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课题 5.17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时间 节次 1
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世界历史》就年级(下)第17 课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内容要点: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认知提示: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沉重打击的英、法、德、日等国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西欧国家走上联合之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在该单元中处于中间部分。上承第16课冷战——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下启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改革和挫折。本课的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一子目叙述了欧盟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第二子目讲述了二战后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经济崛起,第三子目讲述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福利制度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掌握了学习历史基本的方法与能力,对本课历史史实发生的空间位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相关的史实和概念了解不清,无法看到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本质,本课要注重对相关概念的阐释与历史史实的介绍,并结合相关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本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图表、文字史料、时间轴等分析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欧洲联合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通过图表、文字史料,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历程和特点;归纳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通过教材、图片、文字材料等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目的和过程,学会辩证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括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因素,分析并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评价任务 研读史料,分析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欧洲联合的原因及影响,补充时间轴,知道欧洲联合的过程(针对目标1) 完成表格,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历程和特点;研读史料,归纳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影响。(针对目标2) 完成时间轴,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目的和过程;研读史料,学会辩证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括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因素,分析并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针对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课堂导入 出示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欧许多国家在大炮和飞机的轰炸下,到处是残砖断瓦, 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十余年的时间,欧洲由废墟走向繁荣,,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些国家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好呢?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了解这些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图片和材料思考问题,引起兴趣。 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二 组织学习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 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表现 阅读教材P79第一段并结合一下材料,分析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的表现 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出示材料,分析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西欧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 欧洲联合 阅读教材P80第一段,根据时间轴梳理欧洲联合的过程。 出示材料:分析欧洲联合对成员国、欧洲、世界格局分别产生的影响? 学生自主阅读史料及图表,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20世纪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分析史料,找出并归纳出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 学生补充时间轴。 自主阅读教材,回答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 锻炼学生提炼课本知识的能力 老师巡视,督促学生掌握知识。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锻炼学生提炼课本知识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结合教材和以上图表概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2. 结合课本P80第四段和以下材料,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影响 归纳: 经济: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政治:①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 ②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学生结合史料,运用史料分析法,得出美国经济发展概况,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自主阅读教材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分析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目标导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含义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大体上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81自主梳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西方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你如何评价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的:为了缓和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评价: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局限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打击工作积极性,造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4.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讨论总结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新”在哪里? 总结: 欧洲联合,走向一体化—新的发展途径 “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新的增长模式 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新的经济格局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政策——新的经济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新的社会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对西欧、日本的援助,加上各国自身重视科技、教育,促使它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以恢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如何呢,我们下一节课就会知晓。 学生阅读教材,分时间段概述,并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结合课本,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老师巡视,督促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对知识扼要回顾及巩固
环节三 课堂小结 二战后,西欧、美国和日本通过政府适当调控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采取社会保障制度等举措,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他们的发展过程对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借鉴不同文明的发展方式,汲取发展智慧,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环节四板书设计
环节五教材图片分析 1.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示意图:欧洲共同体是在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的,成立于1967年,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欧盟旗帜:蓝底上由12枚金星组成的圆环,而“圆环”象征欧洲各国合作统一。 3.日本新干线:新干线是贯通日本全国(除四国地区)的高速铁路系统,由十河信二创造,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 4.社会保障制度(漫画):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但漫画中仰望的人们,更像是画饼充饥,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环节六史料积累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