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共24张PPT)2025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共24张PPT)2025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07 15: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025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练习★★
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 与 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 。
(2)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孤立的,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
(3)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的复杂关系 , 是生态系统的 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和 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被吃
食物链
食物网
营养结构
有机物
能量
2.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1) 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在生态系统中 , 能量是沿着 依次流动的。
(2)当能量顺着 逐级传递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通常,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 传递给下一个环节,也就是说,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 。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 ,贮存的能量也愈 ,就形成了 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但有毒物质(如DDT)积累就 。
太阳能
食物链
食物链
10%~ 20%
递减


金字塔

3.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1)物质在 与 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 。
(2)以碳循环为例:首先,绿色植物通过 使大气中的 以有机物的形式进入生物体并构成植物体;接着,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以 为食,含碳的有机物进入 ,构成动物体或为动物体生命活动所利用;动植物死亡之后,其遗体为细菌、真菌 等 分 解 者 分 解,碳又以 的形式进入 。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 。能量流动的特点为: 流动,逐级 。物质循环的特点为: 流动, 利用,具有全球性。
生物
无机环境
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
动物体
二 氧 化 碳
无机环境
功能
单向
递减
往返
循环
让学习变得简单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食物链
功能
食物网
概念: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写法: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消费者 (一般是凶猛的肉食动物), 中间 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捕食者
概念: 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 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
组成: 由多条食物链构成
能量流动
概念
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
能量经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物
能量的最终来源: 太阳能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流动形式: 能量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
原因: 食物链中各环节不能颠倒
传递效率: 10%~20%
原因
一部分没有被下一环节利用,被分解者分解
一部分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
结果:形成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
物质循环
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含碳有机物进入植物体
动物以植物为食, 含碳有机物进入动物体
二氧化碳进入环境
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工厂生产、 居民生活
特点: 往返循环
富集作用
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在食物链中越靠后的生物, 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
让学习变得简单
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学习目标
1.大熊猫爱吃竹子,但有时也“开荤”,竹鼠就是其“开荤”的对象之一。竹鼠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下列对其中涉及的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竹鼠→大熊猫 B.箭竹→竹鼠→大熊猫
C.竹鼠→箭竹 D.阳光→竹子→大熊猫
2.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 食物链 B. 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B
基础部分
A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的特点是( )
A.每一环节都把大部分能量向下传递,自己只将10%~20%的能量用于呼吸
B.每一环节都把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只能向下传递10%~20%
C.越向食物链的后端,贮存的能量越多
D.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越快
4.地球上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地球内蕴藏的能量
C.太阳光能 D.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
C
5.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年。陶缸上有一幅“鹳鱼石斧”图案,如图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和鹳均属于无脊椎动物
B.鱼的形态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C.鹳的长脚有利于在浅水区域捕食
D.“ 草→鱼→鹳 ”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A
6.在某与世隔绝的海岛上存在着唯一的一条食物链:甲→ 乙→丙,下列能正确表示此海岛上乙和丙的数量变化关系的是(实线表示“丙”,虚线表示“ 乙”)( )
7.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的是
(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
C
8.右图反映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该食物链为④→③→②→①
B. ①是生产者 , 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C. ②③④是消费者 , 不能制造有机物
D. 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 , ④最多
C
9.2023年8月24日,日本将核污水排放到海洋。好多人都喜欢吃海鲜,那么在食物链“海藻→海蚤→虾→小鱼→大鱼→人”中,核污水中的大量有害物质在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最多( )
A.大鱼 B.小鱼 C.虾 D.人
典例精析: 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
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
D
【变式训练】20世纪50年代,在许多国家,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作DDT的农药杀灭农业害虫,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从未施用过DDT。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发现,在南极海洋中的鱼、虾和企鹅等动物体内竟然也含有DDT。在藻类、鱼、虾和企鹅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A.藻类 B.鱼 C.虾 D.企鹅
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有机物和能量
D
C
11. “ 一山不能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 )
A. 虎所需的生存空间大
B. 虎性情孤独 , 不群居
C. 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 得到的能量越少 , 个体的数量也越少
D
12.某小组在课外活动中观察记录了如图所示的一个生态系统食物网。据图分
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5种动植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这个食物网中的每个箭头都表示 1 条食物链
C.鹰和蛇之间既有捕食关系 ,又有竞争关系
D.因为鹰没有天敌,营养级别最高,所以数量最多
C
13.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那么
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应是(每个图的最下一层表示树的能量)( )
A
14.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B. 食物网中可以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C.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D. 若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最终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绿色植物
A
提高部分
15. 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 , 不正确的是 ( )
A. ①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
B. 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C. 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 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A
16. 右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 、田鼠 、蛇 、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 。其中丁最可能代表( )
A. 草
B. 田鼠
C. 蛇
D. 猫头鹰
B
17.某森林公园内,动植物种类丰富,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 73% ,绿地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某校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对该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统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能力拓展
(1) 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图 1 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还应添加的生物与图 3 中的[ ] 相对应。
(2) 图 1 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3) 图 2 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丙对应图 1 中的生物是 。
(4)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 3 中过程 (填序号)开始的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
(5) 在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这条食物链中 , 若鹰获得 1 kJ 的能量 , 最多需要绿色植物提供 能量。
(6) 在图 1 中 , 杂食性鸟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生产者
C
分解者
5


逐级递减
1000kJ
捕食和竞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