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熟读课文,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理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讽谏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学习人际交往中要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尽量用委婉劝说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让别人易于接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熟读课文,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行”。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可能的回答:
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受到唐太宗的尊敬。唐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唐太宗是个不可多得的明君。
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但被奸臣妒恨,最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成为千古奇冤。
还有比干,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葬送了他的性命。
还有伍子胥,他建议吴王夫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最后引剑自刎。临终前他悲愤地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亲眼观看越王勾践东山再起,来攻打吴国。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不少。还有《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的作者司马迁直言相谏,蒙受宫刑之辱,都是莫大的悲哀!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谁来介绍一下《战国策》这部书?五册时已学过《唐雎不辱使命》,估计学生不会在多少困难。
《战国策》:《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释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讽:讽谏,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标题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抽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节奏。
3、默读课文,理解词句。
重点字词提示:
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上书寡人者:谏: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一词多义:修:①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朝拜。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朝廷。③朝服衣冠。朝:早晨。
孰:①我与城北徐公美。孰:代词,谁。②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仔细。
诚: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的确。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确实、的确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今义,方位名词。
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疏理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导入。
二、研读课文。
1、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道理?
广泛吸取别人的正确建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与古语中的哪句话所说的道理是一致的?兼吸则明,偏信则暗。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文中哪句话可看出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讽谏“?王之蔽甚矣。“门庭若市”。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大家都可能听说过。可人不一定能听。那么是怎么向齐王讽谏的?
以家事喻国事。自己被“妻、妾、客”赞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自己与徐公比美后,总感到自己与徐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自已反思,并决定向齐王进谏。由此可见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说得好,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生活中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人了。问了妻、妾、客,他们对他的感彩分别是“私”“畏”“有求”。
3、试读出这种语气。请—个同学来试读—下妻、妾、客的话语,注意读出“私”“畏”“有求”的意味。
自我欣赏,带点自得的语气。
4、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他们三个人的回答尽管意思相近,但仔细看各有不同,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妻用的是反问句,反问句语气最为肯定,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怀疑,说明妻子对他的高度信任;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说明她的地位使她不能对老爷随便议论,客人用的是陈述句,语气平淡,说明客人只想一般地客套逢迎一下,不想认真比较免得得罪他。
小结:三人的回答各有各的原因,使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都没有勇气说出事情的真相,邹忌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并准备以此讽谏齐王。请大家再齐读一遍第一段,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心理。
5、邹忌这样向齐王进谏,齐王接受了吗?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了。除了齐王是一个开明的人外,我们还能感受到邹忌进谏的艺术性。邹忌这样进谏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易于让人接受。
6、由此可见,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齐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邹忌:心系国事、善于进谏
威王:勇于纳谏、富有魄力
三、拓展阅读。
1、纳谏与止谤(节选)──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60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 ( http: / / www.21cnjy.com )”,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之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2、生活中我们如何对待别人的建议?
板书设计:
妻──私(赞美)句式不同
邹忌三问 妾──畏(害怕)语气不同
客──求(恭维)心态不同
窥镜──了解
邹忌三为 孰视──求证己之受蔽
寝思──反思
妻──宫妇左右
推己及人
邹忌讽谏 妾──朝廷之臣
类比说理
客──四镜之内
人物形象:
邹忌:心系国事、善于进谏
威王:勇于纳谏、富有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