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课文中心论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做一个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课文中心论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孟子导入。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除语音障碍。
所恶(wù) 辟患(bì huàn)一箪(dān) 食蹴(cù)尔不屑(xiè) 苟(gǒu)得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通借字: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万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辩礼仪而受之。通“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激的意思。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之意。
重点句子: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3、翻译全文。
4、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舍生取义。从哪里看出?“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结束语:
学了本文,我们明白了作者的主张:义重于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2、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做一个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文导入。
二、分析课文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1、上节课,我们讲到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取义。作者开始就提出来的吗?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提出来呢?
用了“鱼”和“熊掌”的比喻后,才提出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容易懂。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孟子所说的“义”是什么呢?是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法律都可以不顾了呢?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时代毕竟不同了,我们今天的理解应该是:正义事业。“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3、文中哪个词语与这个“义“的意思相近呢?
“本心”。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就是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性善论”。 “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4、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中心论点的呢?
正面论述: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出“不为苟得”“不避祸患”来,这是从正面论述。换句话说,如果“舍生取义”,人们为了正义的事业,可以舍弃生命,这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社会风气。自古以来有很多仁人志士也是这么做的。谁来举个例子?
反面论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如果不“舍生取义”,那么很多人为了活命可以不择手段。《班羚飞渡》中就不会有走向伤心崖的头羊,也不会有“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了。试想,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生活将失去很多光彩。能不能举个例子?秦桧。
5、孟子认为:人人都有这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第二段举例论证法。作者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一箪食,一豆羹”这个故事在古你文献中有记载,后来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不食嗟来之食”。举一个例子不可以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
“接着又举了“万钟”的例子。有的人在穷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能不能举个例子?刘青山、张子善。
小结: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三、延伸拓展。
1、读黑板上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模仿下面一段话,发表对选择的感言。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四、结束语: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提出了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孟子的这一主张在我们现代适用吗?在你的成长之路中遇到过这样的抉择吗?那你又是怎样选择的呢?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若遇到需要你进行抉择的事,你又将如何面对、如何选择呢?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面临这样的选择时,我们应该“取义”,但“取义”不一定非得“舍生”。如果我们都存有一颗“义”心,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附:孟母断织
第一种: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
第二种: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 ( http: / / www.21cnjy.com )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尽信书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一书留下了的成语。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