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和实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欣赏文章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合适的画面和《爱的奉献》音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激发兴趣,更主要的是真切感受童话的“爱”的氛围,诗一般的意境。在朗读中,激发联想想象,在每个学生心中,再现文章所展现的画面形象。
2.对童话主旨的理解,宜采取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方式。鼓励学生多向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广泛思考,思之有据的习惯。
3.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合作交流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听说过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爱心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相互讲讲自己身边发生的充满爱心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步入流淌着爱的清泉的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整体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荧火虫”的话。)
2.学生自由读,品味语言、神态、并思考问题。
3.同桌讨论,不理解举手提问。教师根据学情点拨。
三、探究研读
方式:自主学习
要求:探究问题
步骤:
(1)读一读:自由圈点问题
(2)查一查:自由借助工具书、资料整理问题
(3)品一品:自由感悟评点
2.合作探究
方式:分组合作学习
要求:问题探究
步骤
(1)分组交流、探究
由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自主发言回答,教师只起点拨作用。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每小组讨论续写课文,然后分角色表演。
2.小结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曾听说过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爱心故事,下面请同桌之间相互讲讲自己身边发生的充满爱心的故事,好吗?
生:(齐):好!(教师走近学生听他们自由讲故事)
师:讲完爱心故事,我们再一起步入流淌着爱的清泉的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请你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生:分角色朗诵。(播放“盲孩子和影子”对话画面并配音乐,画面文字: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2.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师:大家认为这几位角色读得怎么样?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应该用轻松欢快的语调来读,我觉得盲孩子读得太低沉。
师:很好!就是这样。
师: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屏幕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再回答。
生:有声有色地读出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欢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生:(齐):归纳情节发展。(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下面请你们按照屏幕提示自主探究课文,不懂的地方请举左手,老师会来帮助你。
〈专家点评: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让学生学习探索。〉
(屏幕显示:
步骤:1.读一读:自由圈点问题;2.查一查:借助工具书、资料书整理问题(自己动手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3.品一品:自由感悟评点课文(不要考虑对与错)。
要求:1.找出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地方及理由。2.提出对课文有创造性的理解及依据;3.找出不理解或不认同的内容及理由。)
(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在自主探究中同学们很投入,很认真,提出很多很好问题。下面,我把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推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能回答的同学请举手。
〈专家点评:让学生从求答中解放出来走向求问,说自己想说的话,是新课改的需要。〉
生:“‘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最能引起我共鸣,但只能意味,无法言传。”
(学生笑起来)
生:影子是光中来,没有光就没有影子,写得准确。
生:阳光、月光、灯光,本身代表着温暖、爱心。
师:对,这句话能够意味,无法言传的地方就在于它含蓄,富有象征意义,可以多角度去思考。再看王力同学提出的新的理解是否正确: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
生:不行。本文重点在于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
生:可以。老师说了可以多角度理解课文。(笑)还可以从“影子”里获得生命,从中概括出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
师:不错。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但后两位同学所归纳的从访问整体内容来看更贴切一些。下面,把同学们还有的问题留给你们自己交流探究。请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屏幕提示合作探究。
(屏幕显示:1.每个成员将自己自主探究中的问题放到小组中交流探究,整理出每组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2.交流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体会。)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探究。)
……
师:好!同学们合作得很热情,交流很全面。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情况好不好?
生:好!
师:请举手汇报!
生:我们交流了各自的体会,懂得“爱”的价值。(笑);我们都感觉本文语言的优美,但美在什么地方我们无法说清,请其他组同学帮帮忙。
生:我们认为是叠音词的运用,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
生:还有课文语言按句排行,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叮咚有声,适合表现童话内容。
生:还有语言节奏感强。
生:还有语言表意含蓄,如“他俩说,我们是光明的孩子。”
师:很不错,同学们补充得很完整,这一些都是本文语言的特点。请各小组接着汇报。
生:我们认为本文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如“牛儿哞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绿草”等。
师:不错。这一切织成了一种绚丽的境界,吸引、感染着读者,使读者获得美的熏陶。展示了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
生:“这世间所有的光亮”在语段中具体指哪些光亮?
生:指太阳、月亮、萤火虫灯发出的光亮。
生:“我们是光明的孩子”的“光明”是指什么?
生:关爱。
生:老师,您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您能和我们一起交流吗?(掌声)
〈专家点评:教师角色的转换,赢来学生真诚的信任和理解。〉
师:能,我乐意同你们一起交流。我记得在外地读书放假回家时,身上仅有的路费被小偷偷去,我挤上车,求售票员让我搭车,开学时我一律还钱,可是不尽人意的售票员瞪起双眼,抓住我的衣服把我往车下赶;这时,坐在车门旁的一位好心阿姨站了起来说:“别为难学生,我帮他买车票。”这样,我顺利回家了,并且,在路上阿姨还出钱买东西给我吃,并告诫我以后有作为了多为别人做点好事。也就是阿姨这句话,我能够在自己生活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那么,请同学们说说老师帮助过你们吗?给你们带来欢乐吗?
〈专家点评:学生机敏把老师推向问题,老师与学生真诚沟通增强课堂的亲切感。〉
生:(掌声)帮助过,帮助太多!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分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关爱”的?与人交往中,你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举手回答。)
生:我们应该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提高。与人交往中,我做到把爱心奉献给别人。
生:我认为关爱正如影子一样,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得到幸福。
师:如果给别人关爱得不到回报,你会怎样?
生:不会的,给别人关爱,本身就是幸福的回报。
师:对,很富有哲理,关爱别人本身就是幸福。
生:如果自己的关爱被骗子骗去,或道德败坏的人得到,这难道不是不幸福吗?
师:不能这样认为。爱本身就是付出,不求回报。尽管是被骗,但我们付出了,并且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收获,不必遗憾。
师: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续写一段话,写好后请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一下,再小组交流。老师参与你们的交流好不好?
〈专家点评:强化个性体验、贴近生活去多角度、富有创意地探究问题。〉
生:好!
师:同学们续写得富有想象力,有的写盲孩子又去救助另外的盲孩子;有的写影子开了个心理诊所专门治理人们的心病;有的写盲孩子成为眼科博士治了天下盲人等等。
师: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