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1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以及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日本的地理特征,特别是其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本课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地理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来获取信息。因此,本课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地图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分析和综合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这些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火山和地震的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2. 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
1. 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 探讨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区域认知
1. 运用地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2. 通过读图分析,概括日本的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2. 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日本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日本多火山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
1. 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 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 探讨日本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相关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1) 播放2024年日本7.6级地震海啸全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5)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6)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做好衔接。 1. 观看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
2. 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4.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评价任务 1. 问题回答准确:☆☆☆
2. 讨论积极:☆☆☆
3. 视频观看认真:☆☆☆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一: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一: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图分析
(1) 展示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图,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半球位置。
(2) 通过地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主要经纬度位置,并说明其所在的温度带。
(3)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的海陆位置,指出其邻近的海域和国家。
(4) 通过读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主要岛屿,并分析其领土组成。
(5)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6) 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特点。 1. 观察地图,找出日本的半球位置。
2. 读图找出日本的主要经纬度位置。
3. 分析日本的海陆位置。
4. 找出日本的主要岛屿。
评价任务 1. 地图读取准确:☆☆☆
2. 讨论积极:☆☆☆
3. 地理位置描述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读图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活动二:日本的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读图分析
(1) 展示日本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
(2) 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分析日本的地形分布特点。
(3) 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
(4) 通过资料,讲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包括板块构造理论。
(5)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多火山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总结日本的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 观察地形图,找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
2. 分析地形分布特点。
3. 找出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
4. 讨论多火山地震的影响。
评价任务 1. 地图读取准确:☆☆☆
2. 讨论积极:☆☆☆
3. 地形特点描述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读图和资料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三: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活动三: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案例分析
(1)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3) 通过资料,介绍日本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地震预警系统、建筑抗震设计等。
(4) 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5)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一份防灾减灾方案。
(6) 总结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1. 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2. 讨论自然灾害的影响。
3. 了解日本的防灾减灾措施。
4. 设计防灾减灾方案。
评价任务 1. 观看认真:☆☆☆
2. 讨论积极:☆☆☆
3. 防灾减灾方案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作业设计
基础题
1. 画出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并标注主要的经纬度位置。
2. 用简图表示日本的主要岛屿及其相对位置。
3. 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拓展题
1. 收集资料,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并制作一份报告。
2. 调查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措施,与日本进行对比,写出一篇小论文。
3. 设计一份家庭防灾减灾方案,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1. 日本的地理位置
- 东半球、北半球
- 130°E—145°E,30°N—45°N,北温带
- 临太平洋、日本海、东海、鄂霍次克海
- 邻近韩国、朝鲜、俄罗斯、中国
2. 日本的领土组成
-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 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
3. 日本的地形特点
- 山地、丘陵广布,平原狭小
- 最大平原:关东平原
4.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 地震活动频繁
5. 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
-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
- 防灾减灾措施:地震预警系统、建筑抗震设计、定期演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视频和图片,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日本的自然灾害有了直观的认识。
2. 通过读图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 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
2. 小组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多的激励措施。
3. 课堂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