓展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思有所得
2.毛泽东写秋天的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何不同 于自古以来的“悲秋”之作?
(1) 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也与其独特的气质所产 生审美选择有关。
(2)而作为一代伟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 精神,也让他的词作具有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旷达的情怀。
思有所得
3.课后作业: 以 “ 青春情怀 ” 为主题, 写一首体现毛泽 东诗词阅读感受的小诗。
我们在写这首小诗时,要注意些什么?
(1)明确要表达一种怎样的青春情怀。
(2)使用什么意象来表现主题。
(3)采用适当的艺术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
思有所得
妙语拈来着眼高, 诗词大国推盟 主。 (陈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