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仿真模拟考试(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仿真模拟考试(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7 09: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五)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
A.中原文明辐射四方 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 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2.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中“群雄”对于未来社会的想象就是恢复战国时期的分封态势,舆论中也存在“声势浩大的”复封建'思潮”。于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将“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这说明汉初地方体制的建立
A.意在恢复政治大一统的秩序
B.受到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
C.受社会历史惯性作用的影响
D.旨在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3.阅读下图:“东汉至唐中后期庄园经济发展规模模拟图(东汉数据为100)”。其中北魏至唐前期庄园经济发展态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两税法的推行
C.农具的不断革新 D.均田制的实施
4.下图是北宋中期画家崔白的画作《双喜图》(局部)。它刻画了一只野兔由于受到疾风的惊吓,转颈惊望的神态和不由自主地抬起前爪随时准备奔逃的动态。兔毛能让人隐约感受到起伏的关节结构和毛色的微妙变化。这可用以说明当时绘画渗透了
A.市民审美的情趣 B.个性独立的意识
C.格物穷理的理念 D.道德教化的意图
5.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因而他撰著《日知录》的目的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这说明,顾炎武
A.注重自我道德修养 B.具有社会责任意识
C.旨在鼓吹心学思想 D.极力追求圣贤境界
6.“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百日维新
7.下表为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记载的外商、华商生产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棉纺厂每厂平均 纱锭数(1914年) 煤矿占比(1913年)
年产100万 吨以上 年产10万一 99万吨 年产1万一 9万吨 年产1万 吨以下
外商 51664 100% 88.5% 41.1% 0
华商 23686 0% 11.5% 58.9% 100%
A.民族经济发展受制于社会形态 B.一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辛亥革命对经济发展影响有限 D.国民经济结构的失衡现象严重
8.下图漫画发表于1936年的《时代漫画》杂志“绥蒙风云专号”,画中将两位将军刻画成鹰的形象。该漫画意在
A.揭露日本在沦陷区实行“以华制华” B.宣传守土抗战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C.肯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D.揭示国民党正面战场内部发生分裂
9.1949-1952年,黑龙江省肇源县通过“等距宽播、间苗保苗、分期追肥”的先进耕作法,使全县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了一倍。这
A.纠正了农业发展的左倾错误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表明农业改造取得良好成效
10.十年多来,中国参与了几乎所有金砖国家领导人的集体会晤,与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共同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推动提高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与决策权,积极支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竞选国际机构高管职位。这表明中国
A.打造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B.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深度参与区域集团化进程 D.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者
11.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文明中的乌尔第三王朝对于新征服地区一方面设立军管区,驻扎军队;一方面设立自治区,由国王任命当地贵族进行治理。这
A.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 B.适应了国家治理需要
C.提高了军事动员效率 D.标志着封建制度确立
12.14-15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现象
A.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 B.孕育了反封建政治力量
C.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是文艺复兴影响的结果
13.17世纪,洛克在《政府论》中强调:人民的福利是最高的法律,这是公正的和根本的准则,谁真诚地加以遵守,谁就不会犯严重的错误。洛克意在
A.强调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 B.阐发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
C.揭露民众福利差异的矛盾 D.诠释三权分立的制度构想
14.下图为19世纪60年代西欧(大陆部分)和中欧工业革命形势图。该图说明
A.法德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地区 B.铁路取代运河成为交通大动脉
C.煤铁资源是工业化的决定因素 D.工业化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5.巴黎公社于1871年4月16日下令对被厂主停工的工厂进行登记,并制订计划:“把这些工厂的原有工人联合成合作社以开工生产,同时还要把这些合作社组成一个大的联社。”巴黎公社的这一举措
A.保障了公社基本的生活需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
C.旨在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
16.新加坡以“花园城市”的美称享誉全球。该城将公园、花园等各类绿色开放空间与林荫路、绿道串联起来,使土地和绿地资源最大化,科学合理地打造一座“自然之城”;建设类似于森林的街道生态景观,使绿地占地面积增加至国土面积的一半左右;制定空中家园计划,使垂直绿化和屋顶农业随处可见。据此可知,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
A.利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B.旨在将农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C.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以旅游开发为城市的核心功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高于北方地区。南方水稻田产大多高于北方麦豆一倍以上,茶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南方许多地区都种植,南方成为造船、造纸、印刷、冶铸、织染等行业的重心所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北方,镇市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醒······当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也就是精神娱乐消费。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宋代“市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北京政府时期关于《商会法》的争论
商会是近代中国最早得到法律承认、由商人精英组成和领导的新式社团。1913年1月,以“联合商界,振兴实业”为宗旨的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正式成立。1914年,“因奉天商会联合会干预税务条陈,总统府拟取消联合会,并严格监督各商会”,颁布《商会法》。于是全国各地商会群起反抗。
政府指出,《商会法》“既经公布,根本业已变动,凡从前部准章程不在法律所规定者,当然一律无效”。而商会人员认为若“无全国商会联合会,则各省商人只知故步自封······难言利源广辟”,《申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又当商战剧烈之时,欲谋商务之振兴,实业之发达,非有全国商界集合团体为之联络研究进行”。
根据规定,行政各级官厅对于农工商会往来公文一律用“令”“批”,这实质上是将商会贬为行政官厅的属员,是各级行政官厅“微员职皆得令之······事权薄弱,商民势必被豪官猾吏鱼肉摧崩”。《商会法》对清末成立的各省商务总会只字未提,只承认本政府管理后成立的合法商会,并裁撤各省在清末抵制美国货、收回利权等斗争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商务分会。经过多番斗争,大总统批示同意允许其进行自我改组,在争论中,有的商会强调“商情变化,与普通行政不同”,要求仍沿袭清末的旧例,“地方官厅对于商会有保护之责,无干涉之权”。还有的商会则揭露说,《商会法》规定“商会无一事不须秉承地方长官,层递周转,前清专制尚且祛除此种抑压,民国共和竟有此变本加厉政体”。
经过多番交涉以及袁世凯欲得到商界支持,这场斗争最后以商会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
(1)北京政府时期关于《商会法》争论的焦点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场争论的爆发并由商会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外交的重大事件(节选)
阶段 事件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中苏互派体育代表团访问
1956年,南斯拉夫国家足球队赴华访问
1958年,国际奥委会无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保留台湾地区的资格,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
20世纪60年代 1961年,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体育援助
1963年,中国派团参加了在雅加达举办的新兴力量运动会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3年,在北京举办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合法权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1989年,中国已经加入74个国际体育组织和38个亚洲体育组织
1995年,在天津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21世纪 2008年,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
2016年,承办了“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
-摘编自高应洁《建国70年来体育外交的历程及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体育外交”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形成了王权至尊的思想,放任议会对于宗教事务的讨论,从而决定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在宗教改革的方式上,他知人善任,选择托马斯·克伦威尔为国务秘书,直接推动了宗教改革议会立法的成功。亨利八世决定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果;英国国教会的保守气质,影响了英国宗教改革后来的发展。从亨利八世对宗教改革的启动过程、方式选择、内容和结果的掌控情况来看,都铎王朝的君主们不仅是都铎国家的主权者,还是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者。
-摘编自蔡蕾《试论亨利八世在英国宗教改革中的作用-兼论都铎君主
在近代英国国家建构中的地位》
材料二 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英法等欧洲老牌强国不仅早已建立了稳固的民族国家,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洗礼的法兰西民族更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在欧洲革命的冲击下,屡次战败的普鲁士与奥地利也仿照法国模式进行了军事改革,随后组织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并呼吁民众参战。这样一来,欧洲战争的性质由传统的具有贵族色彩的内阁战争转变为现代的具有普遍民众色彩的“全民战争”,“民族”成为解放战争的行动主体。特别是对于德意志民族来说,全民战争是民族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得以确立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曾悦《德意志自由的第一缕气息-克莱斯特<日耳曼尼亚>
中的民族与战争观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建构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欧洲民族发展的促进因素,并分析其发展的影响。(8分)
2025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五)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
2.C
3.D
4.C
5.B
6.C
7.A
8.B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B
16.A
17.【参考答案】
(1)表现:粮食产量高;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造船等行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镇市网络初步形成。(4分,任答4点)
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大量中原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生产工具和充足的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的辛勤劳动;南宋偏隅一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4分,任答4点)
(2)商品经济繁荣;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6分,任答3点)
18.【参考答案】
(1)焦点:全国商会联和会是否拥有合法地位;政府与商会公文程式的问题(是否隶属于政府管辖);商会改组问题(清末商会的存废问题)。(4分,任答2点)
(2)原因:一战为民族工商业发展赢得了发展契机;资产阶级工商业群体实力的壮大;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冲突激烈;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力日甚;商人的近代民主、独立意识增强;社会及媒体的极大关注;清末新政对振兴商业、奖励实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袁世凯图谋重建专制统治的需要。(8分,任答4点)
19.【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新中国的体育外交。(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孤立政策,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一边倒”方针,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广泛地开展体育交流。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兴力量运动会,对外开展体育援助。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渴望同中国接触以共同对抗苏联。中美“乒乓外交”的出现,促进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体育等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奥运会。总之,国际形势的变化促进了我国体育外交的调整,体育外交的调整有利于我国国家外交的拓展。(10分)
示例二 论题:体育外交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分)
阐述:20世纪50年代,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业化建设和抗美援朝保卫祖国,新中国奉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广泛开展体育交流。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同时,受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开展一系列体育外交活动成功打开外交新局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党的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与世界接轨;中国积极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并参加各种国际体育活动,先后承办各种国际体育活动,展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提升了中国的体育竞技水平,有效地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综上所述,不同时代不同的体育外交受到国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折射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0分)
20.【参考答案】
(1)作用:确立了王权至尊地位;提升了议会立法作用;增强了国家民族认同观念。(6分)
(2)因素:法国大革命的推动;启蒙运动的影响;全民战争的促进。(3分)
影响: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引发社会变化,激发爱国心,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推动欧洲政治变革;冲击欧洲秩序;引发世界大战。(1点2分,3点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