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 课后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选择题
1.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稀有气体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2.汽油燃烧产生的以下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含铅化合物 B.氮的氧化物 C.烟尘 D.二氧化碳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4.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2处
5.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
二、非选择题
6.人和动物都需要洁净的空气。但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性空气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1)向空气中大量排放SO2会导致________的产生,请列举一条有效防治该污染的措施________;含有金属元素的粉尘会加速SO2转化,此时粉尘可能起到的是________作用。
(2)过多CO2的排放会加剧________。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中可行的是________。
A.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B.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C.电解水制取最清洁的能源——氢气
7.某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组装氧气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3)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是未使用________(填实验用品名称)。若该同学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4)欲组装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须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
8.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68.0 g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完全(假定过氧化氢全部分解,产生的氧气全部逸出,水的蒸发忽略不计)。
请分析并计算:
(1)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若测得上述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质量为66.8 g,根据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可知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应为________g。
拓展性作业
一、选择题
9.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
C.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4处
D.此实验装置避免了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10.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实验中电烙铁的作用是通电放热,使温度达到硫的着火点
C.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鼓起
D.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能防止空气污染
11.某兴趣小组分别用红磷、白磷探究“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传感器测出装置内压强和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由图1可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B.由图1可知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其原因是燃烧放热
C.由图2可知红磷燃烧结束后,装置内氧气还有剩余
D.由图2可知火焰熄灭后,反应立即停止
二、非选择题
12.实验室常用下列A、B、C装置制取气体,D、E、F装置收集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在D、E中需选择________收集氧气,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实验室常以氯酸钾、二氧化锰为原料,用C装置制取、F装置收集氧气。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装置C、F,微热C中试管,若F中产生气泡、且恢复常温后玻璃管内水面________水槽的水面,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装置制取氧气,需要在________塞一团棉花。
(5)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 g 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K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 ℃) ,称得其质量为4.8 g。欲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__(填字母)。
a.5 mL b.10 mL c.20 mL d.30 mL
1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时,反应结束后,利用下列流程分离并回收二氧化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实验室进行操作Ⅰ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3)进行操作Ⅱ后得到的氯化钾固体比理论值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探究性作业
14.氧气是生产、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物质。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
(2)如图所示“氧气”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①“箭头”画出了“氧气”应行走的路线,“氧气”不能从甲处通过,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木炭 B.水 C.氦气
②“氧气”在穿过迷宫的过程中,碰到了________种阻止它前进的物质,这几个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若相同则均是_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③请写出生成固体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D3.D4.D5.A
6.(1)酸雨 推广使用脱硫煤(或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催化 (2)温室效应 (3)AB
7.(1)烧杯 (2)2KMnO4K2MnO4+MnO2+O2↑ ②④⑤(或③⑤) (3)棉花 装置中的空气未完全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合理即可) (4)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8.(1)解:设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x。
2H2O22H2O+O2↑
68 32
68.0 g×5% x
= x=1.6 g
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 g。
(2)0.4
9.C【解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10.C【解析】硫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降低,气球又会变瘪。
11.D【解析】由图2可知,当火焰熄灭后,装置氧气的含量还会继续降低,即反应没有立即停止。
12.(1)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 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高于 (4)试管口 (5)b
12.(1)2KClO32KCl+3O2↑ 不变 (2)烧杯 蒸发 (3)蒸发皿上的氯化钾固体未全部转移至称量纸上(合理即可)
14.(1)AC (2)①A ②三 相同 化合反应 ③4P+5O22P2O5 2Cu +O22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