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 课后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选择题
1.“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2.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的值为8 B.钠原子的核外第一层有1个电子
C.从图中可得出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0 D.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3.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B.离子只有得到电子才能变成原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中,每吨样品的钛含量是地球土壤平均含量的6倍多。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2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是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5.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纯净物 B.含氢、氧两种元素
C.所含氢分子不运动 D.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二、非选择题
6.如图为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x的值是________。
(2)微粒A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
(3)微粒D和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 A、B、C、D、E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有________种。
(5)C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6)A~E五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
(7)A~E五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
7.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
【资料】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组成(部分)
元素 氧 碳 氢 氮 钙 磷 钾 硫 钠 镁
质量分数/% 65 18 10 3 1.5 1.0 0.35 0.25 0.15 0.05
(1)上表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
(2)在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根据上表中所给元素写出一种常见氮肥的化学式________。
(3)氢元素在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H、H和H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下图模型A、B、C中能正确表示H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_。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2是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1 图2
(1)将C中虚框内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
(2)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符号为________。
(3)Se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
拓展性作业
一、选择题
9.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一个该粒子的质量相当于二个氢原子的质量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10.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属于同一周期
B.X、Z均能与Y形成两种化合物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D.常温下,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11.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该元素的质子数相等,“时针”和“分针”指向对应的两种元素(如“1∶10”时刻对应的元素分别为H、H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30”时刻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B.“6∶40”时刻对应元素形成的物质属于氧化物
C.“9∶00”时刻对应元素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F
D.“12∶20”时刻对应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二、非选择题
12.下面的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1 Na22.99 12 Mg24.31 13 Al26.98 14 Si28.09
(1)这四种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
(2)等质量的这四种元素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
(3)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则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硅与碳位于同一主族,硅的许多化学性质与碳相似,硅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3.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分子性质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实验中通过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如图2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将容器密封。一段时间后,发现蔗糖完全溶解,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降低了,其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3)如图3所示,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 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B上,使其润湿,再从另一管口将2 mL浓氨水慢慢注入棉纱布A上。
①将图3装置分别置于常温下和盛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置于热水中的装置的棉纱布B变红更快,该现象说明________。
②与图1装置相比,图3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4)如图4所示,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白烟(如图所示位置)产生。
①白烟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已知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该实验说明气体的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
探究性作业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关闭弹簧夹,向两个玻璃管中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完毕后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鼓入空气,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2.A3.D4.B5.B
6.(1)8 (2)二 (3)Na2S (4)四(或4) (5)O2- (6)CDE (7)D
7.(1)四(或4) (2)NH4NO3(合理即可) (3)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A
8. (1) (2)得到 S2- (3)111(或110.96)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9.A【解析】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而中子不显电性;失去一个中子后,仍旧显中性;中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是两个质子的质量,而一个该粒子的质量相当于2个氢分子的质量;该粒子不是元素,没有化合价,在周期表中没有位置。
10.B【解析】根据图示易知:X、Y、Z、W的质子数分别是1、8、6、11,则对应的元素是H、O、C、Na。 X是氢元素,在第一周期,Y是氧元素,在第二周期,不属于同一周期,A错误;X是氢元素、Y是氧元素,它们能形成化合物H2O、H2O2;Z是碳元素,与Y(氧元素)能形成化合物CO、CO2,B正确;Z是碳元素,核电荷数是6,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次外层的电子数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错误;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属于碱,常温下,NaOH的水溶液pH大于7,D错误。
11.C【解析】“3∶30”时刻对应元素分别是锂元素和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A正确;“6∶40”时刻对应元素分别是碳元素和氧元素,二者形成的物质CO、CO2都属于氧化物,B正确;“9∶00”时刻对应元素分别是氟元素和镁元素,二者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MgF2,C错误;“12∶20”时刻对应元素分别是镁元素和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正确。
12.(1)三 (2)Na>Mg>Al>Si (3)Al(OH)3 (4)H2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13.(1)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2)构成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使溶液总体积变小 (3)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②节约药品,更环保 (4)①NH4Cl ②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慢
14. (1)1和2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且2处酚酞溶液比1处酚酞溶液先变红。 (2)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3)排出装置内的氨气并用气球收集,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