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眼中的孔乙己□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篷篷的花白的胡子;被人取笑时便涨红脸,额上绽出条条青筋;被问及是否识字时会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穿着破假袄,盘着两腿,用手慢慢走去了……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涨红( )绽出( )不屑置辩( )
(2)语段中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语段中方框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
2.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下面句后括号内对该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说明掌柜没有丝毫同情心。]
C.孔乙己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断断续续的回答主要说明孔乙己屡遭折磨,因身体衰弱而说话有气无力。]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我”毕竟入世未深,不像别人那样冷漠,表现了“我”对孔孔乙己的怜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B.中秋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C.傍晚,他望着夕阳映照的美丽小东江,文思泉涌,一首《东江赋》一气呵成。
D.莲花湖鸟巢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市民对政府的这一惠民之举望眼欲穿。
4.以 “翻过这座山”为题写作文,以下立意最准确的是( )
A.详细描写一座真实山脉的壮丽景色和攀登过程。
B.讲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难题,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最终克服困难,这里的 “山” 象征学习困难。
C.论述旅行中翻山越岭的意义,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D.描绘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 “翻过这座山” 并无实际关联。
5.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堵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B.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C.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D.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洒泄,飞得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何满子不愿穿花红肚兜,惹奶奶生气,由此引出一丈青大娘;又由奶奶管不了何满子,向爷爷告状,引出何大学问。
B.一丈青大娘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人物,何满子和爷爷何大学问是文中两个主要的描写对象。
C.“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一句,让读者感受到一丈青大娘的爱孙如命。
D.“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体现了何大学问慷慨大方的性格。
二、名著阅读
7.老舍在《我怎样写的<骆驼祥子>》一文中写道:“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这种巧妙的构思引发了文学社小梅同学极大的兴趣,她画了一张图,来梳理主要人物与祥子的关系。
(1)请你帮她填写完整。(每处5字以内)
① ②
③ ④
(2)根据以上人物关系的归类,请你以其中的一个人物为例,具体分析该人物与祥子命运的相关性。
三、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回首逝去的日子,留下我们很多欢乐。九年级某班拟开展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前,班长请你帮忙把以下活动方案补充完整。
活动一:难忘的岁月——故事讲述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永远的祝福——临别赠言
(2)三年的朝夕相处,让人不忍离别。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毕业感言,请你帮他补充。
亲爱的同学们,三年的光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擦肩而过。三年以来,我们在校园里留下了青春的足迹。我们挥洒汗水,换来知识;我们互帮互助,赢得友谊。课堂上有我们专注的神情,操场上有我们拼搏的身影,艺术节上有我们嘹亮的歌声,放学路上有我们开心的笑语。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人生路上一道道不可复制的靓丽风景线……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甲】
请在【甲】处补写一个祈使句,使感言富有感召力。
(3)赠别老师这一环节,要求同学们任选一位老师,根据他(她)所教学科的特点,创作一条赠言。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写。
示例:化学老师——三年来,我们跟您的相遇就像是酸遇上了碱,我们彼此中和,释放出了热与激情,生成了美好的感情沉淀。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溜索(节选)
阿城
①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②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撞那回声。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
③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④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绷。
⑤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⑥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⑦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⑧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⑨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⑩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痕,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然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眼珠涩涩的,使劲挤一下,端着两手,不敢放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声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地一声点好。烟浓浓地在首领脸前聚了一下,又忽地被风吹散,扬起数点火星。
9.这两处“笑”分别有怎样的含义 联系上下文,说出你的理解。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2)猛然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
10.第⑩段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11.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小”的精妙。
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
12.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变色龙
契诃夫
①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②“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遽住它!哎哟……哎哟!”
③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④“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⑤奥楚蔑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往人群那边走过去。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那根手指头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就是首饰匠赫留全。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
⑥“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竖起手指头?……是谁在嚷?”
⑦“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我正在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践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⑧“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⑨“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⑩“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长官,他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胡说,独眼鬼!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完兵……”
“少说废话!”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你拿得准吗?”
“拿得准,长官……”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完全是个下戝胚子,居然有人奍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说,“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洛夫说,“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有删改)
注: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变色龙》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统治下。
1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14.下列对奥楚蔑洛夫多次穿、脱“军大衣”的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奥楚蔑洛夫因为天气忽冷忽热而多次穿、脱军大衣。
B.奥楚蔑洛夫借此争取时间来思考如何找出事件真相。
C.奥楚蔑洛夫借此掩饰其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心理。
D.奥楚蔑洛夫借此对围观的人群耍威风,以树立威信。
15.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可以随着环境变化来改变自己的体色,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据此,谈谈小说以《变色龙》为题的妙处。
16.阅读以下知识卡片,结合《变色龙》或《范进中举》中的具体情节,阐述讽刺小说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知识卡片】
讽刺小说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以嘲讽、批判、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
五、语言表达
17.学习完本单元内容后,班级决定开展“人与自然”专题活动。
面对默默无闻为人类奉献的大自然,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爱护它,切实担负起保护自然的责任。请你写出一则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
六、作文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半岁时,江梦南因误用药物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听”和“说”。从小到大,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请根据以上材料,挖掘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或者真实材料,以“绝不服输”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要求:字数在600字以上;书写规范工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1) zhàng zhàn xiè
(2) 篷篷 蓬蓬 假 夹
(3):
2.C
3.C
4.B
5.B
6.B
7.(1) 孙侦探 同命运者 老马 曹先生
(2)示例一:孙侦探对祥子有两次伤害与压迫。第一次是当祥子用三年时间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却被他无故拖走,于是祥子丢了车,失了自由。第二次,孙侦探敲诈走祥子东山再起的资本,使祥子买车的希望成为泡影。孙侦探是造成祥子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
示例二:老马性格要强,身强力壮,但还是没能保住小孙子。这让祥子感觉到自己拼命拉车,到老还是无法维持生计,最终无法摆脱悲剧的穷苦命运;祥子从老马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是他丧失对生活的希望而走向堕落的一大原因。
8.(1) 集体的记忆——班史编写 如歌的青春——毕业晚会
(2)示例: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向着梦想出发,迎接更加灿烂耀眼的未来吧!(语言有感召力,适合语境即可。)
(3)示例:数学老师——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为我们付出的心血!我们对您的感谢,就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9.(1)首领的笑表现出他内心的从容和镇定,他对自己的能力和汉子的信任。
(2)这里的“笑”是对“我”的善意调侃,以及展现出他们对过溜索的轻松和自信。 10.第⑩段细写牛的情状,是为了突出牛的恐惧和痛苦,与汉子的勇敢和果断形成对比,从而增强小说的紧张气氛和阅读的代入感。 11.“小”字在这里形象地描绘了瘦小汉子飞身过江的敏捷和轻盈,突出了他动作的迅速和技艺的高超。 12.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使故事更加真实和生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出现“我”字,可以使叙述更加客观,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让读者更加专注于故事本身。
13.示例一:运用动作描写,“一瘸一拐地跑着”“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追狗人的急切和狼狈,使画面感十足,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示例二:“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群聚集速度之快,侧面烘托出事件的突然和吸引众人的程度。 14.C 15.以《变色龙》为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根据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如同变色龙随环境变化改变体色一样。这一标题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使主题更加深刻。 16.示例:在《变色龙》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奥楚蔑洛夫在得知狗可能是将军家的前后,态度截然不同。之前声称要严惩狗主人,后来却指责赫留金讹诈。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力地讽刺了沙皇专制统治下,那些虚伪、丑恶的官僚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在《范进中举》中,运用夸张手法,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之前的辱骂到后来的阿谀奉承。这些夸张的情节,深刻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
17.示例:清新氧气源于绿色,健康生命源于自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