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关于雨的资料,学会抓住雨的特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去写雨,以此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并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锻炼学生查找、搜索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并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幅幅雨的图画)同学们: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轻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雨能滋润大地,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也能泛滥成灾,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的诉说》,去全方位了解一下雨吧,请同学们翻到第18页并饱含深情地齐读第一段(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展示目标
三、检查所搜集的资料
四、合作探究
(一)听雨
1、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雨的声音,请学生用一些词语将它们描述表达出来。
如:淅淅沥沥,哗哗,嘀嗒嘀嗒,沙沙……
2、不同的雨声,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你更喜欢听哪种雨声呢?请说说理由。
如:喜欢听哗哗的暴风雨,因为它能给人振奋,是奋斗者的足音。它能给人力量,让人愈挫愈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喜欢听沙沙的春雨,因为它透着一种安详。
喜欢听嘀嗒嘀嗒的雨声,因为它能让人的思绪飘向远方……
……
(二)品雨
1、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雨,抒写过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雨的诗意,体味雨的诗情吧!请同学们把搜集来的“雨”的诗句大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谁集得多,朗读得好。多媒体展示画面(雨中的小山村)和轻音乐。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刚才同学们搜来的诗句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请同学们选出自己较喜欢的诗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诗意的赏析。
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雨是亲人们的泪水,是他们对已故亲人的悲祭。
(三)寻雨
对于生活在美丽如画的江南的我们来说,雨是最常见的,但就整个中国,整个世界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有的地方雨多得可怕,有的地方则一连几年不下雨,你知道这些趣闻吗?
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展示水灾与旱灾的情形。
(四)评雨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在滋润万物的同时还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雨的别样情形。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五)写雨
在听、品、寻、评的基础上,任选一种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带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个片断,字数在300左右。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了《雨的诉说》,在这里,我们听到了雨的足音,感受到了雨的读意,踏寻了雨的踪迹,评说了雨的功过,还抒写了雨的情致。我们要感谢大自然,它给我们的生活既增添了色彩,也带来了磨砺。让我们一起铭记雨吧。
六、布置作业
将师生查找到并丰富的有关“雨”的资料,作好适当的分类,整理成册。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