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词四首》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7 13: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性学习
1.学校举行“走近苏轼”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擅长写行书、楷书。下面是同学们对苏轼的《寒食帖》的赏析,请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字体方正稳健,用笔雄健有力,犹如铮铮铁骨。
B.字体古朴典雅,字形修长,笔画圆润。
C.字体大小参差,笔势高低起伏,痛快淋漓。
D.行文疏密有度,笔画连绵,如骤雨旋风。
(2)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苏轼的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舞袖翩翩,①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婉转,②撼③风雨寒。
A.①影 ②声 ③云霄
B.①影 ②声 ③半天
C.①声 ②影 ③云霄
D.①声 ②影 ③半天
(3)王国维提到的“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学家,“子美”是 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
2.学校开展“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辨事物,明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事物都有特定的含义。请你根据示例,补全其他项所指代的内容。
示例:婵娟——月亮
①桃李——
②巾帼——
③鸿雁——
(2)【析图案,说吉祥】下面所述不属于中国吉祥图案的一项是( )
A.喜庆节日家家户户贴在大门上的“福”字。
B.传统建筑围墙上雕刻着的狮子绣球图案。
C.新婚夫妇刚买的枕头上绣着的鸳鸯戏水图。
D.陶瓷茶杯杯身上印着的猴子荡秋千图案。
(3)【读古诗,识情思】文人都有一双慧眼,他们能从平常事物中发现美丽,赋予其情感,吟咏歌颂。请参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化用诗词,句式相近,语意连贯。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文人的情思。它可以是苏轼在料峭春风中瞥见的斜阳;它还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望见的月钩;它可以是 ;它还可以是 。
3.初三(1)班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古诗分类】
(1)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中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E.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新闻撰写】
(2)班上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经典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班级要向学校图书馆借五本《唐诗三百首》传阅,一周后归还,请你以班委会代表李明的名义写一张借条。
4.综合运用
我校开展“走近最美古诗文”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补全对联】请根据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 潭记》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联: , 。
(2)【设计活动】我班负责“走近最美古诗文”的活动设计工作,班长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最美诗词”朗诵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3)【探究材料】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在中国,诗歌的历史可追溯到 3000 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诗词盛行的时候,如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末等。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如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集、古、唐诗、宋词、元曲 等。
材料二: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自己常用的或者心爱之物上题诗或者对联,郑板桥爱竹石,不仅画中有竹石,而且还留了一首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材料三:网络的兴起给中国诗歌带来运气和机遇,使中国诗歌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网络诗歌的兴起,一是改变了诗歌的载体,由在纸面上书写,转到在网络上 临屏创作,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二是使诗歌恢复了平民色彩,催生了数以万计的诗人;三是网络诗歌改变了诗歌的特质,使诗歌形式与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将逐渐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欣赏需求。但是,把握网络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引导网络诗歌沿 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发展,是当前网络诗歌界需要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探究结果:
二、名句名篇默写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 , 。
(2)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3)体现出战士前紧张准备/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的句子是: , , 。
(4)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而人已老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6.《渔家傲·秋思》
(1)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 。
(3)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
(4)描写边塞苍凉萧瑟景色,遍地肃杀、紧张森严的句子是: , , 。
7.《江城子 密州出猎》
(1)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 , 。
(2)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 ?
(3)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 , 。
(4)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 , !
(5)描写猎装装束之威武气势之盛的诗句是: , , , 。
三、文言文阅读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打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建安十三年①,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注释]①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
8.【乙】文节选自儒家经典之一的《 》,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
9.解释文中加点字,完成下列填空。
【甲】词中辛弃疾(赋) 梦中抗金战场,勉励好友。
【丙】文写了曹操(伐) 东吴前,谋士贾诩的劝谏。
10.解释【乙】文中的画线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符合贾诩想要表达的一项是( )
A.细数了曹操的诸多战功。 B.直接称颂了曹操的英明。
C.宣扬我方军事力量强大。 D.委婉表达了征战的疲惫。
12.【甲】词以“□”字统领,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词人 的悲愤之情。【乙】通过曹刿和乡人的对比,突出了曹刿 的品质。其背后都反映了人物的爱国情怀。
13.【乙】【丙】两文记录的长勺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请结合【乙】【丙】两文内容,从“人和”的角度分析作战胜利的原因。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A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B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C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①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②,军无私焉。D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③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注释①司马宣王:司马懿。②安堵:安居;安定。③案行:巡视。
14.甲词题目中的“破阵子”是 ,乙文《出师表》中“表”是 。
15.解释文中的划线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及军退(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违背自己的身份和意愿
B.每到晚上就会忧伤感叹
C.用流马运送(军粮)
D.对峙了近一百天
17.丙文中的“己志”,就是乙文中的“ ”,和甲词中的“ ”意思相近。
18.丙文中诸葛亮“分兵屯田”的做法和乙文中“ , ”的策略是一样的,目的是为了 。
19.仿照甲词结尾思想情感的变化、补写丙文的结尾。
天下奇才也!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注】(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邠城守。署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因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哉?”
【注】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20.“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吾谁与归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填序号)
(2)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课内迁移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今夫子庙隘甚 联想词语法:心胸狭隘
2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3处)
谈 经 于 堂 藏 书 于 库 长 廊 四 回 室 从 而 周
2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24.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
四、语言表达
小圳受到小深的启发,将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原文输入“AI绘画”中,但出现的画面(如图)没有完全展现出这首词的意蕴。其实,这首词从梦境和现实两个角度塑造了一位爱国将军的形象。请你结合这首词的主题,选择梦境或现实其中一个角度,对“AI绘画”描述你的需求,使画面更贴近主题,体现意蕴。(提示:描述的越具体、细腻,展现的画面贴近主题,80-100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你的描述:
26.语言实践活动。
以下是CCTV-1“诗词大会”的一条题目,要求根据图片联想诗词名句。选手甲的答案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选手乙的答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你做一回“嘉宾评点”:哪位选手的答案更为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 (1)C (2)B (3)杜甫
2.(1) 学生 妇女 书信
(2)D
(3) (示例)范仲淹在思乡难归时听见的羌笛 李清照在雨疏风骤后牵挂的海棠
3.(1)C
(2)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3)示例:
借 条
今借到学校图书馆《唐诗三百首》伍本,一周后归还。
此据。
初三(1)班班委会 李明
4月23日
4. (1)醉翁亭风景秀丽, 欧阳修情系山水 (2)举行“最美诗词”征文比赛 举行“最美诗词”主题讲座 (3)具有悠久历史,善于借物抒情的诗歌,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5.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6.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7.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8.《左传》 9. 写作; 攻打 10.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11.A 12. 醉; 壮志难酬;深谋远虑 13.长勺之战中,鲁庄公在曹刿的引导下,认识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关键,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具备了“人和”的条件,这是作战胜利的重要原因;赤壁之战前,贾诩建议曹操利用旧楚之地的富饶安抚百姓,使百姓安土乐业,这样可不劳而使江东归服,但曹操未听从导致不利,从反面说明了“人和”对于作战胜利的重要性。所以,作战胜利离不开“人和”,得民心、顺民意才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
14. 词牌名 给皇帝的奏章 15. 奔走效劳 等到 16.C 17. 报先帝而忠陛下 了却君王天下事 18. 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消除后顾之忧 19.示例:可怜出师未捷身先死
20.例如:秋天到了,延州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 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霞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 的城门紧闭。 21. ③ 古代学官的统称 小 22.谈 经 于 堂, 藏 书 于 库, 长 廊 四 回 ,室 从 而 周 23.(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
(2)扩大学宫,优待生员。 24.范仲淹驻守边疆,报效国家,渴望停止战争;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25.示例1:现实角度:在夜深人静之时,一位花白头发的将军在房间里独自喝着闷酒。在昏黄的灯光下,他怔怔地盯着宝剑,眼神中时而热烈,时而落寞,仿佛想到当年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表现出他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
示例2:梦境角度:沙场营地上,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振奋人心。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阅兵,做奔赴战场前的动员。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示例3:梦境角度:战场上,将军率领铁骑,奋勇杀敌,弓弦雷鸣,万箭齐发。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样震耳离弦,打得敌人纷纷落马。表现了他渴望上阵杀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26.选手甲答案更加合理。理由:图片画面是月圆之夜,人物对着明月而举杯饮酒;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而作《水调歌头》,画面正切合“把酒问青天”;李白《静夜思》没有提及饮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