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7 09:1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
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随着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消亡,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直接参与到中原地区激烈的交流碰撞之中,和陕北地区出现的石峁、芦山峁等文明“新星”一起,在波澜壮阔的逐鹿中原的大潮中,汇集到中原地区。这反映出早期中华文明
A.注重民族之间的交融 B.呈现出明显的聚合性
C.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D.互鉴发展的良好态势
2.光武帝时期实行的外戚封侯,一般先由皇帝和高官商议后,再由皇帝颁布诏书作为封侯的重要依据,对封侯的食邑制度等进行了规定,确立了外戚群体在爵位等级中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据此可知,东汉初期外戚封侯
A.存在着政治发展的隐患 B.根本上变革了选官制度
C.使外戚势力控制了朝政 D.反映了决策机制的异变
3.根据下列材料,可知
内容 来源
且魏、晋虽道消之世······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百姓安之,人皆悦乐 《晋书·傅玄传》 (傅玄,曹魏至西晋人士)
有大量的牛耕图,其内容多为民间农耕,亦有军事屯田,耕田者既有汉族也有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 嘉峪关等地的魏晋墓壁画
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魏书》卷110《食货志》
A.《晋书·傅玄传》的记载更客观 B.均田制依赖农业技术的进步
C.魏晋时期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北方政府注重保护农耕经济
4.下图是北宋东京城著名的城市楼阁分布图,它们主要是乐楼、酒楼等功能型楼阁,是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散布于市井街区,形成了“楼阁一街市”的空间组合模式。这反映了北宋
8 杨楼 9铁屑楼 10 十三间楼 11看牛楼
A.彻底打破传统的城市规划布局 B.注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的基层管理 D.城市生活商业化色彩浓厚
5.明清两代,是我国才子佳人剧达到鼎盛的一个时期。当时涌现出了众多的作品,其主人公多为才子与佳人,且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即佳人美丽有才,为爱情坚守,才子英俊,生活处于低谷,但在爱情的滋润下却能逆袭冲天。这一文化现象
A.旨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B.是社会风气日趋败坏的鉴证
C.反映出文化世俗化倾向 D.印证了社会主流思想的变迁
6.洋务运动时期,官遣出洋人员、国内洋务派在主动探索域外世界的过程中,格外主动对包括法国大革命史在内的西方历史进行引介,如邹代钧在《西征纪程》中不仅详细记述了法国大革命,还发表了一些评论,例如他认为拿破仑成功之处在于“威勇能服人”。这
A.旨在激发国人的自强意识
B.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得到广泛认可
C.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D.反映了关注世界历史成为社会潮流
7.下表所示为1919-1924年江西省部分大事记。这些活动表明当时的江西
时间 事件
1919年5-6月 南昌学生罢课、市民罢市、码头工人罢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
1920年7月 南昌鄱阳湖社(改造社)成立,创办《新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2年9月 南昌文化书社成立,主要销售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国内外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刊
1923年1月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后改名为南昌地方团)建立
1923年3月 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两个革命团体先后成立,宣传中共的革命主张
1924年5月 中共南昌特别支部成立,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领导全省革命斗争
A.发展成为南方革命运动中心 B.最早建立了中共地方党组织
C.积聚了革命发展的良好基础 D.民众革命素养得到普遍提高
8.晋察冀边区政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创造性的战时教学,做到“敌来停课,敌走上课”,即使在日伪控制下的学校,在日军放松警惕的时候,便开始上抗日的课程。这一举措
A.旨在营造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 B.彻底肃清了奴化教育的不利影响
C.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D.有利于唤起民众的民族抗争意识
9.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领导同意在农村放开管制,允许土地买卖自由、贸易自由、借贷自由和雇工自由。这一措施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B.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 D.促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10.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管理部门采取“宽进严出”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利用外资、合并利用境外贷款。1993年,“宽进严出”的管理思路逐步转变,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汇管理逐渐转向了“均衡管理”,明确了国际收支平衡的管理目标。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
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良好机遇 D.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11.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建造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市内有金字塔坛庙四十座,最大的一座高三十五公尺,有一百四十四级台阶,是一座为了祭祀主神太阳神而建造的神庙,也作为其重要的仪式举行场所。还有大厦、楼台、宫,外涂白灰,光辉夺目,瑰丽壮观。这体现了阿兹特克
A.建筑技术领先于世界 B.都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C.深受欧洲文明的影响 D.具有强大社会组织能力
12.中世纪,欧洲庄园法庭的判决权不是领主管家的权利,而是属于庄园的库利亚(包括自由民和农奴在内的所有人),即便是农奴,即便是那些生下来就是农奴的人,也被赋予了或者曾经就有参与法庭判决的权利。据此可知,当时
A.领主权利受庄园法庭制约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以践行
C.庄园具有一定的自治色彩 D.庄园法庭积极维护公共秩序
13.法国书籍计量史学家通过对18世纪法国书籍生产的文类变动的统计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法国书籍生产呈现明显的世俗化,即宗教类书籍大规模减少和“科学艺术”类书籍明显增加。这一现象
A.直接受益于近代科学的兴起 B.否定了基督教的价值
C.凸显了理性主义的时代光辉 D.动摇了罗马教廷权威
14.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人物并不是把反封建统治与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而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单一性”-反英。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却成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最主要的纲领,以通过推翻本国封建和半封建统治者的方式来达到推翻和赶走外国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目的。两者的不同根源于
A.社会性质不同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
C.领导阶级不同 D.对西方文明学习程度不同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调整了战争赔偿政策:主体意愿从“被动赔偿”变为“主动赔偿”,其战争赔偿的合法性和驱动力变成了“因为罪责而赔偿”,从而超越了“因为战败而赔偿”的传统历史逻辑。这一转变
A.实现了重塑世界大国形象的目的 B.改变了德国战败国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维持战后的国际和平秩序 D.表明德国未彻底反省战争罪行
16.下图是1990-2009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和流出额统计图。据图可知
A.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日益加强 B.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C.发达国家的金融扩张受到抑制 D.世界各国经济依存度剧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宋之际,赋役制度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迁-从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从人身税(役)向货币税转化。宋朝的正税已基本按财产多寡分配税额;宋朝的役也在转化为货币税的形式,即“免役法”,免役钱的收取,跟居民财产挂钩。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七年七月,朝廷下诏启动全民“不动产登记”-“手实法”。首先,“预具式示民,令依式为状”;然后,各户将填写完毕的财产清单上交到县衙门,“县受而籍之;以其价列定高下,分为五等”;“参会通县役钱本额而定所当输,明书其数,众示两月,使悉知之”。为防止居民隐瞒财产,“非用器、田谷而辄隐落者许告,有实,三分以一充赏”。
材料三“手实法”大约只维持了一年时间,便被朝廷叫停。下表所示为部分士大夫对于“手实法”的态度。
人物 态度
范百禄 人户虽有手实之文而未尝行,盖谓使人自占,必不尽数供通;而明许告言,则家家有告讦,人人有仇怨,礼义廉耻,何可得哉?
苏轼 夫告讦之人,未有非凶奸无良者,异时州县所共疾恶,多方去之,然后良民乃得而安。今乃以厚赏招而用之,岂吾君敦化、相公行道之本意欤?
邓绾 徒使嚣讼者趋赏报怨而公相告讦,畏怯者守死忍饿而不敢为生,其为法未善可知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钩《宋朝房地产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推行“手实法”的背景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手实法”不能推行的原因。(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孙中山强调地方自治与地方合作,并将合作主义与三民主义结合起来。他认为,农民与农民、农民同政府应该通过合作联合,达到一乡一县一府一省的合作,进而达到三民主义。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开始不断借用苏俄合作社经验来发展合作组织、联合民众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利用行政手段推动了合作运动的发展。国民党对合作事业的控制和利用趋势不断加强,不仅将合作社作为一种军需手段用于前线军队中,还利用合作社来重建地方经济并巩固军事政治成果。
-摘编自李玉蓉《“合作社”观念与实践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材料二 1926年5月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农民合作运动决议案》,指出:“大会接受了农民合作与农民运动报告之后,深信此等经济组织,实为农民利害切身的组织,可确立并巩固农民运动之基础。其对农民现在所受经济上的痛苦及压迫,确能解除其大部分。例如信用合作社,确能谋贫农间金融之流通而减轻其借贷之利息,以抵制地方土豪、地主等高利贷。购买消费合作社,确能使农民收价廉物美之效果,而使其生活容易减少层层奸商之盘剥。······因此,本大会决定对合作社之组织,今后当努力向农民宣传,并促实现。”
-摘编自侯德础《3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共合作社主张与实践》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出的合作社角色的演变。(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赞成和提倡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合作社组织的看法。(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舆论界发生了影响深远的经济原则之争,贸易自由主义阵营和贸易保护主义阵营从各自利益及政治立场出发,表达了不同的贸易主张,背后也暗含了各自的政治态度。贸易问题只是千疮百孔的法国经济内部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关于贸易问题的争论很快延伸至政治,在欣欣向荣的报业的催化作用下,政治斗争也异常激烈。可以说,贸易原则的争辩,表面上是各派人士为改变经济现状提出方案,但其本质是保守和激进自由主义者政治理念的投射。整个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自由主义者都在1789年原则和1793年宪法之间犹疑,保守派和激进派之间的矛盾主导了法国的政治生活以及贸易政策的制定。
-摘编自周小兰《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法国19世纪40年代末的贸易原则之争》
材料二 自1846年《谷物法》废除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已经成为奉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19世纪70年代,与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贸易和关税保护政策相反,英国坚守自由放任主义的贸易政策,导致英国既不能保护国内市场,也无法对他国进行必要反击。1903年5月,张伯伦在伯明翰发表演说,提出了实行贸易保护、进行关税改革的建议,开启了向自由贸易政策宣战之门,标志着20世纪初关税改革运动的开始。
-摘编自滕淑娜《论20世纪初英国关税改革与自由贸易之争》
(1)根据材料一,评价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的贸易原则之争。(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英国关税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因素。(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念几经演变。1921年至1935年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多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但对该词的含义并未进行清晰界定。我党主要在反对帝国主义的语境中,以“中华民族独立”“中华民族解放”为核心话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38年8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共讲的“中华民族”是汉族与汉化民族的统称,而1939年12月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为基本内涵的“中华民族”观念最终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末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之际,中华民族观念三次凸显,促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促成了以民族复兴来规划未来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产生了塑造性的影响。
-据郑大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中华民族”观念》等整理结合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念”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从材料看到,周边文化因素逐渐汇集到中原地区,这反映出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聚合性,因此B项正确。“民族之间”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形成”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互鉴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武帝时期实行外戚封侯,“先由皇帝和高官商议后,再由皇帝颁布诏书作为封侯的重要依据,对封侯的食邑制度等进行了规定”,这是对外戚的一种优待,存在着政治发展的隐患,故选A项。“根本上变革”的说法错误,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戚势力对朝政的控制,排除C项;东汉时期,决策机制没有发生异变,排除D项。
3.D【解析】三则史料均体现了封建政府采取一定措施对农业进行干预,如“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军事屯田”,以及依据耕牛授田等,以此保护农耕经济,故选D项。《晋书·傅玄传》为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魏晋时期北方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排除C项。
4.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东京城乐楼、酒楼等功能型楼阁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形成了“楼阁一街市”的空间组合模式,这表明城市生活商业化色彩浓厚,故选D项。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东京城的整体布局仍然遵循传统的城市规划布局,排除A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营商环境,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城市基层管理的加强,排除C项。
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两代才子佳人剧大胆追求爱情、享受生活、关注自我,这是市民阶层对世俗文化的需求,故选C项。才子佳人剧的目的并非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排除A项;才子佳人剧对爱情的追求不能说明社会风气日趋败坏,排除B项;当时社会主流思想仍是理学,排除D项。
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官员关注西方历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历史,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了了解和学习西方,激发国人自强意识,故选A项。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还没有爆发,更谈不上得到广泛认可,排除B项;洋务派不可能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排除C项;“关注世界历史成为社会潮流”说法错误,排除D项。
7.C【解析】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江西开展三罢斗争,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此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革命团体和中共党团地方组织,培育了革命发展的良好基础,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政府坚持免费义务教育,且在教学课程上设有抗日课程,这有利于唤起民众的民族抗争意识,故选D项。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举措是为了团结抗战而非营造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排除A项;“彻底肃清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晋察冀边区,不能得出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结论,排除C项。
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和地方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经济局势,故选A项。改革开放后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中放开管制是为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排除C项;这一措施并没有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排除D项。
10.A【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管理实行“宽进严出”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利用外资;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宽进严出”政策逐步发生转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汇管理又转向了“均衡管理”,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顺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选A项。外汇管理政策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关,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外汇政策的变化不能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排除D项。
11.D【解析】根据材料“是一座为了祭祀主神太阳神而建造的神庙”“还有大厦、楼台、宫,外涂白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不能说明“建筑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特诺奇蒂特兰的经济状况,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古代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古代美洲与欧亚大陆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状态,排除C项。
1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庄园法庭的审判权属于庄园的库利亚,且即使是农奴也具有参与法庭判决的权利,这体现了一定的自治色彩,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领主权利问题,排除A项;庄园农奴等不同阶层并不是平等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公共秩序的维护,排除D项。
13.C【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这一时期法国书籍生产呈现明显的世俗化,即宗教类书籍大规模减少和“科学艺术'类书籍明显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故选C项。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材料是18世纪,“直接受益于”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基督教价值的否定,排除B项;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廷的权威,排除D项。
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矛头并不直接指向封建统治者,而是反英,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封建势力弱小不是民族解放斗争的主要斗争对象;而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近代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推翻本国封建和半封建统治者的方式来反对帝国主义,故选A项。B、C、D 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1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战争赔偿政策在主体意愿、赔偿的合法性和驱动力等方面发生变化,不再“因为战败而赔偿”,而是“因为罪责而赔偿”,这有利于缓解因过度惩罚战败国而引起的情绪,也有利于战败国反思战争罪责,因此有利于维持战后的国际和平,故选C项。“实现了”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A项;战败国的地位是客观事实,不可改变,排除B项;“主动赔偿”“因为罪责而赔偿”是德国反省战争罪行的表现,排除D项。
1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0-2007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和流出额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表现,2008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国际金融投资下降,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发达国家的金融扩张,排除C项;外商直接投资状况不能反映各国经济的依存程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1)背景:赋税制度由以丁税为主向以财产为主转变;王安石推行“免役法”,免役钱的收取与居民财产挂钩;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加剧;商品经济活跃,社会流动性增强。(6分,任答三点即可)
特点:政府统一方式,民众自己填报;按照财产状况划分等级;鼓励民众相互监督。(3分)
(2)原因:违背了传统方式;触犯了地主官僚的利益;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为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5分,任答三点即可)
18.(1)演变:由实现三民主义的手段转变为国民政府加强军事、经济实力,巩固统治的工具。(4分)
(2)原因:中共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合作社有利于发动和组织农民阶级;合作社有利于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合作社有利于巩固农民运动的成果。(6分,任答三点即可)
(3)看法:合作社组织是强化基层管理,稳定国家秩序的基层组织。近代合作社组织的性质及发展,受政府性质及革命形势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