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市浯溪三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纹饰,在当时的影响范围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这说明( )
A.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 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私有制和阶级出现
2.如图是河南邓州出土的南朝牛车画像砖,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表现了精湛的手工技术 B.反映了养尊处优的社会风尚
C.适应江南气候和地形特点 D.经济贫困、马匹稀少
3.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是为了纪念明朝远航至此的航海家。这位航海家的主要功绩是( )
A.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率领船队7下西洋,成就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领导的反侵略抗倭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4.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以及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金城公主入藏时,也带去各类工匠、艺人等。这一和亲政策有利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阻止匈奴族袭扰 C.吐蕃社会的发展 D.鲜卑族移风易俗
5.如表是1842﹣1846年英国对华贸易情况,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大量赔款投入到产品输出上
B.同清政府协定关税带来的增长
C.割占香港岛的获益 D.大量进口中国茶叶等商品
6.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白话文的普及主要得益于(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废除科举制度 D.新式教育兴起
7.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急于发起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A.顺应人民和平的愿望 B.企图与共产党“划江而治”
C.为内战争取更多时间 D.希望建立国共联合政府
8.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前往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陈列室参观。总书记曾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谈起张謇,称赞他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清末状元”张謇采取的爱国方式是( )
A.变法图强 B.实业救国 C.著书立说 D.武装起义
9.历史照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一张著名的历史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该照片可以用来佐证( )
A.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变化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战后亚非国家的新发展 D.战后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讯主要靠书信;20世纪90年代,家庭固定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进入21世纪,互联网逐渐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实现通讯成为可能。材料反映了我国( )
A.生物科学取得突破 B.化学工业的发展 C.网络经济迅速崛起 D.通讯方式的变迁
11.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MACAU”不再是其代名词,这是对( )
A.“一国两制”的实践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
12.“倘自由民损坏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彼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这是《汉谟拉比法典》第196条和199条的相关规定,对比这两条法典我们可以看出( )
A.《汉谟拉比法典》维护所有人的权利 B.《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绝对的平等对等的思想
C.《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私有财产 D.《汉谟拉比法典》带有阶级性
13.如图小历同学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西欧庄园的兴起与发展
B.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C.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D.西欧封建制度
1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中;把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张( )
A.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C.国家拥有资本,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
D.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15.随着诺曼底登陆的胜利,盟军成功地在欧洲建立了第二战场,给了德国很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苏联的压力,使得德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之中,迫使德国一步步走向失败……同时,诺曼底登陆解放了美军,使得美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加快了二战的结束。由此可知,诺曼底登陆( )
A.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B.实现了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C.导致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D.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到来
16.“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改变这一情形,欧洲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B.逐渐开始走向联合自强
C.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12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想的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什么?分别列举梁启超中所说“儒墨道法”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根据材料二,说说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如今我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两个治国理念分别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哪两位思想家?
18.(12分)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是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不断觉醒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时期“师夷制夷论”的提出,到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被经过维新的东邻小邦战败的强烈的历史震撼,使许多中国人从“洋务救国”的梦中惊醒,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进到效法西方改革政治的阶段。
——摘编自顾晓红《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主线——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抗争》
材料二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时期提出“师夷制夷论”的湖南思想家是谁?甲午战争后,“效法西方改革政治”指的是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全面觉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怎样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指出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是谁?歌曲凝聚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民族精神?综上,分析民族意识觉醒对近代中国的推动作用。
19.(14分)农村、农业和农民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材料一:1651年(顺治八年),政府掌握的土地(耕地)只有200万顷;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增至740多万顷;1812年(嘉庆十七年)已达791万余顷。由于注意了精耕细作,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显著提高。……江南地区开始推广双季稻,使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此外,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如番薯引入中国后,到清代由福建等沿海地区很快推广到河南、山东、河北、陕西、贵州等省。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棉花的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18~19世纪西欧农业生产的情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78~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单位:元)
年份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1978 133.6 116.1
1992 784.0 659.0
2000 2253.4 1670.1
——陈锡文等《中国农村改革40年》
(3)依据材料三,概括数据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20.(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从兴起、发展到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离不开资产阶级较为彻底的制度建立。纵观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完善一般经过思想宣传、革命夺权、立法建制、改革完善四个发展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编李亚弟《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启示》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688年 光荣革命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6年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美国内战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材料一中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进行“思想宣传”的例子有哪些?请列举“立法建制”的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2)综合两则材料,从材料二表格提取两个及以上相关的历史事件,提炼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D B C B B C B C D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C D B
17.(1)局面: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思想主张:“仁”和“礼”。
(3)目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依法治国:韩非;以德治国:孔子。
18.(1)魏源;戊戌变法。
(2)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群众性或广泛性);奠定了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干部基础、思想基础。
(3)日本帝国主义;伟大团结精神;民族意识觉醒成为推动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近代化探索的精神动力。
19.(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或耕作技术成熟;高产作物的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
(2)不同:第一张图片:依靠人力、畜力进行生产;第二张图片:以蒸汽机为动力进行生产;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农业生产的动力发生变革。
(3)现象:农民收入或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1)例子: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举例说明: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使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选取事件: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论述: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进行农奴制改革,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近代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经过明治维新改革,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结论:综上所述,符合国情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促发展。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