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写作《布局谋篇》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写作《布局谋篇》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7 11: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写 作
布 局 与 谋 篇
付出与享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人分享。”
提示:
1.认真分析材料中“付出”“享用”“分享”的含义,确定文章的立意。
2.根据立意,搜集相关材料,并确定所用的材料。
3.斟酌材料使用的先后与详略,列出写作提纲,并据此写作。
妙解
1.付出才有收获
你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付出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付出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付出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付出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收获,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是它也有自己的前提——付出。
2.慢下来的享受
盯紧目标,执着追求,固然值得欣赏,偶尔放慢节奏,或许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美丽。“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谷的标志牌,提示人们,慢慢欣赏,收获四围的景致。快速浏览,一目十行地阅读,不可能读出文章的精髓,欣赏不了字词推敲的功夫。慢下来,品味生活的美。
白居易喜欢把新作与邻家婆婆分享,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诺贝尔奖得主中合作攀高、分享殊荣者比比皆是。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分享成功、共谋双赢是最佳的取胜之道。如果没有助手和合作伙伴史蒂夫·鲍尔默,比尔·盖茨就难以撑起“微软帝国大厦”。反观国内诸多家族式企业,“分家”往往是企业分崩离析的开始。分享是一种美、一种善,更是一种勇气。不懂分享,就无法取得成功。
3.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孤芳自赏的花不美,沾沾自喜的滋味不甜;无人喝彩,再大的成功也没有快慰感。善于与人分享者往往胸怀宽阔,豁达乐观。很欣赏央视二套早间新闻里天气预报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因为你只有乐于把阳光播撒到别人的心田,才能企盼别人与你共担人生的凄风苦雨。
4.分享成功,共谋双赢
巧立意
1.付出,才有收获。
2.慢下来,享受生活。
3.有分才有享。
4.懂得分享,留住感动。
5.懂得分享,收获爱。
写精彩
避免千篇一律
如何写“付出与享用”类作文
前后对比
突出主题:
前后对比的构思
简单好用,不会偏离主题
加上好的表达
很容易成为佳作
逆向思维
别有洞天:
不写常规模式
写某些人“不”懂分享
人际关系紧张
生活灰暗无趣
排比结构
片段作文:
以文采取胜
写排比结构的叙事散文
妙解
例如
春天,一个周六,我回到了乡下奶奶家。奶奶问我和同学相处得好不好。我说不好,我没有朋友,很寂寞。奶奶把我带到了她的小花圃。花圃里鲜花盛开,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偶有邻居驻足欣赏,奶奶就大方地摘下一枝送给邻居。如果邻居有时间,她就会搬出桌椅,和邻居一起在“花海”中饮茶聊天。看来,奶奶虽然独自一人生活,却一点也不寂寞。
周末,我要回城里了。奶奶摘来几大束鲜花,要我送给老师同学。我问为什么,奶奶却笑而不答。到了学校,我把花送给了每位同学。窗台上、课桌上、粉笔盒中,到处都被鲜花点缀着。这天,快乐的笑声在教室中不停地回荡,我的心中也得到一种特殊的快乐——“分享”。
我的身边,渐渐地增添了许多朋友。一些同学把自己心爱的书拿来跟我一起品读,一些同学把自己的复习资料发给我,和我一起学习。我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快乐。
原来,懂得分享,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懂得分享,心中的花园,才能鲜花盛开,沁人心脾。
前后对比,突出主题
写作时,很多同学不会安排文章结构。那么,比较容易出彩的方式是什么呢?你可以选择“前后对比”这种常见的构思。这种写法,不仅简单好用,而且不会偏离主题,再加上好的表达,很容易成为佳作。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首先会想到: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才能拥有美好生活。但是如果都这样写,就会失去新颖性。如果你逆向构思,写某些人不懂得分享,致使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灰暗无趣,也许就会“别有洞天”。
逆向构思,别有洞天
例如
我和妈妈的关系很紧张。人们说,是因为我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可是我总觉得,其实还有其他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却一直理不出头绪。
有一天,我的手抄报得奖了,我兴冲冲地回家,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可妈妈却撕了奖状,说:“都要中考了,你还花时间在这里,没脑子吗?”我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两个画面:
幼儿园时,我喜欢用蜡笔在纸上涂抹,我觉得很快乐。可是妈妈说:“画的什么啊?难看!”
小学时,我做口算训练,只错了2道题,我很开心。可是妈妈说:“笨死了!这么简单都错。”
我恍然明白,我和妈妈关系紧张,不仅在于我青春期的叛逆,更在于妈妈一直以来的批评——她一直以自己虚幻的标准来要求我,她一直在否定我,她一直拒绝分享我的快乐。
看着那一地的碎纸,我多么希望,我能拥有一个“懂得分享”我的快乐的妈妈,她善于发现我的优点,她会不断鼓励我,她会帮助我成功。
例如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点出中心—只有懂得分享,才能创建和谐社会。
第二部分:分三个片段,从不同角度写懂得分享的事例。
1.家里,我和爸妈分享一个苹果,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2.教室里,我和同学交流解题思路,学到了更多知识,关系也更融洽。
3.楼道里,我们和邻居聚餐共度邻居节,生活真温馨。……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主题。
排比结构,富有韵律
要避免千篇一律,还有一种方法是采取片段作文。所以,如果你有不俗的文笔,你完全可以以文采取胜,写一篇排比结构的叙事散文。
理思路
1.小熊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略写)
2.小熊想吃蜂蜜,问朋友们该怎么办。(略写)
3.猫头鹰要给小熊安上翅膀让它去偷蜂蜜,小熊不满意。(略详)
4.蜘蛛劝小熊贿赂蜂王,小熊不同意。(略详)
5.小苍蝇主动找到小熊,给他出主意:请蜜蜂们到花园里采蜜。(详写)
懂得分享
主题:写森林居民向小熊出主意如何吃到蜂蜜,最后小熊采用了小苍绳的建议-请蜜蜂到自己的花围采蜜,揭示“懂得分享,才有收获”的道理。
开头:介绍森林居民的情况:大家各有专长,过着幸福的生活。
中间:讲述小熊向朋友们讨主意:如何吃到蜂蜜 (重点描写各种人物的语言、神情)
结尾:小熊恍然大悟:懂得分享,才有收获。
学模板
并列模式
懂得分享
开头:
总起全文
中间:
证明观点
结尾:
总结全文
引出主题:懂得分享
分论点1:懂得了分享,便懂得了包容。
并 列
分论点2:懂得了分享,便懂得了交流。
分论点3:懂得了分享, 便懂得了共赢。
阐明观点:懂得分享,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妙解
开头:总起全文。
以优美的语言、排比手法,引出文章主题:懂得分享。
中间:并列列出三个分论点,证明观点。
分论点1.懂得了分享,便懂得了包容。
大海懂得分析,就容纳无数江河溪流。
高山懂得分享,就容纳无数泥块卵石。
拥有一颗包容之心,自然成就了其奇异风光,人生成就了灿烂辉煌。
分论点2:懂得了分享,便懂得了交流。
交流使我们不会闭塞于陋室,不会孤芳自赏,不会偏执自狂;分享使我们思想传播得更广、更远、更久。
交流在分享中产生,分享在交流中孕育。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阐明观点。
懂得分享,学会分享,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分论点3:懂得了分享,便懂得了共赢。
鸟分享鳄鱼嘴中的肉渣,鳄鱼分享着鸟带来的清洁舒适。
花分享了它的甜汁,蜂蝶便为它传授花粉,花便结出甜美的果实。自然界的动植物似乎深谙“互利互惠,协同发展”的道理。它们分享所的,达到它们所不能的,这种智慧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赏佳作
慢下来,会精彩
滴滴快车、动车、出租车……我们一路换乘各种交通工具,风驰电掣,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大渡桥。
一下车,我就拉着爸爸的手,向泸定桥狂奔而去,全然不顾沿途风景的挽留。
可是,当我的身影真正出现在大渡河的铁索桥前的时候,我却停下了脚步。头顶是炎炎的烈目,脚下是深深的江水,一座凌空悬起的吊桥,横跨山谷之间。我已经完全被吓傻了,一步也迈不出去!
“不要怕,慢慢来!”爸爸握住我的手,温和地给我鼓劲,拉着我走上了吊桥。
刚一上桥,桥便猛烈地晃动起来。我们像是大海里就要被浪潮掀翻的小舟,又像是在狂风中到处翻滚的落叶,完全身不由己。我想狂奔过去,早点离开这危险的境地,可是又被恐惧震慑了心房。
“没事,慢下来,不着急.”爸爸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让我的心暂时安定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上地。 -题记
“猛烈地晃 动”“被浪潮掀 翻的小舟”“翻滚的落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泸定桥的险峻。
题记开篇,既浓缩全文主旨,
又新颖、别致,让 人耳目一新。
“滴滴快车、动车、出租车”,这些交通工具都凸显出一个“快”字,暗点题。
“停下了脚步”,为后面爸爸的鼓励做铺垫。
了下来。我看看前方,做了一次深呼吸,默默给自己打气,然后鼓起勇气,慢慢迈出腿去。
一路上,爸爸一直攥着我的手不放。
风在耳边柔柔地吹,像是温情的抚慰,又像是低低的勉励。一步,两步,我迈着颤抖的步履,像蜗牛一样,小心翼翼地“爬行”在高悬山崖的钢丝上;一步、两步,吊桥在脚下轻轻晃动,仿佛在呼应我们迈步的节奏;一步、两步,我们的步履越来越稳,越来越轻松;一步、两步,当走到吊桥末梢时,我已经觉得自己像是凌空飞行的小鸟。
回头望去,才发现,慢下来之后,那万丈深涧,也不让人害怕了;那根根铁索,也显得圆润柔和了;那吊桥的摇摆,仿佛变成了轻盈的舞蹈;那涛涛的洪流,如同诗人般在轻吟低唱。当一切困厄走过,当恐惧变成云烟,世间的宁静竟是如此美好。
表面上在写风的温柔,实则写父亲的宽心的鼓励。
不知怎么,我蓦然想起过去生活的林林总总,每一个重要的时段,小升初、钢琴比赛、体育中考……都有爸爸陪伴在我身边。每一次,都是他传递给我力量,让我不要急躁冒进,让我用安定、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让我懂得“慢下来,会精彩”的道理。是的,既然不是雄鹰,没有一飞冲天的力量,那么就要学习蜗牛,用坚忍的意志一步一步慢慢地攀上心中的顶峰,体会那独特的精彩。
我用力地搂着爸爸的膀臂,高兴地在如诗如画的大渡河畔慢慢前行。
我仰着头对他说:“爸爸,回去我们慢慢走,欣赏这一路的风景吧!”
由渡泸定桥事件,联想到生活中许多类似难以克服的事情,由此及彼,深化主题。
与开头相照应、再次点题。
内容充实:本文叙述了“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恐惧的心理障碍,跨越泸定桥的故事,从中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用心陪伴与关爱,也懂得了人生有时需要慢下来的 道理。
手法生动:修辞是文章一件华丽的外衣,装点着文章的门面,吸引读者的眼球。本文作者对修辞的运用驾轻就熟,如比喻:“像是大海里就要被浪潮掀翻的小舟,又像是在狂风中到处翻滚的落叶”,排比:“一步,两步,我迈着颤抖的步履,像蜗牛一样……一步,两步,当走到吊桥末梢时,我已经觉得自己像是凌空飞行的小鸟”,这些修辞既生动、形象,又为文章增色添香。
亮点借鉴
人生需要懂得分享。人生因为分享而变得多姿多彩,充满魅力。
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每年都要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获得头奖,他常常在得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获奖品种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一些人对此大惑不解:你的奖项得来不易,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难道不怕我们的品种超过你的吗 原来,过去为防范外来花粉,农夫不得不用网将自己的田罩起来,并且还要自养蜜蜂帮助授粉,然而此举既影响了授粉效果,又使邻里关系骤然紧张。可如今,农夫的慷慨为自己和同行创造了和谐的发展环境,农夫终于可以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这个镇也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南瓜产销基地。
由此可见,分享是一种共赢,既可以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各自的发展,从而得到最大的利润。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上亦是如此。一个人,一种思想;两个人,两种思想。可当两个人彼此分享,交流经验的时候,两种思想便会摩擦碰撞,形成新的思想火花。
巧妙地从这个例子中,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分享是一种共赢”。并同时通过本例证明之。举例翔实、可信,富有说服力。
开篇点题,人生需要懂得分享。
懂得分享
生命中有人与你分享,是一种莫大的福分。学会分享,孤独时,你便不再寂寞;痛苦时,便有快乐与你相依;失败时,前进的旗鼓才能再张开;成功时,亲朋的喝彩会让你收 获双倍的开心。
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会分享。现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企业销售竞争激烈,从而造成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现象。也许有人认为,企业生存的动力就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可过于激烈的竞争,会造成市场经济的紧张,会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所以我觉得,懂得分享比只会竞争更重要。倘若各个企业都学会分享,并在彼此的心得、方法上相互汲取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企业的发展一定会突飞猛进。
由生活上的分享到学习上的分享再到工作上的分享,由个人到社会,说理深入,层次渐进。
分享是美丽的,它可以使你的痛苦减半,让你的快乐加倍。所谓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达则兼济天下”等,所表达的意思都是要我们在自己富足或者拥有的时候,学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让他人一道分享到美好的东西。
分享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共赢。懂得分享,让世界充满爱!
再次重申观点:“分享是一种共赢”。结束全文。
引用熟语,说明“懂得分享” 古已有之。
最后一个晚自习,你静静地在那里看着我,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你的脸,三年中的一幕幕又一次出现在脑海里。
心爱的日记本,你即将离我远去。
我记得,三年前班主任第一次将你介绍给我们时,我们一个个无不皱着眉头。“好无聊啊,天天都要写。”为了敷衍了事,我抄了作文选上的范文,可老师的评语是:“你的文笔很好,字写得漂亮。”
过了不久,我才发现:在这个充满欢笑的大家庭里,根本就不愁没有素材可写。拔河比赛上挥汗如雨,课堂上捣蛋鬼们引发的小插曲,元旦晚会上精彩幽默的表演……这一切都化作了文字,躺进了你的怀抱。
迷惘时,你成了我们倾诉的对象,而班主任总是在你身上写上一条条鼓励的评语。三年的时光,教室换了又换,老师同学来来去去,似乎只有你,始终不变。
“挥汗如雨” “小插曲”“幽默的表演”,表现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暗含依依惜别的深情。
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依依惜别的氛围。
采用第二人称来表述,更有利于抒发情感,拉近与日记本的距离,同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焦虑时,我翻开了从前的你,仿佛看到了三年前那个因考试失利而痛哭流涕的我,仿佛听见了我因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好友“绝交”的宣告,仿佛闻到了在烈日下跑操场五圈后全班弥漫的汗味,仿佛尝到了与实习老师告别的晚会上落下的眼泪的滋味。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哭了又笑了,心中的郁闷也随之烟消云散。
最后一次日记被发下来了,翻开的那一刹那,全班都热闹起来了。每一个同学的日记本上都写下了老师的祝福与评语。大家互相传递看,“胖仔”“绵羊”“聪慧而善良的孩子”,一句句亲切的称呼、细心的叮咛、热情的鼓励,敲打在我们心里,有点儿酸,有点儿涩,我们打开你,大声地朗读起来。
明天的我们也许不会想起,那张课桌上刻下的心情。但当我们翻开角落里落满灰尘的你,也会想起与你分享的,那三年的风风雨雨。
与其说日记 分享了“我”的喜怒哀乐,不如说是“我”分享了老师的励志教导,同学的深情厚谊。
前呼后应,升华主题。
老师对同学的这些称呼,表现了
师生间融洽和谐、亲密无间的关系。
构思精巧 本文构思别具匠心。考生把“分享”的对象,锁定陪伴自己三年的日记本上,可谓不走寻常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全文围绕日记本,紧扣“分享”这一主题,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三年前的拒绝排斥,写到现在的依恋不舍,表现出了日记本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帮助、安慰,体现了自己与“日记本”割舍不断的情怀。
语言质朴 文章语言质朴清新,亲切自然,于平淡中见真情,读来生动真实,既接地气,又如春风拂面,一股校园生活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丰富多彩、青春亮丽的校园生活画面,随着日记的展开深入,一幕幕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令人倍感温馨。
亮点借鉴
1.考试失败,心情浮躁,寻找自然之音。
2.听到几声蛙鸣,引起注意,试着侧耳倾听,一发不可收拾。
3.描写蛙鸣大合唱,表达“我”的感悟。
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构思导图
开头:点明题意,引出下文:自己离不开自然之音的分享。
中间:寻找自然之音,分享自然之音。
结尾:自然之音-蛙鸣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心不再浮躁,脚步不再彷徨。
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下,宁静的自然之声啊,我又怎能离开你的分享?
夜幕降临,台灯下淡淡的黄晕慵懒地散在窗前,斑斑点点。第三次把揉成一团的试卷扔掉,我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浮躁。静坐窗前,高楼林立,花圃按照园艺师修剪的形状规规矩矩地排列、生长。那浑然天成的自然之声啊,我不能没有你,只有你能拯救这个城市的浮躁,只有你能拯救我内心的浮躁,我该去哪儿追寻你?
远处隐约传来几声蛙鸣,我试着倾耳聆听,欲捕捉这可怜的自然之音。没过多久,出乎我意料的事发生了——
蛙鸣渐渐密集起来,由独奏变成振奋的合唱,似乎每一秒钟都有青蛙加入自然的大合唱。“呱-呱-呱”无数声蛙鸣重叠在一起,如同小溪汇成大海一般,令人振奋。合唱时而激扬,如搏击长空的海燕,在狂风暴雨中冲破苍穹;时而紧张,如同与鲨鱼进行生命的赌博的老人,时时刻刻伺机置对方于死地;时而欢乐,如同贝多芬弹奏《命运交响曲》,兴奋的音符在指间跳跃;时而坚定,如同病榻上执着的保尔,眼神笃定地凝视那条伟大的革命之路。在这擎天大楼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歌唱家,自由地进行着和声,刺破夜的深沉,也刺破我抑郁沉闷的心。
开门见山,紧 扣“分享”。
“第三次”“揉 成一团”“扔掉”,意味着最近一段时间,“我”学习不在状态,心生浮躁,在所难免。
“隐约”,“出 乎我意料”,暗示了自己一直寻找的自然之声有了着落。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让这场“蛙鸣大合唱”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我激动地欣赏着这夏夜狂想曲,感受自己的心在音乐中燃烧,听着听着,我猛然意识到:这么美妙的自然之声为何今天我才得以分享
黑夜中藏着自然的曼妙,激励的蛙鸣冲撞去人的欲望,留下一颗澄澈透明的心。
我开始明白,是浮躁遮住了我的双眼,蒙住了我的内心,使我差点儿失去了感受自然之趣的能力。而今,繁华的城市中仍能孕育这片纯洁的自然之声,只是需要有发现美的内心,才能聆听。自然之声啊,我日夜念叨不能没有你,其实我何曾失去过你?我失去的,只是繁华中的一颗沉静的心罢了。拥有平静,繁华中何来迷失,何愁没有自然之音?
由蛙鸣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问
题,体现出“成长” 中的“一抹亮色”。
呼应开篇,画龙点睛。
构思新巧
本文构思新巧,别具匠心。考生把对自然之声的追寻和在繁华喧闹中对宁静的找寻融为一体,这是一次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心灵净化分享的过程,构思出新出彩,让人眼前一亮。文章前后呼应,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
文采飞扬
考生的情感丰富而真实,似涓涓细流缓缓流淌。文章活用修辞,对蛙声的描写由单而混,由稀而密,生动而富有层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对“合唱”这部分的描写,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文采飞扬。
亮点借鉴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