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一3月份月考初一语文(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一3月份月考初一语文(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7 09:1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 - 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素养形成第一次能力训
练初一语文答案
一、古典之美(共 27分)
(一)
1. (1)古道西风瘦马
(2)枯藤老树昏鸦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秋词》
(5)明月来相照
(6)王维
(7)海日生残夜
(8)江春入旧年
(9)逝者如斯夫
(10)不舍昼夜
2.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笛声吹奏《折
杨柳》曲调,引发了思乡之情。“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
别的习俗,在这里借“柳”传达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
念 。
3. (1)推托 (2)重新
4. (1)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谁比得上我(事务多)
呢?
5. ①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④语言描写
6.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根据文意和逻辑,应选 C 。
7. 比喻、对比;积累和坚持
二、文学之约(共 27分)
8. “蕴藏”的“藏”读“cáng”,释义为隐藏、包含 。
9. 示例:命名为“弘毅路”。阐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弘毅”代表着刚强坚毅的品质,希望同学们在这条路上能培
养坚韧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
10. 示例:两弹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他为我国核武
器研发事业默默奉献,隐姓埋名数十载,将个人生命奉献给国家,在
艰苦的科研环境中,攻克诸多难题,为国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是中
华民族的脊梁 。
11. (1)选 B。《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祥子三起三落买人力车的故
事,人力车是他的梦想和生活的寄托,也是他在城市中挣扎求生的工
具,通过围绕人力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展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揭
示了旧社会对人的压迫,所以一辆人力车更符合小说主旨 。(2)同学
们,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骆驼祥子》这本书。它讲述了祥子来到城
市,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在黑暗的社会中
不断遭受打击,最终堕落的故事。这本书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老北京的
社会风貌,还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在困境中的挣扎。从祥子的经历
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社会的残酷,也能引发对人性、命运的思考,
非常值得一读 。
12. (1)“蚂蚁搬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当地政府和百姓搬运
设备、零部件的过程比作蚂蚁搬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搬运工作的艰
难和琐碎,体现了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也突出了
FAST建设过程中众人团结协作的力量 。(2)南仁东用行动诠释了“坚
守是最美的姿态”。从 1993 年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
国,到 2016 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他在这二十多年里,面对巨
大的技术差距和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选址时四处奔波,
建设中遇到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协同攻关,历经近百次试验和失败
也不放弃。即使身患肺癌晚期,他仍心系“天眼”。他的坚守成就了
“中国天眼”这一伟大工程,让中国在射电望远镜领域领先世界,这
种坚守的姿态无比美丽,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
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 。
三、现实之思(共 26分)
(一)
13.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处平凡岗位,却凭借
坚持与奉献,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成为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 。
14. 这些平凡英雄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他们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
种岗位,只要坚持和奉献,就能创造价值。比如李子柒传承非遗文化,
晓华专注打磨理发技艺,王计兵坚持写诗记录生活。在我的生活中,
也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如默默奉献的老师、坚守岗位的交警。我
也要学习他们,在学习中坚持努力,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为社会贡献力量 。
(二)
15. (1)中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主要是利用电视、网络等形式(占
36.5%),其次是通过教科书增加相关内容(占 30.8%),通过听祖
辈讲故事、学校开展讲座和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传统文化的占比较
少 。(2)电影《哪吒》中的哪吒脚踏酷炫的“风火轮”,如同两个喷
射着蓝色火焰的小型飞行器,速度奇快,能在空中自由穿梭;身上缠
绕的“混天绫”,犹如一条灵动的智能柔性彩带,不仅能随心变化形
状攻击敌人,还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哪吒;手中的“乾坤圈”则像一个
高科技智能追踪手环,能精准锁定目标,释放强大的能量,助哪吒降
妖除魔,这个融合了高科技设计的哪吒形象既充满传统神话色彩,又
极具现代科技感 。(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作为新
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创新科技、为国争光的使命。
从传统文化短视频的火爆,到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实践,我们看到了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我们应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利用科技手
段让其焕发生机。同时,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为实现
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在传承与创新中,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
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四、心灵之旅(共 40分,含书写 3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