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在汉朝广泛使用的字体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B C D
3.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http: / / www.21cnjy.com )
4.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5.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风格多样化 B.文人画流行
C.宫廷画活跃 D.趋向世俗化
6.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7.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汜胜之书》 D、《农书》
8.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9.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下列关于明清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产生了章回形式的短篇白话小说
B.明朝中叶以后,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
C.“三言”、“二拍”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
D.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反映了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
10.电视剧《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欣赏《清明上河图》
C.御书房悬挂着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
D.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
11.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
告别了骑士时代 B. 加速了文化进程
C. 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 引发了社会转型
12.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C.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 D.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
13.马克思认为“……这是预兆资产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_______把骑士阶层炸得碎粉,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_______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_______”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
A.火药、罗盘、印刷术 B.罗盘、印刷术、火药
C.罗盘、火药、印刷术 D.火药、印刷术、罗盘
14.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
15.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自然之蹊迳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的观点。他强调创作要追求 ( )
A.布局构图的精妙 B.畅神写意的原则
C.遵循自然的法则 D.绘画技法的创新
二、非选择题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首诗的不同风格。(4分)
(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3)此作品朝代 ,作者是 。
作品的名称是《 》,作品的风格是 。(4分)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材料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谁的诗句 他们都有哪些著名诗篇
(2)两位诗人的诗歌各有什么风格 为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6%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
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年~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 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 注意从时间、玉米分布范围和用途等角度分析,材料表明玉米种植巳经比较广泛。因此选择A。BC没有体现,D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玉米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汉字的发展状况。根据所学知识,汉代广泛使用的字体是隶书;A项篆书、B项楷书、C项隶书,D项草书。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代的隶书
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定位官方同行的标准字体,结合教材内容中的书法知识可知,A是小篆,B是隶书,C是楷书,D是草书,故A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主旨意思是京城有雕印书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其中言论恐怕对朝廷统治不利,建议政府对雕印书籍的行为进行管辖,就题论题,活字印刷术从开始发明到普遍使用,是一个过程。A能排除。材料说明当时书籍没有得到有效管理,排除B。C项局限于契丹不妥,欧阳修说的是“虏”是指一些不法分子,不是特指契丹。从欧阳修的建议来看,是这种传播方式让政府有了警惕之心,故说影响政府管理,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印刷术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芙蓉锦鸡图》是宫廷花鸟画,《杂技戏孩图》是风俗画,《西山清远图》是文人山水画,《六君子图》中诗书画印一体,是文人画。由此可知宋元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风格多样,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古代绘画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关于我国的农书有很多,其中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B选项《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汜胜之书》和《农书》都不满足条件。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农业成就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引文阐述了中国古代科技“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即古代科技重视研究人;“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反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解释与推广,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
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由此判断出BCD说法正确。
考点: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涉及的时间为唐朝,因此B 符合题意。“大江东去浪淘尽”为宋词;《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的绘画精品;八大山人为明末清初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代表,因此排除ABC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书法
11.【答案】C
【解析】材料是对指南针的描述,指南针传到欧洲,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大作用,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窦娥冤》揭露了元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本题选B项。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元杂剧)
1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碎粉,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进步
14.【答案】D
【解析】《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类书;《天工开物》是记载农业、手工业成就的“工艺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才属于丛书,而且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水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山水画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山水画家往往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
16.【答案】(12分)
(1)李白;杜甫。李白生活在盛唐,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诗歌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4分)
(2)主要原因: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
(3)朝代:北宋;作者:张择端。名称:《清明上河图》;风格:属于风俗画。(4分)
(4)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的繁荣。(2分)
【解析】略
17.【答案】(1)材料一、二分别是李白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杜甫的诗句。李白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等。杜甫的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以及《长恨歌》和《琵琶行》等。
(2)两人的风格:李白是个浪 ( http: / / www.21cnjy.com )漫主义的诗人,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笔势灵活矫健,充满了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强调真实客观地反
映现实,用诗歌反映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
风格不同的原因:
①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李白生活在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而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杜甫的生活和美好向往,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②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者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却是大相径庭的。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而杜甫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充满忧国忧民的感情。
③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进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回答第(1)问是关键,至于列举著名诗篇,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举尝试背诵过的他俩的诗篇。
第(2)问需通过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感情表达及其表达方式去比较、分析和概括。
18.【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3)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