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 猴王出世(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 猴王出世(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2:03:4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猴王出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www-2-1-cnjy-com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21*cnjy*com
三、教学重点
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
4、教学难点
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猴王。齐读两遍。指名说:你们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事情?
引导交流出:孙悟空 七十二变 《西游记》 唐僧 沙和尚 猪八戒
2、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2)
引导学生交流所知道的关于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故事,体会孙悟空的机智勇敢。
3、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假如让你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该如何命题目,如何写?(学生会感觉有困难)(板书:出世)21·世纪*教育网
4、既然大家都不太会写,那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看看吴承恩是如何写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的。21·cn·jy·com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3)
交流: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2-1-c-n-j-y
2、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出示课件4)
总结每一段段意,然后再把段意连起来。
找到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什么事。
3、如果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如何分?
引导:猴王出世前 猴王出世后
4、也就是说: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猴王?(出示课件5)
交流: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所以,假如让我们写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写。
5、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写出来,为什么读者的感觉不一样呢?
交流:语言不同,所以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优美词句。
(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出示课件6)
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出示课件7)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出示课件8)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4)读读背背,积累优美语句。(出示课件9)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那猴在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21教育网
(五)总结:
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六)随堂练习(出示课件10)
改错别字:
树支( ) 桥粱( )抓耳挠鳃( )
避署( ) 疲蜷( )伸头缩项( )
(七)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1)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21cnjy.com
七、板书设计(出示课件12)
猴王出世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八、教学反思
1、谈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最初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的情景:比如这节课中提示语中的两个问题(1)石猴是从哪来的?(2)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当时向孩子们对《西游记》早就耳熟能详了,对他们来说这两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内容就不需要研读了,只要品味语言就行了。“怎么写”不正是我们语文课上要研究的吗?但通过试讲发现,要解决“怎么写”很难,尤其是脱离情节研究写法更难。学生兴趣缺乏,课堂气氛沉闷,更别说激发对古典名著的兴趣了。所以我们发现,语文课上研究“写什么”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课中不能脱离清洁一味强调“怎么写”,这种暴露式的教学方法,生命力是不强的,所以我们在这节课上设计了关于“写什么”的环节,并在教学中多次感悟“怎么写”。在第一部分猴子的形象的处理时,采取了“不读不议,议后再读”的教学方法,共设计了3个层次的读。前两次读一个是在学生大致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默读中查找规律,并在全班交流讨论。一个是边读边想象画面,内化语言,从而感悟古典白话文的魅力。而最后一个读是理解之后的读,鼓励学生读出个人理解,读出感情。第二部分的设计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研究语言入手,找出 “重复语言”,重点体会通过语言刻画人物,研究人物语言和性格的关系,进而掌握形象。基本流程是:交流—点拨—品读—交流…总体上是围绕研究石猴形象这一主题,从情节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品析。www.21-cn-jy.com
2、不足之处:课上学生的表现不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跃,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故事情节孩子们是有兴趣的,可古代白话文的形式让他们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我而言,课前虽然也简单的处理了《草船借箭》、《景阳冈》,但也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代白话文。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阅读古典名著,乐于品味古典名著,应在教学这一单元之初就有意渗透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或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名著,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此外,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读的还不够。当学生读的没有情绪时,当孩子们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是,我应把等答案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静下心来读书。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课上也许就不会不活跃了。2·1·c·n·j·y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学习美猴王敢于挑战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猴王出世》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辟(bì) 迸裂(bèng
B.遂(shuì) 径直(jìng)
C.瀑布(pù) 夜宿(sù)
D.玩劣(luè) 麋鹿(mí)
二、将下面的拼音和汉字连线。
猕 碣 遂 楷 挠 涧 衬
chèn  mí  jié  kǎi  jiàn  náo  suì
三、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瞑目 炎热  天造地设
B.石碣 镌刻 力卷神疲
C.避暑 山涧 喜不自胜
D.遮闭 家当 天真地秀
四、将下面句子意思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自己享受其中的乐趣 天造地设
内心十分不安 喜不自胜
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自得其乐
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惴惴不安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滚( )涌( )  ( )男( )女  
( )兄( )弟  天( )地( )
( )头( )颈  安( )稳( )
六、按要求写出词语。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食—— ( ) 饮——( )
觅——( ) 与——(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 ) 欢喜——( )
宽阔——( ) 避暑——( )
七、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夜宿石崖之下, 。
八、填空。
美猴王的形象选自古代神话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者是 代的 。我还知道这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 、 、 。21cnjy.com
九、阅读练习。
那座山正当山顶,有一块仙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中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www.21-cn-jy.com
1、写出描写石头的形状、所出位置的句子。
2、石头变猴的原因是?
3、选文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圣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你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哪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个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吃光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来,老猪细细地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分,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
1、文中有些词古今已有了很大变化,写出下列词语现在的含义。
(1)莫—— (2)不消——
(3)怎的—— (4)甚的——
2、从这段文字中,你能看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自的性格特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3、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中“辟”应读“pì”; B项中“遂”应读“su ì”; D项中“劣”应读“li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答案:猕 碣 遂 楷 挠 涧 衬
chèn  mí  jié  kǎi  jiàn  náo  su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的认读情况。注意“猕 、碣”的读音。
三、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B项中“力卷神疲”应为“力倦神疲”。
四、答案:自己享受其中的乐趣。 天造地设
内心十分不安。 喜不自胜
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自得其乐
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惴惴不安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意思。仔细阅读,将两边词语和相同意思的句子连线,注意“天造地设”的意思,就是天然形成的。21·cn·jy·com
五、答案:滚瓜涌溅 携男挈女  称兄道弟 天造地设 伸头缩颈 安眠稳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熟读课文,会背诵课文中重点的四字词语,书写时注意易错字,如“溅、携、挈”。2·1·c·n·j·y
六、答案:1、食——吃 饮——喝 觅——找 与——和
2、炎热——寒冷 欢喜——难过 宽阔——狭窄 避暑——取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掌握情况。做题时注意,字数相等,意思相近。
七、答案:朝游峰洞之中  意思是“晚上住在石崖之下,早晨游走在山洞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的掌握情况,会背,会写,会翻译。重点掌握“夜宿 、朝游”的意思。
八、答案:《西游记》 明 吴承恩 唐僧 猪八戒 沙和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学生对《西游记》很熟悉,特别是动画版的,所以很容易答对,注意“唐僧”的书写。21教育网
九、答案:1、 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2、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
3、对偶。好处:①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
②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短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短文,1、2、可从短文中直接摘抄。3、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答案:1、(1)莫:不要。(2)不消:不要。(3)怎的:干什么。(4)甚的:什么。
2、孙悟空:一事当先,重兄弟情谊。沙僧:忠厚老实,踏实稳重,不爱说话。猪八戒:贪婪,好吃。
3、如:我喜欢唐僧。他有远大的理想,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个毫无奇异本领的人,他克服了取经途中的种种困难,虽然妖魔鬼怪都想吃他的肉,但他毫不退缩,终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他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很了不起,我要学习他。又如:我喜欢沙僧。他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踏实稳重,他不爱说话,但又总是干重活累活。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短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1、理解古今词语的差别,古汉语多是单音词,现在多是双音节词,用现在的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即可;还有的是古汉语中有的虚词无意义,起凑足音节作用。具体要结合语境来分析。2、通过吃人参果的过程,结合人物的语言具体分析性格特点,也可参阅故事的其他情节分析得更详尽。3、此题旨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只要言之有理,语言通畅即可。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3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猴王出世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一说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
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总结每一段段意,然后再把段意连起来。
找到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什么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如果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如何分?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猴王?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瞑、蹲、纵、跳”
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
捷、勇敢的特点。
上冈,体会武松心理
读读背背
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改错别字
树支( ) 桥粱( )抓耳挠鳃( )
避署( ) 疲蜷( )伸头缩项( )






随堂练习
作业布置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来历: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