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复习 课堂练习(二)
一、选择题
1.工业生产消毒剂ClO2的原理是2NaClO3+xHCl=2ClO2↑+Cl2↑+2NaCl+ 2H2O,据此可推断x的值为 ( )
A.2 B.3 C.4 D.5
2.下列有关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
A.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MgOH+HCl=MgCl2+H2O
B.正常雨水显酸性 CO2+H2O= H2CO3
C.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Ag+Cu(NO3)2=Cu +AgNO3
D.乙醇燃烧 C2H5OH+O2=CO2+H2O
3.在初中化学中,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其中可能有水生成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5.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TiO2+2Cl2+2C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TiO2是氧化物 D.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6.关于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①CaCO3CaO+CO2↑
②2NaHCO3Na2CO3+H2O+CO2↑
③NH4HCO3NH3↑+H2O+CO2↑
A.三种反应物均可在食品加工中用作膨松剂
B.用加热的方法无法区分NaHCO3和NH4HCO3
C.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三个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7.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元素组成相同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相等
C.该反应将两种有害气体转化为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CO2+N2
8.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
9.现有8 g某有机物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2 g CO2和18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 3
C.参加反应的有机物与O2的质量比为1∶ 3
D.生成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10.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3 g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Y=Z D.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非选择题
11.《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朝宋应星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很多内容与化学知识有关,阅读下述文字片段,回答问题。
(1)“凡钢铁炼法,……火力到时,……取出加锤。”意为高温条件下,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CO2,从而使生铁炼成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火力到后,烧酥石性……。”意为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指的是铁和胆矾(CuSO4 5H2O)溶液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12.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13.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 g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 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比)。
14.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1。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2,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据此请回答: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________。
(3)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m1-m2≠ρV,则该反应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5.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主要成分是氯酸钠,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
甲 乙
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克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
16.“化学之星”学习小组利用一定量碳酸钠粉末和足量盐酸完成“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现象:药品混合后,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固体消失,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________。
(2)数据记录:记录混合前后实验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如下表。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
/ 混合前 混合后
装置和药品总质量 184.4 g 180 g
17.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制备KCl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2+6KOH5KCl+KClO3+3H2O。若用Cl2与200 g的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21.3 g。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2.B3.D4.A5.C6.D7.C8.D9.D10.B
11.(1)C+O2CO2 (2)CaCO3CaO+CO2↑ (3)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12.(1)2Mg+O22MgO (2)不同意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空气中有气体参加了反应
(3)【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燃烧后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燃烧产物中含Mg3N2
【反思与交流】O2比N2活泼(合理即可)
13.(1)C6H12O6 (2)3∶5
14.(1)2KMnO4K2MnO4 + MnO2+ O2↑ (2)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3)高锰酸钾粉末溶于冷凝水后形成溶液 (4)遵循 BCD
15.(1)吸收氯气,但不吸收氧气 (2)a+d=b+c(或a+d=m、b+c=m)
16. (1)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盘质量减小
(2)解: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4.4 g-180 g=4.4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 g
= x=10.6 g
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为10.6 g。
17.(1)21.3
(2)解:设参加反应的KOH的质量为x
3Cl2+6KOH5KCl+KClO3+3H2O
213 336
21.3 g x
= x=33.6 g
所用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8%
答:所用K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