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缘,军民情
——七下11《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内容;探讨妞儿的性格特点。
审美创造:鉴赏本文生活化的语言,体会孙犁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挖掘文中“袜子”的内涵,理解作者对女性角色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梳理事,明详略
环节一:通读课文,围绕着“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其中详写和略写的事件分别是什么?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事件概括 详写/略写
1-4段 阜平乡下来人,“我”
想买布 略写
明确:
段落 事件概括 详写/略写
1-4段 阜平乡下来人,"我"想买布 略写
5-41段 妞儿与“我”河边初遇,主动提出为"我"做袜子 详写
42-65段 妞儿为“我”赶制袜子 详写
66-82段 “我”帮妞儿家运枣
贩实赚钱买织布机 略写
83段 “我”的那一双袜子
被冲走 略写
84-88段 “我”买布送故人,
妞儿一家买布做国旗 略写
二、品语言,明形象
环节二:孙犁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课文中哪些文字看出作者对妞儿的崇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妞儿的描写,特别是富有个性的语言,通过人物的描写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
1. 语言描写:直率中的温情
例1:
原文:”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不会买一双?”
“不会求人做一双?”
“我给你做! ”“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分析:妞儿连续追问,主动打破陌生感,直言“我给你做”,毫无扭捏推脱,虽然说话不好听,但实际上是热心肠,爱帮助别人的姑娘。孙犁通过短句与感叹号强化其果决,展现女性在战争环境中特有的行动力与担当。
例2:
原文:“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分析:通过语言写出妞儿心直口快、泼辣,甚至有点儿野性。
例3:
原文:“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
分析:既包含对战士生活习惯的不理解,也显示了女孩子的顽皮可爱,爱开玩笑。
例 4:
原文:“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分析:看似责问,实则希望“我”不要客气,因为她不把“我”当外人。话语中充满机智,饱含对战士的关心。妞儿毫无传统礼教束缚的率真,体现孙犁对“新女性”生命力的赞美。
2.细节描写:细节中的坚韧
例1:
原文: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分析:外貌描写,写出了妞儿生活贫困,体现出女孩子的坚韧与乐观
例2:
原文: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去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分析:刻画了妞儿勤劳、心灵手巧和干活麻利,好学要强的个性
文中字里行间体现出孙犁对妞儿的崇拜,崇拜有双重含义:
表层:对妞儿个人品质(勤劳、直率、无私)的赞美;
深层:借妞儿象征“人民”群体——女性作为土地与生命的守护者,孙犁让妞儿始终掌握关系主动权(主动做袜子、调侃战士、学习纺织),体现作者对女性主体性的尊重。
三、析物象,悟感情
环节三:一双袜子看军民鱼水情
这双袜子仅仅只是一双袜子吗?它还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以“这双袜子,让我看到……”为句式谈谈你的理解。
物质层面:袜子解决战士御寒需求,体现百姓对军队的支援。
情感层面: 一针一线蕴含关怀,打破军民身份隔阂。
象征层面:“袜子”从物品变为情感媒介,象征战争中的军民温情纽带
四、课堂总结
本文以一双袜子为线索,描写了“我”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和妞儿一家交往的事,不仅让我们看到战争中女性的善良与坚韧,更看到战争年代军人与老百姓之间亲如一家的鱼水之情。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模仿文中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通过 2-3 个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字数 300 字左右。
2.阅读《荷花淀》,对比两文的女性形象,体会孙犁笔下的女性的特点。
板书设计
准备买布 引发关于买袜子的回忆
山地回忆 买袜子 过程 军民情深
买布 做衣料 留作国旗