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复习 课后检测题
巩固性作业
一、选择题
1.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化镓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Ga+2NH32GaN+3H2,该反应为(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减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增大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
C.除去空气中的氧气:2Cu+O22CuO
D.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4.硝酸铵受热到3000 ℃以上时,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引起爆炸,爆炸的产物中不可能含有( )
A.N2 B.CO2 C.H2O D.NO2
5.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20∶11 B.20∶7 C.5∶4 D.16∶11
二、非选择题
6.现有C、Cu、CO2、CaCO3、稀盐酸、NaOH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BaCl2溶液九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1)中和反应: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
(3)分解反应:_________;
(4)有银白色固体生成置换反应:_________;
(5)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
7.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B(OH)3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_____都保持不变。
8.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 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24.59 25.36
拓展性作业
一、选择题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化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质量/g 11 2 待测 20
A.X中只含有C、H元素 B.表中待测值为3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1∶1
1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图乙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棒不能保持平衡
C.图丙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图丁反应后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1.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现有HCHO和CO的混合气体20 g,将其点燃,充分燃烧后,把生成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70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4 g B.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
C.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 D.混合气体中HCHO和CO的质量比是3∶7
二、非选择题
12.(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粘合。”
①构成硝石(硝酸钾)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CaCO3CaO+CO2↑反应制备,此反应属于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水调粘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等燃料是有效的减排手段,有助于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请在框内将相关微粒补画完整。
②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13.化学规律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许多化学实验加以验证。
(1)小东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但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小东想既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又能更快地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提出了以下设想:
【提出设想】设想一:增大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设想二:用更活泼的金属锌代替铁钉
【实验验证】小东将以上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1 烧杯中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 ①几小时后溶液颜色几乎不变②天平读数不变③铁钉表面有变化
实验2 铁钉换成锌粒 ①溶液颜色明显变浅②天平读数减小③锌粒表面有变化
【实验分析】从以上现象分析,两个设想都不合适,其中按设想_________(填“一”或“二”)进行的实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中溶液颜色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
A.铁与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
B.铁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C.生成的铜快速沉积在铁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D.水也参与了该反应,但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水太少
实验2虽然很快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但出现了反应后总质量减小的情况,老师提醒小东,硫酸铜溶液呈酸性,所以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小东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究得出:向实验1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将实验2中的烧杯换成如图2所示装置,均能达到实验目的,但该装置中缺少一种物品,请你在装置图中画出_________。
探究性作业
14.“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已知B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A3.B4.B 5.B
6.(1)HCl+NaOH=NaCl+H2O (2)CO2+C2CO (3)CaCO3CaO+CO2↑ (4)Cu+ 2AgNO3=2Ag+Cu(NO3)2 (5)BaCl2+Na2SO4=BaSO4↓+2NaCl
7.(1)H2O +3 (2)2NaOH+CO2=Na2CO3+H2O (3)3H2+CO2H2O+CH3OH 化学性质
8.(1)解:设理论上生成CO2的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1.26 g x
= x=0.66 g
答:理论上生成CO2的质量为0.66 g。
(2)小于 部分CO2溶于水了(合理即可)
9.A【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得反应后CO2的质量为28 g,B错误;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28 g-6 g=22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2 g×(×100%)=16 g,反应生成的18 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 g×(×100%)=16 g,则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 g+16 g=32 g,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正好相等,说明X中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A正确;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水为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而X和氧气为反应物,所以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2,D错误。
10.D【解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无论红磷的量是否足量,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A正确;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玻璃棒不能保持平衡,B正确;由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可知,图丙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C正确;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
11.C【解析】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0g×12/100=8.4g,A正确;混合物中碳原子、氧原子个数比是1:1,碳元素质量是8.4g,氧元素质量为8.4g×16/12=11.2g,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1.2g/20g×100%=56%,B正确;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为20g-8.4g-11.2g=0.4g,氢元素质量分数为0.4g/20g×100%=2%,C错误;氢元素质量是0.4g,则甲醛质量为0.4g×30/2=6g,一氧化碳质量为20g-6g =14g,甲醛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6g:14g=3:7,D正确。
12.(1)①K+、NO ②分解 CaO+H2O=Ca(OH)2 (2)① INCLUDEPICTURE "F:\\化学资料\\2023年中考化学资源\\2023河南《万唯中考试题研究 · 备考教案》课件化学\\03.精练本\\23豫廉试题化51A.PNG" \* MERGEFORMAT ②22∶3(或3∶22)
13.(1)红色固体 Fe+CuSO4=FeSO4+Cu (2)一 C 锌和酸反应放出氢气 (3)
14.(1)复分解反应 (2)ClO2 (3)2KClO32KCl+3O2↑ (4)Cl2+H22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