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达中学 2024 - 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
初三语文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2分)
1. 答案:A
2. 答案: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说郝
铭鉴投身语文规范事业,用“首当其冲”不恰当,可改为“一马当
先”。
3. 答案:指对多种领域知识有广泛了解,不局限于文字本身,能从
多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挑错的语言文字爱好者。
4. 答案:“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中“不仅”和“同时”关联词使用不当,可改为“其实这不仅是文字
上的分别,更是意境上的分别” 。
5. 答案:①有错别字,如“谈笑风生”误写成“谈笑风声” 。②结
论:我们应加强语文学习,注重日常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
性,减少语文差错。
6. 答案:①美在音韵 ②美在内涵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
(一)默写(共 5 分)
7. 答案:玉盘珍羞直万钱
8. 答案:山肴野蔌
9. 答案:三而竭
10. 答案:示例:①秋风萧瑟 ②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共 6分)
11. 答案:①激烈的战斗场景 ②壮志难酬
12. 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通过描写马快箭急的战斗场景,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
斗氛围,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渔家
傲·秋思》中“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
边塞荒僻、寂寥的景象,烘托出将士们思乡却又因战事未平无法归乡
的矛盾、愁苦之情 。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共 7 分)
13. 答案:D。“不可以已乎”中“已”是停止的意思。A 项“已”
是已经的意思;B项“已而”表示不久;C项“已”是已经;D项“死
而后已”中“已”是停止,与题干中“已”意思相同。
14. 答案:B。乙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是对前文列举事例的总结,
强调不辨礼义接受万钟是丧失本心的行为,并非引出对“所识穷乏者
得我”的评判。
15. 答案:①羞恶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③教孩子通过学习鲜卑语
和弹琵琶来谋取官职
三、名著阅读(5分)
16. 答案:示例:我选《水浒传》。林冲本是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
教头,却遭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在草料场,他本想忍气吞声度过
刑期,结果陆谦等人却火烧草料场欲置他于死地。这一突转使林冲性
格发生巨变,从逆来顺受变得奋起反抗,也凸显了“官逼民反”的主
旨 。
四、现代文阅读(共 2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共 7分)
17. 答案: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忠”字立骨,通篇写诸葛亮对刘
备父子的忠诚,以及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后主刘禅的劝诫。
18. 答案:C。材料二提到“立骨之字必是主旨,但不一定与题目相
合”,C选项中“亦必与其题目相合”说法错误。
19. 答案:①锤炼文字(推敲文字)②一字立骨法 ③警句安设法(警
策辞法)
(二)阅读《追赶太阳的人们》(共 11分)
20. 答案:①吕叔湘主持编纂《现汉》试印本 ②丁声树主持《现汉》
编纂、修改工作
21.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叔湘比作田径场上的竞技者,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吕叔湘在编纂《现汉》时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工
作状态,突出了他认真负责、不辞辛劳的工作态度 。
22. 答案:通过刻画“现汉人”群像,展现了不同时期众多编纂者为
《现汉》奉献的心血和努力,体现了“现汉人”对《现汉》编纂事业
的热爱与坚守,突出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也表达了对他们默默奉
献的赞美之情。
23. 答案:晁继周纠结是因为在修订《现汉》时,关于“荫”字的读
音和用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差异。
按照规定执行,与民众长期的使用习惯不符;不严格执行规定,又不
符合规范标准。他想在执行规范标准的同时,为语言工作者找到合理
的处理办法,所以感到纠结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共 7 分)
24. 答案:优势 1: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优势 2:
提供个性化辅导,提高学习效率。优势 3:立即回应学习需求,随时
随地互动。优势 4: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5. 答案:A。A 选项指出人工智能提供的答案可能因用户信息偏好
不可信,学生易陷入“信息茧房”,这体现了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弊
端,支持反方观点;B 选项强调人工智能与人交互对话的优势,不符
合反方观点。
26. 答案:可用于反驳正方“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精准的个性化辅导,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内容。理由:材料中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的调查数据显示,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等情况普遍,且会导
致学生形成思维惰性、扼杀创造力,说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并非能帮
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反而有负面影响。
五、写作(4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